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獎”背後 海爾淨利墊底家電三巨頭

“山寨奖”背后 海尔净利垫底家电三巨头

拿了“山寨獎”的空調業務市場份額僅10%;海爾去年淨利不及格力三分之一,但冰洗及高端產品有優勢

海爾多元化轉型的決心似乎越來越堅定。

5月28日晚間,青島銀監局批覆了海爾消費金融的增資申請,註冊資本從5億元增加至10億元,股權結構保持不變。此前兩天,海爾空調還捲入一場“山寨”獎牌評選事件,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其急於尋求國際組織對其空調產品的認同所導致的。

第三方機構披露的2017年空調分品牌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格力、美的佔比分別為30.28%、23.56%,海爾以10.09%排名第三,市場份額與頭兩名相差懸殊。同時,海爾的淨利潤在三大白電巨頭中墊底。

業內人士分析,海爾長期佔據家電龍頭寶座,但近年來,美的等企業發展勢頭迅猛,若海爾不採取發展措施,或被競爭對手超越。

“山寨獎”背後,海爾空調行業“老三”

海爾空調是此次涉事產品,“這從側面顯示了海爾空調的不自信,急於尋求全球性組織的認同,其實大可不必,做好產品及用戶服務更重要。”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海爾空調在行業並不是強勢產品。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空調分品牌市場份額佔比,格力、美的分別佔30.28%、23.56%位列前二,海爾以10.09%排名第三。家電業專家劉步塵也介紹,“海爾的冰箱、洗衣機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空調位居第三。”

反觀格力和美的,這兩家的空調業務體量可謂“龐大”。2015年-2017年,格力空調業務營收分別為837.18億、880.85億和1234.09億。同期,美的空調業務營收分別是644.92億、667.81億和953.52億。以2017年為例,海爾空調的營收不到格力空調營收的四分之一。

從毛利率來看,2015年-2017年,海爾空調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8.24%、32.9%、31.79%;格力的毛利率分別為36%、38.54%和37.07%;美的毛利率分別為28.25%、30.56%和29.04%。

家電千億陣營,海爾淨利潤最低

作為國內三大白電巨頭之一,海爾最近幾年與格力、美的之間的差距正逐漸拉開。雖然在水洗行業海爾仍然佔據著龍頭地位,但從企業的整體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上來看,海爾的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

目前,營收過千億的家電企業有美的、格力、海爾。2017年,海爾全年實現收入1592.54億元,同比增長33.68%,營收與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格力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1482.86億元,同比增長36.92%。家電千億陣營中,只有美的2017年的營業收入超過了2000億,為2407.12億元,同比增長51.35%。

雖然2017年海爾的總營收高於格力,但淨利潤卻表現一般,不及格力的三分之一,是三家千億營收家電企業中最低的。2017年,海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為69.26億元,同比增長37.37%;同期美的、格力的淨利潤分別為172.84億元、224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7%、44.87%。

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海爾近年來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但卻趕不上行業平均水平,也不如主要競爭對手增長快。”

這一定程度上與海爾的業務比較繁雜分不開,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多元化發展,產品線多,產業鏈複雜,消耗不少的費用開支。“產品不行,涉足領域廣,但是不深不精。”產業分析師洪仕斌認為。

有業內人士稱,海爾產業佈局多元,需要進行研發投資的地方更多,研發投入大,對短期內利潤率難免有一定影響。

海爾多元化轉型,效果尚待觀察

近年來,海爾不斷探索多元化發展,陸續涉足互聯網、投資、消費金融等。

2014年5月,海爾集團成立了一個創客孵化平臺“海創匯”。據其官網介紹,該平臺是海爾集團由製造產品向孵化創客轉型過程中打造的品牌。2017年8月,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在海創匯全球創業創新生態峰會上表示,“海爾未來可能不是一個電器生產商,而是轉化成一個孵化創客的平臺。”據媒體報道,截至2017年8月,海爾平臺上有200多個小微公司,集合了2246個創業項目。

海爾集團近年來也涉足互聯網家裝領域。2014年7月,海爾集團旗下海爾家居發佈了在線家居品牌“有住”。根據海爾家居總經理劉斥的介紹,有住網是一個為互聯網客戶打造的專業裝修集成品牌,重點做互聯網用戶。

作為第二批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海爾消費金融成立於2014年。2018年5月28日,青島銀監局批覆了海爾消費金融的增資申請,註冊資本從5億元增加至10億元,股權結構保持不變。

在行業大爆發的背景下,2017年海爾消費金融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實現營收2.53億元,同比增長45.7%,淨利潤也有7.5%同比增長,達到了4769萬元。但是,與其他持牌消費金融業績相比,海爾消費金融的業績顯得不溫不火。

2017年,中銀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賺錢能力位居行業前三,去年分別實現淨利潤13.75億元、11.89億元、10.22億元,同比增長157.78%、266.97%、9.77%。尤其是與同批獲牌的招聯消費金融相比,海爾消費金融的利潤增速不明顯。

海爾遇到天花板?高端產品仍有優勢

5月28日,有報道稱,私募股權基金KKR以每股17元的價格出售了2560萬股青島海爾股份,共計約6800萬美元(約合4億元)。近半年來,KKR已多次減持青島海爾股份,累計減持3.0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94%。減持後,KKR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東。

KKR集團進入海爾之時,海爾表示,KKR在全球的投資佈局有可能為青島海爾帶來潛在的全球收購機會,以加快國際化業務進程,整合全球資源,提升公司競爭力。

如今在KKR減持的這兩個季度,青島海爾的籌碼出現大幅分散。股東戶數由2017年三季度末的13.81萬戶上升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20.26萬戶,股東戶數增長近50%。業內認為,從技術層面上來看,籌碼過於分散可不是個好兆頭,說明機構正在退出,散戶正在接盤。

機構投資者退出,是不是海爾的業績遇到了天花板?其實,海爾在洗衣機和冰箱領域仍是“老大”,而且在高端市場有一定優勢。

根據中怡康統計,2017年海爾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煙機、灶具國內市場零售份額分別提升3.4、2.3、0.5、1.3、1.12、1.06個百分點;冰箱、洗衣機業務繼續保持行業第一,零售額份額分別達到31.83%、29.89%,分別是第二名品牌的2.5倍、1.7倍。

海爾2017年年報顯示,在全球市場份額提升明顯,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品牌份額為10.6%,實現九連冠。

海爾在高端市場實現突破。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海爾單價10000元以上的冰箱零售額增長59.6%,15000元以上的零售額增長221.1%,在各個價位段均保持第一份額。此外,海爾單價8000元以上的洗衣機市場份額達60%,16000元以上價位段空調市場份額達40%。

家電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海爾總體勢頭不錯,作為我國家電巨頭之一,未來也需要繼續開闢市場增長空間,比如佈局空氣淨化器、淨水器、工業機器人等,另外還需要補齊智能家居等短板,把手機、電腦做大做強。

“目前,海爾有兩大發力點,一是國際化,通過國際市場開發提升營收規模;二是高端化,像卡薩帝那樣走高附加值路線。”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不過他認為,海爾變革應該爭取更多的公眾認同,要充分重視公眾關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