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韓國首席媽媽:我把六個孩子送進美國頂級名校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韓國首席媽媽:我把六個孩子送進美國頂級名校

她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她就是

全惠星

焦點|韓國首席媽媽:我把六個孩子送進美國頂級名校

全惠星是一位在美國和韓國都享有盛譽的母親:她的六名子女皆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其中兩個兒子曾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副部長級職務,被《華爾街日報》譽為“震撼華盛頓特區的第二代韓裔權力精英兄弟”;他們還是美國教育部選擇的“亞裔美國人家庭教育研究對象”。

全惠星1921年出生於韓國首爾,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就讀時,作為交換生去美國迪克遜大學學習社會學,後取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兩個博士學位。她的丈夫高光林是韓國駐美國大使,兩人先後共養育6個子女。

焦點|韓國首席媽媽:我把六個孩子送進美國頂級名校

先看一下她6名子女的學習經歷:

大女兒慶信,哈佛畢業,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現任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

大兒子京柱,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曾任馬薩諸塞州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二兒子東柱,中學獲得美國總統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

二女兒慶恩,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兒子定柱,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美術學領域的最高學位——MFA(藝術碩士)。

她到底有什麼教育秘籍,能夠讓孩子個個學霸呢?

“訓練”從小時候開始

從秋季開始,她每天讓孩子接觸一次涼水,先是用涼水洗手,再洗胳膊。堅持一個月後,孩子漸漸適應了,就開始用冷水洗雙腳雙腿。雖然每次用冷水洗腳,孩子都會凍得尖叫,大哭大鬧,但全惠星不為所動。冬天到了,孩子已經不怕涼水了,即使是0℃以下的氣溫,也敢於跳到冰冷的水槽裡玩耍。

孩子的四肢適應了冷水,下一步就準備洗全身冷水澡了。第一次,全惠星把水溫調到25℃,孩子並沒有感到多麼不適。第二天,她把水溫調低了1℃,第三天,再調低1℃。一個月後,孩子已經可以承受冷水浴了。從那以後,小京柱再也沒有發過燒。就這樣,全惠星如法炮製,結果,6個孩子幾乎從未得過什麼病。

此外,全惠星查閱歷史上的名人偉人傳記,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這些非同尋常的大人物都是身體非常強壯的人。

為此,她制訂了一系列“魔鬼訓練”計劃,讓孩子們每天堅持3000米長跑。全惠星的大女兒、現任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的慶信深有感觸地說:

“在大學裡,與同學們相比,我並不聰明,但強壯的身體使我能夠在實驗室裡連續待上兩天兩夜而不休息,這是我成績名列前茅的原因。母親對我們進行的強化身體訓練,就像給我們身體裡安裝上了一臺超強馬力的發動機,使我們能夠長時間工作而不疲倦。

樹立“大人物”觀

目的明確,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全惠星為孩子們制訂的基礎目標是:做大人物,會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她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會用一些例子來告訴孩子們做個小人物生活會如何不容易,人生會如何痛苦,以此來激勵孩子們的上進心。全惠星非常反對這種做法。她的做法是:尊重小人物,爭做大人物。

全惠星買來一本《林肯傳》讓孩子們閱讀,然後,全家開會討論讀書心得。

她問:“林肯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孩子們回答:“他是印第安納州的一個農民。”

全惠星說,林肯的父親是一個農民,他做好了自己的農活,是一個成功的農民。但與他的兒子林肯總統比起來,他對世界的貢獻就小得多。林肯的父親想當一個農民,所以,他就成了一個好農民。林肯想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所以,他就成了一個偉大的總統。

願望,決定了這對父子人生的差距。

為了在孩子們的腦海裡灌輸更多的“大人物”印象,全惠星在假期裡帶著孩子們,從美國一路南下,沿途參觀北美洲和南美洲著名人物的故居和紀念館。每次參觀完畢,都要連夜在賓館裡開討論會,讓孩子們發表看法。

通過這樣的方法,孩子們漸漸對著名人物有了深入的瞭解,長大以後做大人物的種子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們的心靈裡撒下了。

全惠星要求孩子們瞭解大人物、爭做大人物,但她並不要求他們非得做哪一種類型的大人物。

她認為,在人生的舞臺上,孩子是自己劇目裡的主角,只有他們自己才最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家長只起到一種引導的作用,而不是去給孩子們規定某一個人生軌道。所以,她的6個孩子長大後都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

母親是榜樣

母親的自我發展

全惠星說自我發展,就是在個人的職業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華。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媽媽都要盡最大努力去開發自我。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親的能力。母親對一個家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母親應該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個均衡點。是否進入職場工作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己所承擔的職責,能否積極主動地自我發展,有無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後順序,並解決家庭和事業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矛盾和困難。

她在自己的書裡寫道:

“ 記得在我的孩子即將進入高中的時候,我也面臨過繼續工作還是照顧家庭的選擇。當時為了從財團那裡爭取到更多的研究經費,我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工作,並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但在孩子面臨升學問題,需要對話和勉勵時,我仍然選擇了孩子們。

社會學學會的活動剛好訂在孩子正式開學的前夕,在我的專業領域裡,這是非常重要的聚會,但是我幾乎沒有去參加過。

不要為了孩子犧牲自己

很多父母愛孩子至深,可能認為要一切為了孩子,無條件為孩子犧牲,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全方位受到呵護。但是全惠星覺得,作為父母關鍵在於如何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引導者,幫助他們看到未來、走上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為最好的引導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

為了目標,計劃好自己的人生,日積月累、始終進步,並有能力去幫助和影響他人,方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僅僅有能力養育孩子,卻沒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並不是合格和優秀的父母。父母的人生應該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斷。做到這點,會比無條件犧牲更難。但是,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要保持溝通

全惠星在講到孩子的教育方法時提到:我聽過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一長大,就跟自己有隔閡了,什麼事情都不愛跟自己說,而他跟同學、朋友卻好像無話不談。

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孩子不跟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意義。

一來,父母不理解他,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教育他;

二來,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

如果跟父母說說心裡話,父母總拿自己的經驗大做文章,聽不進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哪個孩子還願意跟父母談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終記住兩個詞語:

聆聽,建議。

二兒子東柱在醫大做研究員的時候,有個財團提出了研究課題,東柱積極響應,提出了一整套企劃,但最後,研究費用卻被在他看來比自己的企劃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東柱覺得自己的方案非常優秀,心裡很不平衡,馬上給我打來電話:

“那人提出的企劃案跟我的性質相近,但是水準比我的差,結果我的研究申請被拒絕,他的卻被選用了。怎麼可能這樣不公平呢?”

聽到這話,我跟他說:

“東柱,不要認為這件事是你跟這個財團的最後一件事,要把它當做這是你們之間合作的開始。畢竟,最終的結果還沒有定下來,你還有努力的機會。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研究項目有信心,就接受結果吧。不要在背後不滿和抱怨,那樣無濟於事,別人也不會知道。去聯絡評價你研究項目的人,問清楚你的研究項目為什麼被拒絕、不足在哪裡、為什麼沒有給你研究費用,藉此再次有條理地向那個人說明你研究項目的優點吧。”

聽了我的話後,東柱特地從波士頓趕到華盛頓去找那個負責人,將自己研究項目的特點向他一一說明。最終,東柱得到了那個美國最大財團的研究費用,成功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研究項目。

如果東柱當時沒有再做嘗試,只是一直在那裡抱怨的話,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進研究項目的機會。東柱說,我的建議給了他很大的幫助,所以非常感謝我。後來,在他的同事們申請研究費用的時候,他也提出過同樣的建議。

其實,我學習的是社會學,東柱學習的是醫學,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但是在學界中,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這樣的方法去申請過研究費用,好幾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夠給孩子實質性的建議。

我自己非常珍惜這樣的經驗,不僅讓自己有所收穫,同樣也能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我特別有做父母的成就感。

所以,我以我的經驗告訴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讓自己成長,不斷想辦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決自己人生中的問題。這樣,當孩子需要幫助時,我們才能擔當起一個有意義的角色,而不是陪著孩子一起發愁。

今天推送分享的是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的故事,其實世上每一位媽媽都是超人,她們用盡自己所有力氣給我們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