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地震後出現砂土液化現象是什麼原因?砂土為什麼會液化?

簡是生的一種恪調

吉林松原這次5.7級地震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在地震發生後,當地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在震區的幾處稻田地裡出現了這樣一些深坑,有的還不斷地冒出泥漿和水,這令當地市民惴惴不安,有些害怕,這就是震後出現砂土液化現象,表現為噴砂冒水。

這次地震後出現的砂土液化現象使當地農民十分憂心,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李志強趕赴現場調查,並就村民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科學的解答。

砂土液化是指在地震波的作用下,飽水砂土受到強烈振動而喪失其抗剪強度,處於流動狀態,沒有承載能力。砂土液化的主要表現是噴沙冒水,地表開裂,極易造成地基失效,使建築物下沉、傾斜。

事實上,地震後發生砂土液化的現象並不罕見,國內1966年的邢臺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幾次大地震中,都發生過砂土液化的現象。



震長

大家都知道,5月28日1時50分,吉林松原市寧江區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5.27度,東經124.71度。地震發生後,很多地方都有震感,許多市民從睡夢中被震醒,紛紛逃到室外。幸運的是,這次5.7級地震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然而,在地震發生後,卻發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震區的幾處稻田地裡出現了一些深坑,有的還不斷地冒出泥漿和水,這令當地居民惴惴不安,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不用擔心,專家說這是砂土液化現象。砂土液化是指在地震波的作用下,飽水砂土受到強烈振動而喪失其抗剪強度,處於流動狀態,沒有承載能力。主要表現就是噴沙冒水,地表開裂,極易造成地基失效,使建築物下沉、傾斜。

事實上,地震後發生砂土液化的現象並不罕見,國內1966年的邢臺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幾次大地震中,都發生過砂土液化的現象。

關於村民們擔心的“是否會出現更大的坑,人是否會陷入其中”這兩個問題,專家說,地是越往下越硬,密度越高,不會隨隨便便就空了一塊,人也不會掉下去,這個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將來把農田推平,還是可以繼續耕種的!所以,大家儘可以放寬心啦 ~~~

(圖片來自網絡)


新晚報

沙土液化的原理

在地質學基礎理論上砂是指疏鬆狀態的未粘結的粒狀物質的組合,它們的顆粒組成按嚴格意義講必須是屬於砂粒級的。是用某一特定大小的顆粒粒徑來表示顆粒的大小(粒徑是和砂同體積球體的直徑)。



沙是粒徑很小的砂,如果顆粒更小並與腐殖質結合就是土壤。所以它們的混合物可以統稱為沙。

如果我們把某種沙儘量堆高,當週邊坡度達到一定角度後,無論再怎樣增加沙堆的高度,這個坡度角都不再發生變化。這種狀態就是重力沿著坡方向的分力對於沙粒之間的剪切力,不同的沙土剪切力不同,所以,不同的沙土這個角度不同。除了和沙土種類有關外,還和沙土的含水量以及密實度有關。



發生地震時會產生地震波,地震波以橫波和縱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在傳播過程中會把能量轉移給它遇到的物體,沙土就是地震波作用最多的物體,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沙土顆粒就會變得非常鬆散,沙土層中的空隙水來不及排出,二者結合就會像活好的水泥砂漿一樣,致使沙土層突然呈現出流體的物理性質,導致沙土顆粒之間的剪切力變得很小,會使地面建築物在形成的流沙中下沉,產生極大的破壞。如果發生在山坡上就是泥石流。這種現象發生當然和沙土中各種粒徑沙的組成比例有關,不是所有地震都會發生這種現象,是綜合因素引起的。




一般認為,地震時的噴沙冒水現象,也是埋在地下的沙土層產生液化的結果。

吉林省松原白城一帶土壤中沙的含量比較大,而且是地震多發地帶,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