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对四川其他地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菩提映明月

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当然对四川有利。成都能够发展起来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一线城市,就会聚集国际国内经济资源进入。经济资源进入成都,难道不会给四川人福利?

地区经济要发展要看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城市,这地区只能被人遗忘。许多人对成都一城独大有妄议,认为资源都集聚一地,再好都与自己无关。恶劣的甚至说这是吸其它城市的血变成的,可是不明白四川其它城市财政在依靠输血过日子,哪有血供应人家吸。我们四川有地处内陆的劣势,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哪里,企业去哪里建设工厂,是企业自己的选择,你只能搭台子。改革开放建设经济的突破点国家选择建设深圳,浦东,其实那也是搭台子。四川我认为把成都这个台子搭得很好,现在发展经济以建设城市群为抓手,国家都是这样子。经济建设就是要依托大城市,让大城市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地区的发展来,四川选择重点发展成都没有错,或者说决策是正确英明的。实际上也带来效果,就是成都经济总量进全国前列,成长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引导资源向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城市聚集。成都进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大多数沿海城市,成都流入的全国人才也不比沿海城市差。成都发展起来我相信经济会向外溢,因为成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需要产业链条向外伸延,需要产业升级把传统的向外转移。它也需要经济腹地,也要拉一大群城市做大规模,作成城市群的霸主。就像现在北京上海,哪一个不带了一群城市发起来。

看看现在经济都集聚到了哪里去了,都集聚到城市群了。离开几大城市群的城市,还有什么经济可以言?离开发达的城市群都边缘化了,还有更严重的弊吗?


洋子146465305

四川能出一个成都这样的新一线龙头城市,真的是四川人民的福分,稍微有点良心的人也会认为,这也是中国之福,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为什么偶尔时不时的,能听到有人说成都吸了四川兄弟城市的血,才得以发展壮大,其实这些都是无脑喷,更多的是隔壁城市,巴不得四川城市都平均,巴不得没有和它成为竞争城市的对手,更多的四川人才,资金,都源源不断的流向隔壁的城市,以达到不可告人,坐享其成的目的。


翻开四川的历史,翻开成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成都自古就是四川天府之国的都城,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水旱从人,一座不知饥馑的城市。

成都有二十二个区县市,为四川省下辖区县市最多的城市,人口也是最多的城市,成都户籍人口1600万,加上流动人口400多万,成都总人口超过2000万了,城市实力比四川别的城市大,实属情理之中的事,如果成都没落了,一厥不整,相信四川别的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



世界500强来到交通,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的四川投资,不投资条件更优越的成都,难道投资到山旮旯里面?毕竟世界500强不是扶贫企业。


只有四川省会成都做大做强了,经济溢出了,四川兄弟城市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想想现在四川兄弟城市和20年前,国家西部大开发前相比,难道没有变化吗?难道变化不大吗?


见解派

成都市的经济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这样的我国的国际一线城市,但是成都的经济水平经过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的重视,同时加上四川省的“重点培养”,成都市的经济水平也算是勉强拿的上台面了,也算是不错了,成都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如果稍微对四川省各市的经济水平有所关注的话,也不难发现,成都的经济水平可以说是甩开了四川省其它市一大截,排名第二的绵阳的地区生产总值却还不如成都的零头,成都可以说是顶起了四川省经济的半边天,对于成都的发展是榨取了四川省其他地区的“血液”这种观点其实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的确也是这样,四川省为了成都的发展,可以说是四川其它市都是在为成都的发展而发展,还有就是因为要大力发展成都,使得成都得到了绝大部分的资源与政策福利,所以我对于这种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


说一说绵阳美食

成都发展成为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了吗?我落伍了,我都不知道。

成都发展的好,对四川其他城市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局部带动整体,当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机会聚集到成都,以成都为点慢慢向周围辐射,因此越靠近成都的成都得到的机会就会更多,而成都发展好了,也能够用自身额能力帮助四川其他地区。当然各地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不然来成都的人在成都转一圈就离开了,受益的就仅仅只有成都了。

成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扩大自己的优势,以此争取更多的机会。就有可能导致四川其他地方的利益受损。

事情的关键在于,成都发展壮大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也是有一定局限的。成都发展带来的弊端却是眼前的暂时的,加上有一些利益受损方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传播,引导一些片面的负面消息。


小明说听看

成都被评为新一线城市,并且商业魅力排名在首位,虽然这个评选和排名并不是官方的。



不过对于成都晋升为新一线城市的看法,大家都各不相同。本人更趋向弊大于利的说法,具体分析如下。

四川全省税收资源确实在向成都靠拢,这一点类似的还有湖北武汉。但武汉本来就有相当的工业基础,荆楚大地又是农业中心区域,所以武汉对于湖北全省资源的占用比例不如成都。

新一线首位可是有相当压力的,成都感觉是比较好面子的城市,既然都在这个位置上了,必须得千方百计保持住。空口说来肯定不行,只能继续利用好四川能利用的一切,吸血效应比以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它城市与成都的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



成都本来就在和重庆较劲,还不知道这两个城市为什么相互比拼,但想想自从重庆直辖后就两地开始互不认可,其实根本原因一想就透。只能解释为重庆归四川管辖时也象四川其它城市一样只能进贡,自己求个温饱就很不错了,现在分出去了必定会把怨恨放大数倍,怎么可能和成都合作好、协调好呢?同理,如果哪天四川再有个城市脱离四川成都的掌握的话,对待成都的态度估计也和重庆一样吧!



四川各地州的父母官确实不好当,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发展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都晋升新一线,川内兄弟泪两行。

非地域黑,关注四川全省兄弟地市,民调一下大家的看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时长苏

不请自来

本人有幸于96年在成都求学,后来又在成都工作到2001年,总的来说,成都成为一线城市利大于弊。


数据我就不说了,这个是社会学家干的事。

我从几个直观感受来说。首先,起到凝聚四川的作用,96年的时候成都周边有个县叫金堂县,每年有大量的人口到广东沿海打工,98年以后成都逐步承接产业转移,服装,鞋类,箱包,电子产品后金堂县出去的人少了。能够在家门口工作谁愿意不远千里的南下呢?同样也带动了周边的市周就业。



其次,城市的发展绝对是要依赖人口及人口素质的,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工业,这个有利于全川的产业布局,别滴城市不说,泸州集装箱港口就承接了成都发展的红利。



再者,成都的战略位置,在西部地区非常重要,起到稳定西藏的作用,是西藏物资的集散中心。

最后,西部地区本来一直是落后的代名词,成都的崛起能够带动整个西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非得要说弊,只能说人望高处走是整个社会现象,错不在成都。

顺便推销下,成都人热情,不排外,生活悠闲。


涌于分享

拍录:(川游记):无锡为什么是二线城市,离发展成“新一线”城市有多远?😄比照无锡看“新一线城第一名”对四川县市州的引响。

…无锡常驻人口,655万,2017年GDP9200亿。四川成都常驻人口1300万~1500人万,2017年GDP13000万亿。除成都外四川市州前四名最高GDP2000亿。

…结论:四川除成都外的,前四个市州GDP不敌无锡。两个“新一线第一名的成都”GDP才能与地级市“二线”城市无锡GDP相比。

…其它1:“新一线”出笼以来,不断被扒皮。现在又将“一线”城市往“新一线”城市上靠。

…其它2:按“川游记”的提问,与其说“二线”无锡离“新一线”城市有多远?还不如说:“新一线”第一名成都离“二线”城市有多远😁😁😁



木鱼155811903

对四川肯定是有利的。资金人才往成都流入,起码有可能辐射到四川其它地市县,现在有些公司就正在地市县投资,比如上市公司富森美进入泸州开卖场等等。假如没有成都作为四川的桥头堡,那么吸引资金人才的可能性都没有。


大材

有人说成都一城独大,四川才能发展,这完全是为了给成都吸全省之血找理由。



从1993开始,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全川有影响力的企业基本全部搬到了成都,就算工厂搬不了,那就要把公司总部或研发中心搬迁过去,虽然部分企业到了成都有了发展或得到了人才,但这也让别的地区没有了活力,别的地区有好的大学,也会千方百计的要求搬到成都,因此让其他地区其后二十余年发展越来越慢,或许是成都怕输给重庆,可现在成都成了新一线城市,能给其他地市带来什么呢?没看见成都做一点有利于其他地区的事,反而变本加厉,比如铁路规划,很多不用绕道成都的线路或列车,必绕道成都,某些线路在沿途城市可以停靠的,但就是不停靠,必须到成都转车,以此来增加成都的人流量,成都已经有足够的工业支撑,但有支持其他地区吗?有那个工厂是从成都搬到其他地区的吗?四川不是只有成都可以修厂,往东走的遂宁,南充都不是高原,也没有多大的山,其实成都也不是真的一马平川,成都也有大山的好吧。


南充安汉网

如果四川连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没有,人力更要外流,更没有资源汇聚的功能。人和资金都是往投资环境好,就业机会多的地方几何集中,从现在四川人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减少可以看出,成都越来越起到留住人才留住资源的作用。假设成都也像其他市州一样发展的不温不火,四川的经济更得不到发展,永远都是西部穷省,民工大省。以点带面须要一个过程,你们真以为高层管理者比你们还笨?不要天天说成都吸血,要说吸血,你看哪个发展的好的城市不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虹吸效应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是一个自然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