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要偷袭珍珠港?

贱贱的凡想世界

日本攻击珍珠港的计划,来自于日本与美国的外交冲突。


日本从1937年发动对中国全面战争之后,长期无法脱身,国内经济也逐渐糟糕起来。为了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战争,日本逐渐开始掠夺他国的资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博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这一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在亚洲的利益,引发了美国的强烈抗议。

1941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从法属的印度支那撤军,并连同荷兰、英国一起对日本停止石油出口。由于石油是日本继续战争的必备资源,因此对日本打击很大。美国这一决策,令日本最终决定南进政策,夺取英国与荷兰资源丰饶的殖民地。

当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曾在美国留过学,深知美国国力的强大是日本无法比拟的。因此他一直反对日本对美开战。但由于内阁已经被东条英机所控制,这场山本极力反对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因此山本认为,必须给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致命的打击,让日本在南进取得战果、巩固势力后,才能在有利的条件下和美国和谈。为此,山本五十六拟定攻击珍珠港的计划。

山本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决定以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所组成的空中力量,对珍珠港展开攻击,而且必须是奇袭。舰队各舰提前离开母港,前往择捉岛南部的单冠湾集结(1941年11月17日),静候指示,一旦在华盛顿的日本外交部人员谈判成功,就立即返航,否则就前往夏威夷执行攻击。攻击是在日本外交人员向美国提交宣战书后立刻发起(间隔60小时内)。

但是没想到,日本驻美大使却在提交宣战书上出了问题。袭击发起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将它递交给美国国务卿。但日本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也造成了奇袭珍珠港变成了偷袭珍珠港。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山本五十六曾说道:“头六个月或一年大约是可以顺利进攻的。但对于第二和第三年的战事,我就毫无信心了...。”山本说的一点没错,日本偷袭珍珠港,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全力战胜日本。日本原来的想法,给予美国致命打击,迫使其走上谈判桌也因偷袭而流产。


鼎盛军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凌晨,惯于耍两面派手法的日本,一边正跟美国在贸易谈判中扯皮,一边突施魔掌,对美国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航母基地实施突袭并取得成功。

一,日本为什么突袭珍珠港?

其实早些时候,日本的既定扩张政策一直是“北进”,侵占苏联。而且曾一度与希特形成默契,对苏联“南北夹击,分割包围”。一九三九年,日军与苏军爆发了著名的“张鼓峰战役”,此役以日军完败告终,日本也由此领略了苏军的厉害。更是由于中国抗战的牵制,日本逐渐放弃了“北进”计划。

而由“北进“转而改为“南进”,也与中日战争直接相关。日本原打算对中国之战“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却没想到遭到了中国的顽强抗击,到一九四一年,也只占了大半个中国。

在中国战线漫长,消耗巨大,日难维持。而支撑日本战争的战略物资如橡胶、钢铁、石油主要从美国、西亚、东南亚经海路送达日本。一九三九年以后,美国逐年削减对美国的钢铁等物资输出,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物资进出太平洋构成巨大威胁。

一九四一年,狂妄不可一世的大魔王东条英机上台,日本“南进”步伐加快。为迅速打开南进通道,同时“教训”一下美国,在经过了长期准备并经过近两个月的“昼伏夜行”后,由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海军八艘航母、二十余艘战舰、四百架战机组成的联合舰队,对美国珍珠港悍然发动了突袭(也可以说是偷袭)。

二,突袭珍珠港战果“辉煌”。

珍珠港突袭,日本以损失飞机二十九架,潜艇六艘的微小代价,击沉击毁美军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在内的各种舰船四十余艘,击毁美军飞机二百六十余架。同时造成美军阵亡二千多人,伤数千人。这次突袭,日本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三,珍珠港海战带来的重大影响及意义。

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但又如一记重锤,把一直暧昧的美国人给敲醒了。

事件发生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八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全世界宣布:“从无端和怯懦的日本向美国发动袭击之日起,美国和日本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终于向日本宣战了。同一天,英国也向日本宣战。随后,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对日宣战。

日本突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对其宣战,而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和法西斯阵营的灭亡,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所以就连山本五十六死前也曾感叹说,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之始,就已经叩响了日本失败之门。





谁怜一灯影

日本要偷袭珍珠港不是自信能打败美国,而是一群赌徒绝望下的最后疯狂。

随着日本占领东南亚原属法国殖民地,日美矛盾尖锐,初期日本想通过谈判的方式与美国划分势力范围,日本的最后底线是满蒙地区、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由日本直接占领,印度支那半岛日本扶持傀儡国、原荷兰殖民地允许日本经济势力进入;但美国通通拒绝,只让日本拥有满蒙地区。这意味着和谈基本破裂,之后美国马上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日本本身的石油储备只能支持半年之后联合舰队就会停摆,日本只能任人宰割,这种情况下原本的主和派山本五十六不得不放手一搏,开始偷袭珍珠港作战。

山本五十六的战略规划中偷袭珍珠港不是为了打败美国,而是要把美国逼回谈判桌上,为日本换得一个体面的和平。山本五十六认为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太平洋舰队瘫痪,日本会有一个一年多的自由发挥时间完成对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攻占,然后在太平洋岛屿上建立永备工事,在美国反攻的时候给美军造成大量杀伤,进而引起美国内部反战势力抬头逼罗斯福回到谈判桌上。

但日本人根本想不到美国参展后爆发的工业实力,不到半年时间太平洋舰队就进行反攻,一年后美国海军实力已经压过日本,山本五十六更是被美国海军伏杀,日本战略完全破产。

一直有一种说法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上了罗斯福的圈套,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美国确实知道日本会进攻珍珠港但并不知道具体时间,别说美国人不知道就是日本人也只有山本五十六知道进攻时间,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联合舰队跨洋作战未知因素太多,天气、舰艇状态等等,只能靠指挥官临机决断进攻时间,不可能事前制定。

对罗斯福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两大好处。第一、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当时美国内部保守派力量强大遍布军政财经方方面面,参战不是一个总统能决定的,日本抢先出手罗斯福就能趁机摆平保守派向轴心国宣战。二、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不是罗斯福的人,和罗斯福在战略安排、利益取舍上矛盾很大有过公开冲突,在二战这个时候美国要想得到最大利益,军政两界要团结,金梅尔就很碍眼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损失惨重,金梅尔作为主要负责人被强制退役,太平洋舰队这个重要的战略集团落在了罗斯福的好友尼米兹手里。


当狗容易做人难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历史渊源,主要原因不在乎有二,下面我们具体来聊一聊。



第一,日本识破了美国坐山观虎斗的阴谋,先发制人。大家都知道,美国是1942年才参战的,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中立政策,但美国中立,也是有态度的,他们也不希望日本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这对美国威胁太大,所以美国一直暗中给予中国援助,希望中国可以大大消耗日本的力量,这样就算日本取得了对华战争的胜利,也无余力与美国抗衡,进而称霸世界。美国的如意算盘,日本人一清二楚,日本战斗力是强悍,可也绝对无法同时和中国,美国两个大国抗衡。于是日本人制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妄图一战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使美国无法在日本占领中国后对日本本土构成威胁。



第二,日本军部错误预判了战争前景,认为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太平洋舰队后,就赢得了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至少在环太平洋范围内,日本是绝对的霸主地位。大家都知道,二战时美国国力非常强大,是当时的第一号强国。可以说美国站在哪一边,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往哪一边倾斜!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立主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对日本很是不利。于是日本人觉得必须先行干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力,也就是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才能阻止或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于是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制定并实施了偷袭珍珠港计划,重创了美太平洋舰队!



可不料,日本的偷袭珍珠港计划不但没有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反而激怒了美国。美国全国空前团结,纷纷要求参战,痛击日本人。这是日本人万万没想到的啊!日本人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是侵略者该有的下场!


免我长安

日本人进攻美国,偷袭珍珠港,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自信,而是带有赌博性质的一场自杀式攻击性行为。

日本人受武士道影响,从来不惧怕死亡,所以他们总是喜欢豪赌,大不了一死了之。日本人当时的大本营、内阁,掌握的资料数据都证明,他们与美国开战,几乎毫无胜算,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性。

日本人工业生产能力,武器装备,国土面积,资源储备,人口规模,和美国都不在一个数量级。如果美国是狮子,日本最多就是一条斑鬣狗。

但是斑鬣狗擅长突袭掏肛战术,悄悄地乘机攻击对方薄弱的地方,让对方一蹶不振,然后迅速壮大,等狮子回头,已经有了可以一较高下的资本了。

日本本土面积太小,太穷了。除了石头就是大海,像样的富铁矿都没有。本土自明治维新以来,人口爆炸增长,大量失业青年,流落街头,到处惹是生非。北边的红祸核心苏联,又虎视眈眈,日本国内的共产党发展迅速,日本当局内忧外患,深感不安。

所以必须扩张,建立深层次的战略纵深,然后占据资源丰富的中国、东南亚,获取石油、铁矿、煤炭、粮食等战略物资,与西方国家抗衡。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选择攻击美国,而不是法国英国?

日本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所,他想要控制东北亚地区,太平洋上的第二,第三岛链。中国有美国和它的盟友们的利益,第二,第三岛链的上千岛群岛,关岛、塞班岛等战略支撑点,大部分都在美国手里。日本只从新兴的世界霸主,加太平洋霸主的美国嘴里抢肉吃。

日本本土缺乏资源,需要东南亚,中国的资源。尤其是东南亚有日本最紧缺的石油、铁矿等资源,这些都是战略物资。东南亚基本上都是美国,英国,法国的殖民地,尤其是东南亚的窗口,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日本要进军东南亚,就得先拿下菲律宾。日本人只能抢。

侵华战争发生后,美国等国联国家担心日本独吞中国,加大了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制裁措施,导致日本战略物资越来越紧张,与美国的矛盾激化。

当时美国和日本,都是在公然讨论什么时候会开战,而不是讨论会不会。迟早一战,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日本觉得,迟早一战,那就不如先下手为强。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如果能够突袭将其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霸权必然衰落。此时美国正忙着支持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日本几年以内,太平洋将难逢对手。

日本人尽管知道海军实力差美国太远,也要尽力一搏,得手成功后,迅速出兵东南亚,获得战略物资。从而支持了日本经济,不至于崩溃。

不过由于太平洋舰队主力并没有被歼灭,所以日本人不到两年,太平洋战场就陷入了被动防御,节节败退死伤累累,惨烈程度,远超过中国战场。


延伸阅读:

1、小龙女死在了古墓?

2、杨过和小龙女的儿子是阳顶天吗?

3、黄衫女到底是谁的后人?


三生有画

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或者为二战时,日本为何要对美开战,看似是20世纪3、40年代的事,其实可以一直往前追述到19世纪末。

1、二战前日本的国家性质

二战前的日本是个跛脚的世界大国。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后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大国。日本在资源、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较之美英处于劣势,并且深深地依赖后者,而这种依赖又成了其军事大国得以存在的必备条件。结果,日本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两面性的帝国主义,一方面它在军事力量上已跨入世界三强,并在继续加以扩充的同时,与美英对抗;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又依赖美英,并通过这种依赖,使自己成为军事大国。

2、日美两国对亚太特别是对中国的争夺。

门户开放VS亚洲门罗主义,美国主张“中国门户开放”与日本主张“亚洲门罗主义”不断发生摩擦。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正式照会英、法、德、俄、日、意等在华列强,要求其维护在华贸易机会均等。意即,美国将列强的答复视为认可了“门户开放的原则”。一战后,美国迫使日英解除了同盟关系。针对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国签订的条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凡尔赛体制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国际秩序,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华盛顿体制则建立了东亚及西太的国际秩序。日本不能在东亚独自尊大,而必须须应华盛顿体制。把对美英的协调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然而,日本的这种后退和自制,进一步加深了其帝国主义两面性的矛盾。沿着这种国际协调方向,日本在1928年在《非战公约》上签字。

3、美国对日本的提防。

美国对日本的海军力量早有提防。华盛顿会议(1922)和伦敦会议(1930)两个海军裁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拥有的主力舰(战列舰、巡洋战舰)、航母、辅助舰(巡洋舰、驱逐舰)的比率是5:5:3:1.67:1.67。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受到挤压,日美摩擦加剧。而日本却一步步走向极端,退出国联、退出海军裁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军界、民间对美开战的气氛高涨,各种对美一战的路线图开始出现。所以日本对珍珠港的打击,其实也算不上偷袭,而是日美围绕亚太争夺摩擦加剧的必然,一定会打,只是何时打的问题。


元和拾一年

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还是美国人的绥靖,都导致事情一步一步发展到偷袭珍珠港的地步。

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注定了其海外军事冒险的频繁,无论是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济南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直到偷袭珍珠港,都是海外的军事冒险,也都是其军国主义体制在海外的挑衅。

这种海外军事冒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宣而战,选择偷袭,在此之后制造各种借口开战。这也是其政府逐渐失控,军部暴走,最终掌控整个国家命运的结果。

日本的侵华战争后来进入相持阶段,其国内投入战争的资源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战争资源,如石油等,就有了两条路线,北进和南下,但是北进要面对苏军,在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被苏军打败,日本人是不敢的,只能选择南下。

南下的话将要得罪美英等国,但是当时的英法已经自顾不暇,日本占领东南亚英法的殖民地很容易,此时还没有完全激怒美国。

再看美国此时的表现,完全是对日本妥协绥靖。在1940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罗斯福对广大选民说:“我现在正与你们的父母讲话。尽管以前我讲过同样的话,我必须再讲一次,重复地讲。我给你们再一次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派去参加任何一场外国战争。”

此时美国还没做好战争准备,但日本已经在偷偷准备了。

为了东南亚的石油,日本人还是冒险偷袭了珍珠港。因为他们已经占领了英国法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下一步就是菲律宾,而菲律宾则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与其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直接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这就是日本当时所想要做的军事冒险。

而美国人没做好准备又恰好壮了日本的胆子进行偷袭,事实证明,战略恐吓真的很重要啊。


地球知识局

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事件,可谓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那么,日本究竟为何偷袭相对强大很多的美国呢?

这次,我们不谈战略问题,来说说导致这一起事件的一些看似微小实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因素吧。


一,山本的秉性。根据记载可知,山本五十六(简称山本)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中日方的主要指挥官。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事啊,几乎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凡是稍微懂点政治的人都知道,当时的美国相对日本,各方面都厉害很多,而且珍珠港可以说是美国海军的一个重要基地。那为何日本却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敢冒险去拔虎须?原因就在山本。

人人都说攻击珍珠港是一件冒险的事,可奈何山本是个冒险家,最喜欢赌博碰运气。面对众人对此计划的反对,山本甚至以引退作为威胁来让大家支持他这一计划。所以说攻击珍珠港这一计划的确立与实施,山本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啊!

二,宣战变偷袭。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可是实际上,日本根本没有想过要偷袭美国、激怒美国。


(美国对日本宣战)

甚至为了不激怒美国专门将袭击的日子设在了十之八九的海军不在船舰上的周日,而且在袭击前就向美国发送了通牒的,结果不知道为何,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让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日本就这样打了美国的脸,引起了美方愤怒的反击。

三,其实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势在必行的,因为日本知道美国必然是会参战的,只不过美国会像一战一样,等双方都打的精疲力尽后,再坐收渔利,所以日本必然会先下手为强,摧毁美国的海上力量,只是日本没想到自己不能竟然不能再三个月之内拿下中国,打通通往东南亚的路线,也没想到美国那么强大。

就因为这些看似很微小的原因,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犯下了大错。


前文思沿

德意日三国组成协约国,就是要平分天下,日本就想独霸亚州,而美英法苏绝对不会同意,二战就曝发了。

日本想打美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三七年就布局了,想先占领满州,然后入关,顺着铁路线一直打到平津,海军配合陆军占领中国沿海城市,封锁中国所有出海口,只是中国太能打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本如意算盘。

美英苏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大力支援中国,美国派飞虎队入华,苏联支援军火,让日本恼火,三九年诺门坎战役,就是日本报复苏联援华,想要切断苏联援华陆上通道,可重工业不在一个档次,被苏联狂虐,打怕了,只能打美英主意。

二战德国的闪电战,占领了整个欧州最富裕地区,日本觉得趁英美无瑕顾及亚州,决定占领法属越南,彻底封住中国出海口,威胁英国封住缅旬到中国的陆上交通,英国妥协了,可美国不会允许日本独霸中国,威胁美国在华利益,同日本谈条件,要日本保障美国在华投资贸易利益,保障美国菲律宾,英国马来亚,荷兰印尼利益,不允许进入,日本不同意。

美英荷就对日石油,橡胶禁运,冻结日本海外资产,要日本吐出所有侵占的中国领土,开通中缅公路。

日本海军经过几十年发展,几年准备,认为可以与美国一战,决定先发制人偷袭,为了麻蓖美国,决定谈判为幌,掩护偷袭。

很多庄家学者不是被收卖,就是昧了良心,一味为日本开脱,准备偷袭珍珠港,日本用了五年时间准备,氧气鱼雷,零式战机,重型航母,可能几个月准备好,痴人说梦。

日本就是背信弃义的国家,不尊守协约,对苏宣战,却对老师美英宣战,所以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说,日本是他见过的最无耻,最卑鄙的民族!

所以美国对日本都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火攻,饥饿战法,明知日本会失败,也照样扔原子弹,就要日本灭种。


心有远芳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升级,英法联合将美国势力逐出欧洲,但是美国却通过援助苏德打击英法。英国为了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扶持德国,法国早期想主导沙俄武装干涉苏俄,后来干涉苏俄失败法俄矛盾扩大。美国方面为了欧亚大陆势力均衡扶持中日苏德加强美洲后院影响力。


日本入侵中国美国和英国为了对付苏联支持日本,但随着欧战爆发日军在亚洲南下越南威胁欧洲在东南亚殖民地,欧洲各国于是放下了对美国的成见联合向日本施压,美国看到欧洲英国 荷兰 维系法国愿意与美国开展合作开始对日本施压,特别是英国随着德国的步步紧逼在各方面加强与美国合作。

40年在东南亚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美英法维系法国关系逐步加强到了41年全面团结起来对抗日本。于是美国在日美通商条约上发难英国 荷兰 维系法国积极响应美国,日本早期不以为然但是美国却逐步强硬开出的价码越来越苛刻,面对美国的苛刻条件日本首相无能为力选择辞职东条英机乘机掌权。

在东条英机看来随着美国 英国 荷兰和维希法国的联合加上国民党与美国关系已经严重威胁日本,即使满足其开出的条件各国也不愿意就此放手只会步步紧逼,日本对此只有一战才是最好的对应措施。

偷袭珍珠港不是自信而是不得不这么做,事实上此时日本面对外交围殴已经孤立无援,只能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满足美国阵营开出的条件无异于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