新疆釀皮子是什麼?怎麼做最好吃?

你白哥哥

釀皮,也稱“釀皮子”,它不僅僅侷限於新疆,它是我國陝西、甘肅、青海等西北省份常見的一種食物。釀皮不僅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為主食,因為它蛋白質十分豐富,可以提供人們一天所需的營養;它不擇時令, 一年四季皆可食用,且物美價廉,很受西北人民的歡迎。

在南方,釀皮常常被叫做涼皮。所謂“涼皮”,是指放涼後拌作料而食。而在大西北,菜單上寫作釀皮,但民間真正的發音是“釀(讓)皮”,單看一個“釀”字,既能表明這碗釀皮製作精細,費時費工,絕無偷工減料之嫌,又經得起琢磨,滋味豐富。

釀皮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以麥面作為原料,加一定量的鹼粉,用溫水調和,揉捏成硬性的麵糰,再將麵糰用乾淨的白布包裹,放入涼水中。麵糰裡的澱粉會從白布內滲出,留下厚厚一層糊。打開白布,裡面的麵糰已經變成類似豆腐的麵筋。然後用做麵筋剩下的鹼面面糊,放進開水鍋裡熘熟或蒸熟。吃的時候,切成長條,配上面筋和香菜,澆拌上調料即可。蒸熟的釀皮很厚,色澤偏褐色,口感筋道;熘熟的釀皮顏色發黃,吃上去稍軟。

釀皮的口感絕佳,調味十足,拌料講究。常見的是辣椒油加了炒香的白芝麻和在一起;加入花椒大料熬煮後的醬油香味獨特;蒜汁、醋、芝麻醬各有風味,後撒入黃瓜絲、蔥花、香菜末、麻油……精工細作的釀皮拌料讓人垂涎,恨不得在街角的小店邊就立馬吃一碗!


蝦吃

新疆釀皮子內地就叫涼皮,就像內地叫洋蔥而新疆叫皮牙子一樣,是新疆的一種傳統小吃。



1、和釀皮子面。麵粉500克,分次加250克水拌勻和成麵糰,稍醒會揉成手光盆光面光內部細膩的麵糰,蓋住靜醒半小時以上。靜醒好後給盆裡倒入水,先泡下,然後洗面是用雙手搓洗,面水很稠時,把洗的面水倒入另一盆中,麵糰的盆裡在加水,雙手搓洗,直到面水全部洗乾淨,把面水再倒入另一盆中,只剩麵筋,可以放點發酵粉,發酵了蒸熟成麵筋。面水盤靜置後會水與麵漿分離,面水慢慢倒出,剩餘的就是要做釀皮的面了。

2、做釀皮子。燒開一大鍋水,把做釀皮子的平底刷上油,倒入一層薄薄的麵漿,放開水鍋裡蓋蓋蒸1分鐘,熟的標誌是釀皮透亮。全部做好後再放蒸片上蒸5分鐘,拿出涼開水中冷卻拿出,切成1釐米寬的麵條形狀,盛入盤中。

3、盛入盤中的釀子,倒入“調整水”“香醋”“紅辣子油”鹽香菜碎,就可以美食了。




小吃學院

新疆釀皮子是新疆的一種特色的麵食小吃,這種麵食好吃簡單,味道誘人,一步一步做法滲透著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是具有名族特色的風味小吃。



釀皮子做法簡單, 做法簡單又獨特,它不像中原吃的和麵,而是洗面,這種方法類似於我們吃的麵筋,面和成團後,新疆當地的人們拿著麵糰用水洗,把面洗到麵筋時,把上面的清水倒掉,用麵筋和麵筋,放在刷上油的專用工具上蒸,蒸好後,把釀皮子切成條,把麵筋切成片,然後放上辣椒油、醬油、醋、芝麻醬等調料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