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我的青春,我的书声(四)

文字:林春荣

本期摄影:大风 等

一个朝代,

一千三百七十八名兴化军进士,

十一个状元、六个榜眼,

这就是宋朝的莆田

引言

“一个朝代、一个只有十七、八万人口数量的兴化军,莆仙人用卓越迎来了整个宋朝辉煌的科举春天。十一个状元、六个榜眼,读书人心中崇高的荣誉,在莆田的教育史上有着那么繁多的记录。”

为迎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莆田举办,现将莆田知名作家林春荣先生《我的青春,我的书声——献给广化寺释迦文佛塔》一文予以连载,本期系第四节。

——莆田旅游网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道承东鲁,学启闽南。这二句具有概括力的书联,证实了一个人的历史贡献,证实了一个地方的文明开端。而那座丢失在历史尘埃中的木坊,已无迹可寻,莆田城大街小巷已看不见牌坊,看不见一座“文献名邦”的历史文化价值,关于历史、关于文学的蛛丝马迹。历史已被人间的愚蠢行为改变了真实的叙述,在需要古城、古建筑、文物来证实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明之时,我们的辩解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面对荣誉,我们居然是那样底气不足。丢在历史的近处,我们的木坊或许已化成一堆灰烬,一些已追寻不到的遗憾。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我沿着广化寺早晨的钟声飘移的方向,去寻找一座“开莆来学”木坊。我想用一个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文化,想用一个王朝一千三百七十八名兴化军进士,去证实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那些名字、那些佳话、那些荣誉已然刻入了历史的档案,而所有的文字都用宋朝的方言朗读我们祖先的光荣与骄傲。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湄洲女(大风/摄影)

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就有妈祖文化。这个莆田女人用短暂的二十八岁生命,用她一生的立德、行善、大爱无疆的情怀,演绎了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湄洲岛(大米/摄影)

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从“廖廖数椽”的通贤灵女祠,到莆田六百多座分灵,到全世界六千多座妈祖庙、二亿五千亿的信徒。莆田人用妈祖精神宣传妈祖文化,用妈祖文化守望妈祖精神。在这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两岸,站着那个朝代无数的莆仙人,用心灵歌唱,用心灵点烛燃香。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重刊兴化府志》书影

我用虔诚的手指轻轻地翻开兴化府志,翻开属于那个宋朝的历史去寻找关于文化、关于教育的码页,去辩认一张张因书声而丰润的脸庞,去熟悉一个个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姓名。或许每一个姓名的背后都有一些故事,都有一些后人永远无法解读的密码。而这所有的一切人物都与读书有关,与那个朝代有关,与广化寺

郑氏三先生祠有关。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我不想繁琐地一一介绍一千三百七十八名进士的姓名,也不想用这么简单的文字去叙述一些伟大或特别的人物不平凡的一生。我会选择一些人一些事,另外去反映,去重视他们曾经的故事。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一个朝代、一个只有十七、八万人口数量的兴化军,莆仙人用卓越迎来了整个宋朝辉煌的科举春天。十一个状元、六个榜眼,读书人心中崇高的荣誉,在莆田的教育史上有着那么繁多的记录。在一个远离首都的偏远之地,是什么东西那么轻易地打开这一人群的智慧?又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这一脉文学之泉,流出了数万卷的书籍,和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文坛领袖。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广化寺(邹北轩/摄影)

我只听见广化寺的钟声,又撩开一个安静的早晨,又打开一扇扇窗户,又从草屋里走出一个个晨读的背影。一本本墨香的书本,很快地渲染了大地的芬芳,一条条青草丛生的田埂,伸入兴化平原。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春耕图(曾炳麟/摄影)

那些从事农耕的乡民,如约地开始又一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与读那么和谐而又自然揉合着莆田大地一幅壮美的农耕文明场景。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宋朝的广化寺,宋朝的莆仙人,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读书声里,谁也走不出那辽阔无比的书声。

未完待续……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

莆田市文广新局出品的“莆仙文化系列”宣传片。

宋朝的春天,定格在莆田人的读书声里……

热 烈 祝 贺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十月在莆田举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