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好,也可能是你在刻意追求失败

追求成功的反面是什么?是缺乏动力,或是毫不在乎?总不会有人追求失败吧?

《教育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实际上一些学生自觉地在做一些导致失败的事,他们在刻意追求失败。研究表明,一些学生逃避学校活动,旷课,拖延,甚至完全不学习或不去学校。这并不说明他们对学习毫不关心,相反,正因为他们把学习看得太重,所以他们极其害怕失败。

学生失败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如同一只咬住自己尾巴的蛇,恶性循环,处境十分荒谬。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我们几乎都认为如果你没有多少努力就能成功,说明你是有天赋的。同样道理,如果你付出努力却获得失败,那么你就是没能力的。假如你害怕自己是没能力的,那么不让你的担心成为现实的最好办法,就是千万别去努力。这么办你至少还能保留一些自尊。此时,你就是在追求失败。

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克丽丝塔·德·卡斯泰拉和唐·伯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丁·卡温顿研究了2000多个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学生。他们发现了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给了学生们一组问卷,以便了解学生的目标和他们对失败的感受。比如询问学生超过别人是否重要,如果失败你是否担心别人的看法等。研究者们分析了学生的答案和他们为保护自尊而采取的策略。他们通常会用三种方式:防御性悲观,无可奈何和自我设限。

防御性悲观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设定一个极低的期望值。这就改变了他们对失败的定义。如果他们能超过自己的低标准,他们会感到惊喜。

无可奈何是指学生认为成绩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如果成绩不好也不是他们的错。

自我设限是指学生主动做一些事以便成为成绩差的借口。比如一直拖到考试前一天才复习。如果他们确实考得不好,那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时间不够。

那么不同动机的学生获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成绩不好,也可能是你在刻意追求失败

自我防卫的动机

德·卡斯泰拉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对失败感到恐惧,甚至一些急切想要成功的学生也是这样。但这些学生的恐惧不会影响他们的成绩。正相反,他们避免失败的方法是更加努力,运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让自己进步。

一个惊奇的发现是一些学生主动追求失败。他们害怕失败,但并不那么渴求成功。他们的成绩要比对成功或失败毫不在乎的人要低。追求失败的学生成绩是最差的。这可能是他们的一种防卫策略。

讽刺的是,在实验中,这些学生表现得极其重视学业。的确,他们在保护自己避免失败。我们都害怕失败——至少有时会。德·卡斯泰拉认为追求成功能消除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研究结论对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学生都是同样有效的,但是却和传统的看法背道而驰。人们过去认为害怕失败没什么,接受失败才是最糟糕的。发现自己能力不够确实让人难过,但你并不想知道。于是你就避免尝试,自我设限。你还会告诉别人你不在乎。

克服对失败恐惧的方法

对于那些重视学业的学生(即便他们不愿承认),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呢?因为害怕而造成的阻碍是什么?德·卡斯泰拉指出,对看上去无所谓的学生施加压力是没有用的。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增加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施加压力会让这些学生更倾向于失败。阻碍学生的两个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以及缺乏获得成功的意愿。

增强自信和成功欲的方法:

1、坚信能力和智力可以靠努力提升。

2、放弃自我设限的防御策略,用实用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应对恐惧。

3、不要太在意分数,而是要给学习寻找持久的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认识他们现在的处境。他们真的不在乎学习吗?还是他们正在刻意追求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