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银行理财收益被坑了吗?

银行发行的类固收银行理财,对外标示的是预期年化收益,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各不相同,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资金投向都一样,一定要选择高收益的,理论是没错,但我们不能忽视以下客观因素:

1、银行理财合同本身来看:

我们购买时,不仅仅需要注意资金投向,还需要注意募集期多长、到账日是多久。不然即便资金投向没问题,这些期限设置过长,也会坑了你的收益。

因为银行理财的募集期一般按活期利率计息;而只有起息日那天才会按预期年化收益率计息;

而到期日和到账日之间,这个时间段是银行清算期,很多银行是不计利息的,特别的如果到期日遇到节假日还会顺延。

比如说,

有的银行是到期日后一个工作日到账(遇节假日顺延)

有的银行是到期日后三个工作日到账(遇节假日顺延)

有的银行到期日即到账日当天到账(遇节假日顺延)

你的银行理财收益被坑了吗?

甚至有的银行在计息基准上,也会按实际理财天数/365计息,而非按实际理财天数/360天计息。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到手的收益。

举个例子:

小李在银行买了一款91天的银行类固收理财,金额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4.8%,募集期是7天,计息基准是实际理财天数/365,如此按预期年化收益4.8%计算,收益为100000×4.8%×91÷365=1196.71(元)。

如果小李在募集期第一天购买,由于银行理财募集期内只按活期利率0.35%计算,那么这7天的利息为100000×0.35%×7÷365=6.71(元)。

如果到期日碰上国庆长假、春节长假,因为节假日顺延,到账日则为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至少要被占用7天。同时由于合同约定清算期不计息,这个期限可能拿不到利息。

则虽然是91天投资期限,但因为前有7天募集期,后遇上国庆小长假,实际这笔10万投资资金被占用105天,即91+7+7=105。

那么该理财产品的名义上年化收益率为(1196.71+6.71+0)÷100000×365÷105=4.18%

你看到的是

预期年化收益率4.8%,实际这笔资金投出去,拿到手的年化收益是4.18%

两者相差0.62%

你的银行理财收益被坑了吗?

2、交通费

城商行发行的预期年化收益较高,但相对的城市网点较少,离家并不近,虽然目前银行理财大多数支持在网银、手机银行购买,但也不排除一些中老年人不会网络操作而愿意去柜台购买,但算上一来一去的交通费,在较大城市,可能多出来的利息还不够这一来一去的打车费。

你的银行理财收益被坑了吗?

所以,只要购买银行理财,只要合同没问题,资金投向没问题,募集期不长,到期日与到账日清算期不长,比如说到期日即到账日,到期日后一个工作日到账。离家又很近,预期年化收益排在所有银行前十,实际拿到手的收益都不会太差。

如果不会挑银行发行的类固收理财,怕买到假的?这里有一篇攻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