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表情包”是在社交軟件活躍之後,形成的一種流行文化。是在移動互聯網時期,用含有特定對象的符號、圖片等來傳情達意。對於“表情包”的流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

有人認為:作為一種民間符號,“表情包”體現出強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它能快速、直觀、生動傳遞使用者的多種情感,拓寬了人們表情達意的空間。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也有人認為:“表情包”的流行,形成人類交流“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文字的式微,意味著文明倒退。

觀點一:贊同表情包:不簡單的符號文化

當下,社交軟件發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興起引發人們的廣泛熱議,人們對這種“符號文化”究竟會消解文化的價值,開歷史的倒車,抑或成為多元化的表達方式看法偏頗。於我而言,我視其為社交互動,快節奏生活的必然趨勢,是對錶達媒介的拓寬,更是種“絕不簡單”的符號文化。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潛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節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中,相同的時間我們卻要面對過度負載,過度生產的信息,於是借用蘊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闡明原本需要三言兩語表意的廣泛事件背後的普遍化情感,何樂而不為?方便、快速、直觀,不得不說,這足以使它成為人際交流的第二途徑,成為日常生活的形象映射,交流傳遞速度被提升,文字將有效的用於闡釋更微妙,矛盾的複雜心理活動。

另一方面,它是社交互動日間推廣的必要“衍生物”,這取決於“表情包”與生俱來的親切感,藉助動物擬人、誇張化的神情,逼真而動態的的形象,使得其在愈發常見的“淺層交際”,“廣泛交往”,和較陌生之人的對話中彰顯出超越文字的平等感,幾張圖片的背後,踐行著等級地位的淡化,隔閡的消除,多少年前卡夫卡筆下“巴別塔的深淵”或許可以藉由“表情”而更快的“打通”。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更重要的,“表情包”本身絕非“簡單”而膚淺的稚嫩符號,相反,它應是嵌合當下語境和大時代背景的符號文化。哪怕是在看似消遣的“鬥圖”中,也隨處可見表情中竟融合了當下大事件人物抑或各類名人政要的形象,何以見得它體現出強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我想,便在於它以獨特的方式記述如今社會迅速的發展與變遷,與日新月異的世間百態,而這種方式,貼合現今人們的生活態度與敘述方式的——輕鬆,似乎“浮躁”的娛樂化闡述中彰顯人對時世的認真態度,以看似略“戲謔、調侃”的方式描繪生活的狀貌。它反映瞭如今人們對於新聞與文化的重新審視,表達與看法未必與“嚴肅”綁定在一起,形象化,生動化的背後,另有深意。思考和思辨仍在,只是藉由另一種即直觀又更加“隱晦”的方式。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至於有人認為這是“符號—文化—符號”的循環,我仍為,大可不必如此擔憂焦慮,與其惶恐“它必然代表文字的式微”不如說它是契合當下流行文化發展的表達方式,是對原本單一的文字表情達意的拓寬,豐富,而絕非取締,更非消解文字的價值,如果說“文字”是人們思考嚴肅命題,表達深刻、複雜思考的唯一選擇,那麼“表情包”也是一種語言,一種親切的平等,直觀生動的映照生活,以小見大的映射社會更迭,大眾情境的語言。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藝術作品向網絡電影的轉變,書信到社交軟件的更替,同樣我們也要接受或包容這樣多元化的表達途徑——文字與“表情包”背後符號文化共存的雙重語言。

“文字”是對世界嚴肅、細膩而詩意化的丈量,而“表情包”卻也是流行文化的必然產物,它豐富表法情致的空間,它貼合生活節奏的“親切”,它對於當下語境、時代背景風趣而不失深意的記載,這樣的“符號文化”重要,有其存在的價值。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不贊同表情包:別讓“表情包”喧賓奪主

近年來,“表情包”活躍在社交軟件中的各個角落,並且漸有替代文字而承擔表情達意功能的趨勢。但我以為,“表情包”可以為文字錦上添花,卻不應該喧賓奪主。“表情包”的流行值得我們懷疑和反思。

有人說“表情包”的流行拓寬了人們表情達意的空間,且能快速、直接的傳遞使用者的多種情感,這是事實。但與此同時,“表情包”也會由於它如上“快速”、“含義廣”的特點造成更多濫用與曲解。如今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同一個表情對不同年齡層的群體往往象徵不同的意思,當交流中遇到這樣的情況則雙方都會迷惑,影響了人與人的正常社交。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可見,“表情包”的弊端是十分明顯的:它常會造成曲解與濫用。但“表情包”還是體現出“其強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表情包”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的話題,實則是現代生活中人們對“快”的病態追求的結果。

自工業化時代以來,鐘錶的走時聲成了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催使著一切向“快”的方向義無反顧的發展。汽車,以車替代輪船,電報、電話替代書信,不僅是交通運輸,人們的社交也陷入到對“快”的狂熱追求當中。我們使用“表情包”,是為了快速傳遞多種情感,每當須要在社交軟件上回復他人是,我們只要拉開表情欄,在眾多的表情中信手擇一個較符合情意的、點擊發送,就能免去細細揣摩措辭的麻煩,久而久之,我們開始貪戀這種“便捷”,“表情包”開始流行。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可這種對“快”,“省事”的貪戀卻讓我們更深的陷入速度的渦輪之中:我們想快速的應付社交,卻由於這種敷衍的態度導致了曲解與迷惑,因而不得不畫上更多的時間善後,處理好社交中的誤境,如履薄冰的維護與他人的交好關係。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南轅北轍的做法。

“表情包”的流行背後,是現代工業文明給人帶來的異化。人成了時間的奴隸,卻沒有成功役使時間,人成了一群用表情包,乃至用區區一個表情敷衍應付各種社交場合的懶漢。

“表情包”的適當使用是可取的。它們作為文字的附書評可以生動的表情達意,又能是社交環境輕鬆愉悅,有時逗人一笑。沒必要把表情包批駁成文明的所謂倒行逆施,正相反,我認為它們是人類交流方式到達新階段的象徵,它們確實能為文字錦上添花。

無孔不入的表情包是符號—文字—符號”的循環,是漢字的式微嗎?

但絕不能讓表情包喧賓奪主,取代了本應由文字承擔的大部分表情達意的功能,人作為本能的一點,恐怕情感是最為豐富,微妙而難以言說的,怎可能讓“表情包”完全替代了呢?有人“執手相看淚眼”的複雜情況,又有那張表情可以傳達呢?

別讓“表情包”喧賓奪主,也別讓自己追求速度的惡的循環中,才能在現代社會中迴歸真誠平等的社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