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越高温度越低?珠穆朗玛峰为何终年积雪?

我不想当继父

回答问题之前需要知道:
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能,一个是地球内能。

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仅仅是其射向宇宙空间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是却是地球光热的主要来源,也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没有太阳辐射,地球是死寂沉沉和无边黑暗的。

为什么山越高温度越低?珠穆朗玛峰为何终年积雪?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很容易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以后,会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升温,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传递,使得大气升温,也就是说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后,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再次反射回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实现了对地面的保温效果。

2、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

尽管青藏高原很高,比其他地区可能高了几千米,但是这几千米和地球与太阳距离1.5亿千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温度就应该高,这种想法和观点是错误的。

青藏高原区大气稀薄,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也就比较少,大气逆辐射同样也很少,

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很差,以至于温度很低。温度比较低,加上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高海拔地区可以形成雪山。

3、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摄氏度。

简单回答,期待更多优质答案!


地理爱好者

1.按温度地球大气层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珠穆朗玛峰(总高8848米),处在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中。

2.地球气温随高度变化分布情况。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其中有四种类型: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称为正常分布层结;b.气温直减率接近等于干绝热递减率,成为中性层结;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层结;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称为气温层结。

珠穆朗玛峰处在a.气湿正常分布结层,所以气温低。

3.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在这层里,大气的活动异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还会翻滚。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雹也多发生在这个层次里,因而也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


4.但是有趣的是这一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4..凝华与常年雪线。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冰、雪、霜)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


沈大哥


彩云东升


手机用户5809832755


知对知错学物理

珠峰的温度基本上是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计算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每上升一千米大至下降六度左右,珠峰是八千八百多米,因此珠峰与同纬度海平面的温度大至相差五十三度。也就是说当同纬度幻海平面约温度为二十摄氏度时,珠峰上的温度就是在零下三十三摄氏度左右。当然这里只能取一段时间的平均值。


天泽方圆之杨春顺

太空绝大部分是绝对零度,-273度,太阳到地球8/20秒,乘以三十万,地球几百米大气密集层散射衍射加热有限,几百米以上逐步降温,喜马拉雅山几千米,空气稀薄,太阳光无法加热,所以极速变冷,接近绝对零度,地球到太阳绝大部分空间是绝对零度,地球阻挡太阳光,聚集加热大气层才会温暖,月球没有空气,直射月亮部分零上200多度,月黑(月球阴影)零下一百多度,月球没有空气可以加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