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海納百川 這位維吾爾族老漢是地道老上海


維吾爾族老漢阿捷裡,,在滬居住近70年,和維族妻兒同享天倫。退休後發揮餘熱,當上了新疆餐館小老闆,生意興隆。一個漢族顧客初次光臨,問:“羊肉是從新疆進貨嗎?”阿捷裡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我們從嘉興進貨,保證質量和新鮮度。招牌菜孜然羊肉,如果從新疆運來,就不新鮮了。”

阿捷裡微胖,怕熱,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往外滲。褲兜揣一塊毛巾,但客人一進門,他便顧不上擦汗,連忙迎上前,熱情招呼:“來空調邊坐,涼快。”新疆伊犁農民阿木提江,帶女兒來滬看病,17天裡,天天光顧;新上海人趙來成曾在新疆工作4年,“牛羊成群”剛成立時,就和阿捷裡交上了朋友。

這些年在上海,阿捷裡有固定的維族圈子,漢族朋友也很多。“朋友間以誠相待,志趣相投,一般都會忽略彼此的民族。”

“店裡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我們要用好這個平臺,展示維族人的熱情好客。”阿捷裡介紹,餐館顧客多為漢族,有上海白領、新上海人,也有外國友人。餐館10名員工,都是維吾爾族。“多數來自新疆農村。幫他們找到工作,也算我為家鄉做點貢獻。”臨走前,阿捷裡反覆叮囑,把照片沖印後交給他。“凡是照片裡出現過的員工,請每人印一張。我馬上寄回他們老家,讓鄉親們看看,孩子過得很好。”

提到許多市民痛恨的新疆小偷,阿捷裡說,那只是少數害群之馬,不代表上海維族人的整體形象。“絕大多數維族人,都很友善。”


進屋,清香撲鼻而來,那是新疆的特製薰香。不足60平方米的屋內,充滿西域風情。牆上掛著幾件刻有可蘭經文的裝飾品,花瓶、水壺、茶杯、香爐,紙巾筒……維吾爾族特色隨處可見。“弟弟,給客人倒茶。”阿捷裡全家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夫妻間交流,說維語;和子女溝通,則講上海話,親暱地叫“弟弟”“妹妹”。斯坎德爾身材壯碩,應聲而來,提著小巧玲瓏的茶壺,斟滿醇香紅茶,再添一大塊冰糖。

端茶小酌,齒頰留香,聽阿捷裡娓娓道來:“解放初,我4歲,父親做百貨生意,帶全家闖蕩上海。”31歲那年,他回疆迎娶兒時玩伴阿比達。妻子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進入上海南洋醫院心功能室。這座當時全市最大的私立醫院,現改名為瑞金醫院盧灣分院。

阿捷裡曾在一家醫療器械製造企業任設備科長,1994年因身體欠佳,提前待退休。第二年,便開出餐館,5年前生意轉到盧灣區。用他自己的話說,“閒不住,越忙越開心。”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海納百川。老上海人裡,寧波人、蘇北人居多,也有像我這樣的維吾爾族老上海,只不過人數相對少些。”阿捷裡說,在黃浦江畔住了那麼久,特別喜歡上海。“唯一的缺點,就是七八月太熱,而這段時間,正是新疆風光最美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