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你錯了!

李彥宏,你錯了!

吃瓜群眾的反應不是同情,而是高呼:想不到你濃眉大眼的李彥宏也有今天啊?!

因為李彥宏剛說過,言猶在耳,他針對Facebook洩露用戶隱私事件,回應說:中國人對隱私沒那麼敏感,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

從某種意義上,他說的對!“隱私死了”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數據時代無隱私。個人數據是就是信息時代的礦產資源,就像工業時代的石油一樣,是開發的對象。BAT的優勢正是建立在對海量個人數據的壟斷之上。2016年馬雲曾說過,阿里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大數據公司。阿里的本質不是在網上賣貨,而是通過電商蒐集了5億多用戶的個人數據,對海量數據的深度開發和不同場景應用,才是阿里的未來。馬雲甚至知道中國哪個地區的女性胸圍最大,馬雲甚至比你老公還了解你……馬道長話音未落,市場立刻就發掘出阿里的亮點,股價應聲而起,公司價值重估,其後阿里的股價翻了一倍。

個人數據的蒐集、儲存、交易、智能計算、行為預測、商業開發……,構成了互聯網+AI時代的基礎產業,互聯網是聯接,AI是算法,數據才是最基礎的材料。沒有數據,你聯接再廣泛,算法再先進,也是空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大數據就是信息時代的石油工業,以前我們開採的是石油,現在開採的是數據。相比之下,無人駕駛、新零售、信息流等等只不過是大數據在具體場景的一個個應用而已。

商業模式沒問題,個人隱私在信息技術的壓迫下確實苟延殘喘,恐怕隱私被稀釋是大數據時代的宿命,但李彥宏你也太赤果果了,太肆無忌憚了,以至於“代表”中國人認定“願意犧牲隱私換取便利”,而你自己的隱私呢?你真的願意為了便利讓自己的隱私漫天飛?

李彥宏,你錯了!

一般來說,歐洲更注重隱私保護,在大數據領域側重於尊嚴;美國更注重信息自由,在大數據領域側重於效率。這是歐洲信息產業長期落後於美國甚至中國的重要原因,歐洲人完美錯過了互聯網時代,但歐洲人不後悔,自得其樂,他們認為為了科技進步不值得犧牲個人隱私和尊嚴。

老毛君(WX公號:mao-talk)今天聊這個話題,就是因為在李彥宏肆無忌憚放言之後、為網絡流言困擾之時,歐盟正在此時發佈生效了全球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法《一般數據保護條例》(2018年5月25日生效)。該法全面保護個人信息,具有全球普適效力,適用於所有為歐盟居民提供服務的一切境外數據處理商,包括蒐集歐洲居民信息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並且,歐盟和美國簽署了“隱私盾”協議,替代了以前的“安全港”協議,大幅提升個人數據保護水平,規定用於商業目的的個人數據從歐洲傳輸到美國後,必須適用與在歐盟境內同樣的數據保護標準。

歐洲人是自廢武功,自甘落後,徹底貫徹以人為本,全面放棄互聯網競爭。

美國雖然一直強調信息自由,但Facebook洩密門之後,也在反思。建立在犧牲個人隱私基礎之上的過度開發,是否合適?美國奉行市場機制,行業自律,討厭歐洲那樣對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嚴厲管制(歐洲的管制不是為了國家安全而是個人尊嚴),但一旦互聯網巨頭違規,事後的制裁也是嚴懲不貸,殺一儆百。小札的事,網站沒經用戶同意而讓第三方分析數據,在中國屁事沒有,最多就是找個臨時工背鍋,在美國幾輪國會聽證,天天公開批鬥,小札被整得脫了幾層皮,還得強顏歡笑一輪輪接受聆訊……

李彥宏,你錯了!

在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和平衡個人隱私。隱私源於人之天性,不僅僅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更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深刻意義。

第一,自我意識。隱私是自我意識確立的基點,形成自我認同的第一步。保守秘密是極為重要的心理行為,一個人懷有秘密,常是與其自我感覺即自我確認行為密切相關的;這樣秘密的自我,就成為非他本人不能感知的自我感覺,也只有自我感覺,才成為自我的體驗根源。沒有隱私,則喪失自我,人成為一個位無意義的空殼。沒有隱私,就沒有個性。有個作家說過,“如果他從來沒有機會獨自面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他的感受是什麼。”

第二,個性人格。人格(personality)最初的語義是戲劇中的假面具。“面具”的隱喻表明人格是個人展示給社會觀眾的潛意識的和表現出來的自我形象。如果這個面具被撕破了,個人真實的自我就要暴露在世界上。但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帶著自己的面具。沒有面具的人會被挑剔的強光灼傷,被迫暴露真實的自我。

第三,心理健康。將一個人暴露在眾人目光之下,是會迫使該人順從社會的期望,這會窒礙和壓抑個人發展,情況嚴重更會令人患上精神病。英國榮格委員會報告認為,政治控制對社會成員個人隱私的監視或限制,其結果必然是由於緊張所致的精神疾病而導致整個社會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下降。隱私構築的私密空間可以容許個人暫時逃避人際關係的壓力和社會禮儀的束縛,對個人心理健康而言發揮著“安樂窩”、“安全閥”和“療養院”等功能。

第四,人際交往。隱私不僅對於個人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對於建立親密關係也是必需的保護傘。隱私為一切愛、信賴、友情等關係發展所必要,它是人與人之間發展正常關係的基礎。馮小剛曾經的賀歲片《手機》就是一個關於隱私的寓言,手機等現代信息技術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空前拉近,然而個人的隱私空間也被擠壓到極限,人們不得不用一個接一個的謊言掩飾自己,反而造成了現代人心理距離日益疏離的悖論。

第六,探索真理。

沒有不同觀點的交流與對話,沒有質疑與批評,就沒有真理的發現。而隱私權能夠有效的保護多元的甚至“異端”的思想,使之不被扼殺在搖籃裡。許多思想和立場如果沒有以隱私的形式獲得這些東西的孕育、成長,就會帶著早產危險來到這個世界。

人類的隱私意識起源於人性幽暗的羞恥之心。《聖經》中記載,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因受撒旦的誘惑而偷吃禁果,看到了赤身裸體而感到羞恥,遂以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裙子遮羞。羞恥之心,源於人之天性,甚至被倫理學家視為人類良性的守護者,對於人的內心安寧和尊嚴具有重要意義。當一個社會把隱私的外衣全都剝奪乾淨的時候,這個社會也到了最不知羞恥的時候。

不要忘了,《1984》描述的那種社會,老大哥永遠在看著你……

李彥宏,你錯了!

所以,李彥宏,你錯了。無論是歐洲人,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人性的差異是很微小的,包括你自己,沒有人願意為了“便利”而“裸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