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让绿水青山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系列评论之八

看长江,也是看中国;把脉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在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即日起,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推出“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七一时评|让绿水青山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系列评论之八

让绿水青山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七一时评|让绿水青山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系列评论之八

CQDK全媒体时评中心评论员 唐余方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早在18世纪,素有“欧洲母亲河”之称的莱茵河,就开始出现环境问题。

这条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因工业的高速发展,在20世纪遭受到了严重的工业污染,“母亲河”一度背负着“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的恶名。莱茵河上频发的环境事故唤醒了欧洲人民的环保意识。瑞士、法国、卢森堡等国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德国实施了多项行动计划,各国民众都自觉承担起莱茵河的环境治理责任……在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努力下,莱茵河又恢复了往昔的美丽与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长江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这条母亲河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牵挂。他曾多次沿江调研,登大坝、进企业、访村落,为长江的发展把脉定向……这些如江水般深沉的牵挂,全都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无尽担忧。

长江有限的生态承载力,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高生态效率的产业和生产方式,去替代传统的低生态效率的产业和生产方式。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广大人民的期盼;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理应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谈到莱茵河的治理经验时,有专家总结道:守卫莱茵河的意识,早已深植于民众脑海里,存在于工业企业的发展上,贯穿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中。

修复莱茵河的环境,守护一河碧水,成了沿河流域各国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莱茵河之所以“死而复生”,正是遵循这种价值追求指导实践的成果。

大江东去,群山含黛。总书记号召:“新发展理念要体现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要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的一种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头脑之中,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工作。

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意义,强化共抓大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就是要加强系统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建设,联动实施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强化共抓大保护的整体性;就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只要我们树立绿水青山的价值追求,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就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永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