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一键关注【师曰志愿】,获取更多志愿实用信息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在本号前几期中,师曰君列举了往年的一些真实案例帮助大家了解填志愿中的一些重要事项,同时也提到了用“线差法”和“级差法”作为基础方法选填志愿,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今天就来讲讲如何用科学正确使用”线差法”填报志愿吧。


什么是线差?

线差:也称“分差”,是考生自身成绩、高校录取成绩与批次控制线的差额,可分为批次线差、院校录取线差、专业录取线差等。

批次线差 = 考生成绩 - 批次控制线;

院校录取线差 = 某高校录取分 - 批次控制线;

专业录取线差 = 某高校某专业录取分 - 批次控制线。

批次线差 ≥ 专业录取线差( ≥ 院校录取分差),批次线差超过专业录取分差越多,录取的几率自然就越大。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参考:浙江大学近三年在北京地区的高校录取分、以及当地批次控制线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参考:浙江大学在北京地区2016年部分专业录取分

如何最科学地利用线差法填报志愿?


用线差法填报志愿,考生不仅要清楚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平均线差,也要清楚

投档线差、最高线差、最低线差。平行志愿下院校投档线差与录取最低线差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将投档线差(或最低线差)与平均线差、最高线差结合使用,既有测算考生拟报院校能不能投档,也有测算进档考生能不能按所报专业录取的优势。

由于每年报考人数多少、高考试题难易程度都在变化,而且每年招生政策、计划招生人数都有新的调整。所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能仅仅参考和使用某一年的投档录取数据,而是要至少参考近2-3年院校投档录取数据。同时也不能只参考院校往年录取平均线差,而是要将投档线差及录取最高线差、最低线差结合参考。学会对这些数据的灵活运用,才能在不同招生年度都具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选择出考生心仪的院校和满意的专业。

下面结合实际,就2018年新一届考生使用线差法选择院校的三个条件做一介绍。

三个条件分别是冲高条件、稳妥条件及保底条件。这三个条件与每年考生填报志愿使用的一冲二稳三保的梯度原则既是相互对应关系,也是为考生把握好这一梯度原则给出的量化标准。有了这一量化标准,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就会对目标院校新招生年度投档线差(或录取最低线差)及其平均线差和最高线差,做出大概分析与判断,从而对本人考生线差下目标院校能否投档录取,或能否按所报专业录取都会有一个基本了解。


冲高条件选择的是“冲一冲”的院校,主要解决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选择的较高层次院校能不能投档的问题;稳妥条件选择的是“稳一稳”的院校,主要解决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选择的稳妥院校,能不能录取或是不是有可能按所报专业录取的问题;保底条件选择的是“保一保”的院校,主要解决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选择的保底院校,能不能按所报专业录取或有没有可能按前两个专业录取的问题。

(一)冲高条件 考生线差≥院校近两年平均投档线差+上年低线差区间值1/2,结合相关因素测算出新招生年度投档线差预计值,这个预计值就是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选择的较高层次院校有可能投档的冲高条件。冲高条件下考生一般按服从专业调剂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大。


影响院校投档线差的相关因素包括:①新招生年度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升降幅度;②新招生年度院校计划招生人数的增减情况;③平行志愿下目标院校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④近两年目标院校投档线差浮动值变化幅度大小;⑤近两年目标院校低线差区间值是否大于高线差区间值。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二)稳妥条件 考生线差≥院校近两年录取加权平均线差,同时满足加权平均线差≥投档线差预计值+上年低线差区间值,是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能够达到该校新招生年度投档录取的稳妥条件。满足稳妥条件考生线差的考生,可以在按本人所报院校投档录取的前提下,有可能按所报专业录取。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三)保底条件 考生线差≥院校近两年录取加权平均线差+上年高线差区间值1/2,同时满足加权平均线差+往年高线差区间值1/2≥院校投档线差预计值+上年录取分数扁平度1/2,是考生在本人考生线差下达到该校新招生年度按所报专业录取的保底条件。满足保底条件考生线差的考生,可以在按所报专业录取的前提下,具备按所报前两个专业录取的优势。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影响三个条件的关键数据是投档线差预计值。因为该预计值既是确定冲高条件的重要数据,也是确定稳妥和保底条件的制约数据。考生选择院校时能不能从这个预计值的多项因素中找准关键因素,是关系到线差法填报志愿三个条件测算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

用线差法选择院校,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同时,还应注意院校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如A、B为较高层次的冲刺院校, B、C为相对稳妥院校,E、F为档次较低的保底院校。冲高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差

不能高于考生线差,否则会造成无法投档的可能。保底院校往年录取最高线差不应低于考生线差,否则选择院校档次过低,出现高分低报的现象,会造成分数浪费。要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志愿参考」如何完美地运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看了涨姿势哦~

所谓院校志愿梯度,就是6所院校要有不同档次,院校之间要有一定的分数差距。那么,这个梯度的分数差距应该以多少为宜呢?有专家提出一般掌握在3-8分之间,但也不是一概而论。一方面,梯度的大小主要参考院校不同的录取分数扁平度来确定。由于各院校录取分数扁平度各不相同,多数处于15-50之间,需要考生灵活掌握使用。另一方面,即是相同档次的院校每年录取分数线差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填报志愿时也可以适当使用局部零梯度方案,只要注意选择好冲高院校与保底院校即可。

考生在使用线差法填报志愿过程中,冲高院校可以放弃,但保底院校必须要有。由于冲高院校按服从专业调剂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大,容易造成考生对专业不满意,适合首选院校的批次内高分考生填报。首选专业的考生放弃冲高院校,将6所院校全部选择稳妥和保底院校,是师曰志愿APP为考生推荐的往年平均分以上录取概率较高院校的方案。

在填报志愿的梯度方案中,合理使用局部零梯度方案,也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如果考生按冲稳保梯度原则选择院校时,不论在冲高院校、稳妥院校还是保底院校哪一种情况下,遇到2-3所往年录取分数线差相同或相近的院校,并且这几所院校都是自己喜欢的地域、院校和专业,可以全都选为志愿院校,同时减少相邻梯度院校的选择。实践证明,即使往年局部零梯度院校,往往也会在新招生年度出现不同的线差区别。


以上内容由师曰君搜集整理后发布

师曰志愿APP第一期产品体验官火热报名中,详情请见本号微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