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预测2018年房地产要降,是真的要降价吗?

猪鼻子兔

刚刚认认真真的看完任老总的视频,分析的很具体,也很到位,不过有很多说的比较隐晦,模糊,有些没有提及,比如他说的很多集中的矛盾,具体的比较大的矛盾个人觉得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这个土地财政不多说,大家都懂得,全国绝大数城市都有这"病"。当然,任总说的这一切都是基于国家房地产调控不松懈。


从去年年底,很多热点城市(例如南京)都出现了以引进人才为由的松懈,时至今日,三月底下旬了,有很多城市放出楼市调控松绑的迹象,结合政府调控的初衷,是稳房价而不是降房价!所以有理由相信18年房价会继续稳中有涨。对于刚需的同志们,买房还真早趁早!

我并不是说任总分析的不对,任总一直是我认为最能说真话的专家,是真正的专家!他说的一切基础是调控不变,大家仔细琢磨一下他说话的语气,在结合一些城市表现出来的松动,就明白任总的用意啦!我就想说,怎么可能调控一直不变呢?

码字不易,希望认同的读者们多多关注,多多交流!谢谢!


鹿先森888

任志强这些年的观点都是以看涨为主,而这些年房地产的运行趋势也基本上符合了任志强的预判。或许,对于任志强来说,属于地产界的鼻祖,而任志强目前也是业内影响力最高、关注度最大、观点可信度最强的地产大佬。或许,正因为如此、任志强的观点往往容易被利用,而有时候需要他自己出来澄清,才能够让大家信服。不过,这些年来,听任志强的预判,反而成为了这一轮房地产上涨行情的受益者,而不听任志强的预判,反而成为了房地产上涨行情的踏空者。实际上,对于国内房地产价格,有着较多的中国特色与特征,而房地产价格的走向,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政策。这些年来,土地成本价格不断抬升,土地出让金不断增加,作为影响房价的核心因素,土地价格上涨往往带动建筑价格以及其它生活成本的上涨,而最终还是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身上,而房价越调控越上涨,也成为了变相稳住房价的举措。


郭施亮

这次任志强没唬大家,目前一线城市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5%,二线城市由于引进人才战略,暂地不跌,后续难保不下挫,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人造了很多的刚性需求。

那么2018年的房价由谁来掌控呢?首先,房地产调控大方向是否有变化。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次房地产调控都是“无疾而终”。而本轮始于2016年10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持续了1年多,短期内并没有松动迹象。

特别是两会结束之后深圳、成都、长沙、武汉等城市都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举措,这表明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将长期进行下去。估计要等到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后才会逐步退出。

再者,给房地产降杠杆,防风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政策目标。利率的高低,向来是决定房价涨跌的关键所在。如中国2009-2010年房价上涨周期中,与金融机构推出的7折购房优惠利率政策密切相关,2009年6月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创下4.34%的新低,房价涨幅也于2009年末达到峰值。

而现在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5连涨,由去年同期的85折优惠,到现在的基准利率之上的30%。特别是在过去五年内居民杠杆率已经翻了一番,进一步加杠杆已经力不从心,资金成本上升,金融机构把房贷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鸡胁”。

现如今,金融去杠杆已成大趋势,高杠杆时代已经终结,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高息举债的行为已经不可取,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正在降温。

再次,监管开始对资金流向房地产的通道进行封堵。2017年二三线城市房价为何会上涨?就是消费贷、过桥贷等短期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这样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房贷,潜在的风险是巨大而不可控的。

而现在,不仅是表内业务受到严控,甚至连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资管等)资金都要受到严格监管,统统划归表内,甚至于开发商的项目贷款也要“四证齐全”才能审请。这使得银行信贷流向房地产的通道受到严查。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松或紧,直接关系到房价的涨跌趋势。2009年我国房价大涨,主要是4万亿基建投资计划、10万亿天量信贷政策的影响,当年M2增速达到29%。而最近一轮房价上涨是2015年初,央行宣布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是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而且从银行获得房贷也较过去容易得多。巨量的资金推动了全国各热点城市房价上涨。

所以,无论是从房地产降杠杆、资金的监管、房贷成本的上升,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都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中国房价马上就要跌了,任志强他不傻,看出了端倪而已。


不执著财经

任志强预测房地产行业并不是单纯去考虑无从差别的房价问题,而是把房地产作为一个需要良性长效机制的产业。回到2018房价问题,中国房地产局部降温早就发生,但是肯定不会全范畴降价,更不可能断崖式下跌,这既不符合货币发行的规律,更不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想买房的人嗓门大,政策制定者还要考虑沉默的人。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判断房价要出现拐点,还是因为中央持续用金融手段调控房价,房地产投机客没了资金杠杆手段。市场良性发展,目标是房价与租金、年轻人收入相匹配,需要要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从行业发展角度长远规划,不能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政策引导市场的价格预期。

很多人诟病中国地产行业“野蛮”发展,往往忽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今天,局部地产泡沫迅速扩大、个别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最终潜伏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因为中国民间财富超常规速度增长,且对应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处在成长周期的初期,造成快速增长的周期叠加。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从初期野蛮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期。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从“速度”转向“质量”的发展要求,房地产行业本身发展的规律性所以在国家坚持去杠杆、调控的前提下,还需加大力度对行业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善地产行业的弊端,既要稳价格、更要捋顺机制!

2018年的房价依然要尊重金融去杠杆的决心。过去三十年,中国财富爆炸式增长,增量资产货币化进程造就了房地产和信贷的滚雪球式积累金融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除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加强对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银行通道业务的监管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房地产领域去除金融杠杆的价格干扰作用。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再次强调了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而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防止风险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再被强调,要求促进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防止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市投机和泡沫。

房地产行业“健康”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房子是用来住的”基本面,避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积累,避免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透支。2017年底,中央政府在财政领域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系列新政表态,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政府各类隐形兜底风险,给市场金融机构债务“大而不倒”的错觉。这其中,打破刚兑是重要一环,存量房地产的估值和定价问题,既需要金融杠杆的良性循环,也需要市场对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认识。

但是,在很多领域房价上涨依然可期,特别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细分领域龙头地块和龙头企业的龙头项目。全国范围内房地产行业的整合已经多年,金融去杠杆加速了这一进程,这是中国房地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近期,越来越多的上市房地产公司,也迫于资金压力出售资产,进一步形成行业强者恒强的大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三季报A股136家房企中,有36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接近26.5%。此外,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51家,占比超过37.5%。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加1.95个百分点。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让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战略上向细分领域的特色化运营,这也是未来房地产行业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领域。以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为代表的个性化房地产潜在市场,最终将改变中国“千城一面”的建筑尴尬,需要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巧用金融工具,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多样化吸引各类资本。


许维鸿

1月26日,以“创新·蜕变·领军”为主题的“2017-2018(第十五届)中国地产风云榜”在北京落幕。

在本次活动里任志强称,严格说起来2018年是没法预测的。假定按照现有的政策不变,比如说房地产政策不变、防范金融奉贤区杠杆的政策不变。楼市会有这样的变化:

1、2018年房地产投资一定是下降,增速下降的幅度可能会稳中有降;

2、房地产开发面积会下降。

从2017年竣工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面积并没有得到好转,房子卖了将近17亿平方米,但是的竣工只有10亿多点 ;

3、房价下降的城市会越来越多。

其实国家早就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国家关于房产的基本定位。今后所有关于房产的政策和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定位来进行。包括前段国土部对十一个城市租赁房的试点批复,同样也是围绕这个定位,而且必须出成果,要可复制,今后还会在更多城市甚至全国推广。而租赁房就是为了防止炒作投机,和让房价理性。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住有所居“。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一定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房产方面肯定要在住有所居做更多文章,出台更多的措施。住有所居,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有房子居住,房价是肯定要降的。

国家已经意识到房价对实体经济,民生,金融系统风险的恶劣影响,我们相信调控的效果和控制房价的能力,但不排除某些部门的疏忽和某些地方的侥幸,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暴跌的可能性。


环球老虎财经

应该又是误读,任志强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说是断章取义的一句话。他只是说房地产投资下降,以及房价下降的城市数量增加。可是,房价下降的城市,会是什么城市?只会是四五线城市!北上广深、杭州、武汉、南京、苏州、郑州、西安、重庆等等哪个发展势头不错的城市不是在增长?

任志强相当于中国炒房届的大神了。十几年来听他的人基本上都致富,资产上千万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只有永远跟他对着干,每回他说一句骂一句的这些人,估计基本上现在都悔得肠子都青了。

其实,从头到尾分析任志强说的那些话,都是在理的,虽然他的位置是站在开发商和房地产商的一个角度,但是他分析问题的框架逻辑,其实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的、很严谨的。反而驳斥他的人,很多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或者说是为了情绪而反对的。

比如说其中任志强说的一个很基本的命题,他说,房子从来就没有便宜过。这句话我是深表认同的,很多人怀念,五年前十年前的房价,但是,你不想一想,五年前十年前,你的收入,相对于当时的房价,对你来说依然是一个高房价的。但很多人往往以现在的购买能力去判断,五年前十年前的房价,所以会认为,那个时候房价便宜,还幻想着,房价能够跌回五年前十年前的这种水平,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这几乎可以认为是一种幻想。

比如说,在前两年宁夏又更新了有关房地产税的一个版本,但一些人就把一些条文给提炼出来误读了,认为要开始征收房产税了,然后搞得大家一片惶恐。 其实“房地产税”和“房产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房地产税,更多的是针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商业用房、出租房等等,房产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于公众的自住房屋的一些税收。

回归到任志强的观点中,他并没有认定2018年,房价还是全面下跌的。我记得2017年底他有一个深度的讲话,对主要城市,他还是看涨的。当然他严格地作了界定,不是说全国到处都会在涨,而是说一些重要的城市肯定是会上涨的,他又有很多详细的分析,我认真的看过他的那个讲话跟分析,我认为大部分还是靠谱的。

当然他这个讲话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观点,我认为是非常赞同的,就是现在的房价,涨、跌或者平稳,真的不代表一种市场行为,因为现在在限购政策跟各种严厉措施之下,很多地方是几乎相当于禁止交易的。那没有交易的情况下,价格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它无论多高或者多低,不代表任何现实的价值,它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值而已。


张天潘

房价降不降主要看银行资金流向,现在贷款审批更加严格,银行资金日益紧张,国家倡导实体产业,炒房只有在有资金实力的人手里掌握,后期买房成本会越来越高,房价国家层面不会打压,就看有钱的人手里资金会不会接着流向房地产,银行资金肯定不会继续流入,二手房价格坚挺,房价不会落,只有二手房价格下来,才会是我们买房人的春天,就说这么多,懂的人一看就明白


表姐谈watch

任志强表示自己这十年预测房价都很准!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e690002140ee789a646\

那些心酸的日子

正如任志强自己所说,他这十年预测房价都很准。看来,这一次预测,也估计是会准的。

那么,就当前的情势来看,房价可能已经告别暴涨时代,逐步进入企稳,甚至可能出现下跌的局面。

第一,越来越多的政策信号表明,房价有下跌的趋势。

一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给住房明确了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属性。

二是房地产税已经是铁板钉钉,征收只是时间问题了。有这两个方面,足以消除了那些炒房人的侥幸。

第二,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已经差不多了,特别是这两年的暴涨,住房价格已经上了一个水平,如果再继续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随着房地产税的预期加快,那些手里有多套房的人,可能就会有些着急了,他们手里的库存也是要去除的,怎么去除?那可能急了的,就只会是降价了。

第三,人口增长趋缓,特别是老龄化时代到来,购房的刚性需求肯定会逐年降低。

就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中老年人不仅自己有房,而且还在一些省城等大城市购买了房,这几乎就是给孩子准备的。所以,就一些90后、00后乃至之后的,恐怕对于住房是没有多少担忧的。


碧翰烽

降价是不可能的,这辈子是不可能降价的

08年金融危机房地产横空出世,打破了北上广深的宁静,说到降价,不用谈论宏观经济,就一下几点就足够了;

1、降低房产纳税;

2、降低土地成本;

3、降低拆迁成本;

4、降低民工收入;

5、让投资者2w买进的1w卖出;

做到其中一点,这事就可以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