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近年來,隨著鎮沅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大增強,公安機關社會治安管理面臨著全新、複雜的風險挑戰。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鎮沅縣公安局按照警務實戰化的要求,全面實施社會治安防控區警務模式,科學整合警力資源,劃定工作責任區,明確工作責任,全面提升基層派出所打、防、管、控及服務群眾效能,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

一、劃定治安防控區域,落實警力配置

鎮沅公安按照“導偵、導防、導控、導穩”的工作理念,推進警務實戰化建設,根據各鄉(鎮)轄區實際,以各鄉(鎮)為單元、集鎮中心為核心,綜合考慮轄區面積、人口、警力、交通、治安狀況等情況,將全縣各鄉(鎮)劃定為24個治安防控區,原則上鄉(鎮)政府駐地確定為第一防控區。實行“一區一警一文職一輔警一專職消防員”的模式配備警力,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基層派出所打、防、管、控效能。

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二、明確防控職責任務,落實防控責任

治安防控區的警力全面負責社區警務、打防犯罪、專項行動、案件偵辦等工作。一是組織開展治安防控。督促、檢查、指導黨政機關、金融系統、學校等部門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實到位,組織和發動轄區群防群治組織、積極分子、治安信息員、轄區群眾開展巡邏看護、鄰里守望工作,做好互聯互動。二是適時更新社區警務系統數據。三是查辦違法犯罪案件。負責查處防控區的治安案件和偵辦一般刑事案件。四是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對矛盾糾紛多發、頻發、易發的城區、村寨、行業等部位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梳理,建立臺帳,落實包保措施。五是組織開展交通管理。組織開展交通宣傳、道路隱患排查、勸導或處理交通違法行為;處理輕微交通事故;指導村組交通安全勸導員開展勸導工作。六是

組織開展消防管理。組織開展重點單位、“九小場所”、居(村)民委員會的消防監督檢查以及督促整改火災隱患工作,辦理權限內的消防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消防行政處罰,開展簡易程序火災事故調查、消防宣傳和火災救援工作。七是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按照縣局的部署要求組織開展各專項行動。八是積極深入服務群眾。以認真貫徹“九化”措施為首要,把警力沉下去、心思沉下去,工作實起來,把服務群眾貫穿於開展防控區工作的方方面面。

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三、細化防控工作措施,提升防控效能

建立健全防控區工作機制,細化防控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一是各治安防控區責任民警,按照工作要求及職責任務,全面謀劃、落實好防控區打防管控各項工作;派出所負責人負有領導責任,對各防控區開展工作情況及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督促落實到位。二是鄉(鎮)黨委政府所在地防控區和其餘防控區實時開展安全防範工作。每次深入防控區理出工作任務清單,報所領導審核完善,按確定的任務,統籌逐項開展。三是縣局統一繪製全縣治安防控區圖,各派出所繪製轄區治安防控區圖,並將防控區警力掛牌管理。四是各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進一步細化各防控區的目標任務,建立工作績效考核機制,獎優懲劣,用好評先評優槓桿,切實解決“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

實施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不斷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效能,

主要體現在:一是防控區民警責任感和主動性明顯增強。縣公安局每季度召開一次治安形勢分析會,對各防控區發案情況進行排名,對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的防控區民警進行表彰,對工作推動不力,發案較多的防控區進行全局通報批評。獎優懲劣、可視化動態工作成效讓防控區民警的責任心和主動性不斷增強。二是發案下降,破案率上升。2017年共立刑事案件431起,破獲312起,綜合破案率72.39%,綜合破案率同比上升8.58個百分點;受理治安案件437起,查處396起,查處率90.62%,查處率同比上升5.47個百分點;全縣人均發案率僅為0.39%,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三是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鎮沅縣在2017年度雲南各縣(市、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排名第五,實現了自2013年來連續5年持續上升的好成績。四是現場抓獲的人數多,打擊現行違法犯罪能力不斷提升。五是減輕了破案壓力。防控區民警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對防控區難調矛盾、重大隱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成為黨委政府工作決策參謀助手,通過防控區民警大量法治宣傳,上門為群眾提供服務,拉近了警民距離,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及群眾守法和自我防範能力,爭取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鎮沅縣公安局創新社會治安防控區勤務模式 提升治安防控效能

(根據鎮沅縣公安局材料整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