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什麼要多生孩子?

花開隴上

雖然農村現在也文化也開放了很多,但是總體來說的話,農村人的思想還是比城裡人要保守的。

我的家鄉在一個皖北的一個小地方。自從二胎放開後,我並沒有看到網上說的哪樣,人們生育的意願不高,在我們那裡,幾乎每家都是兩個孩子。

農村人多生孩子,以前可能是覺得孩子多,在村子裡不會被欺負,幹活有人幹,現在他們考慮主要是,因為孩子多點,以後他老了可以有更多孩子來贍養他們,孩子多點,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壓力,要是一個孩子,老人生病了,需要他一個人出錢,出力,現在年輕人壓力都很大!要是孩子少,壓力更大了!


所以可憐天下父母心,多生孩子,其實辛苦得還是他們,但是輕鬆確實是未來的孩子。還有一點,就是現在中國人受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影響,總認為孩子多是壞事,這種觀點,我覺得要改變了,現在孩子多對於家庭與社會都有好處的。

花心奶牛哥:今日新農人簽約作家,“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農村人在以前要多生孩子,主要由於當時生活環境的影響,更主要是當時政策開放,“人多力量大”當時的口號,當時每個家庭生2~3個正常,4~5個普遍,6~7個不少見,可是如果生1個那就有點奇怪了,現在人是不是不能理解?

農村人為什麼要多生孩子?

1、沒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當時環境很少採取有效避孕措施,也可以說當時人沒有避孕意識,打比方,我親房大伯家,一共生了9個,前面3腰折了(我是記得的),老4,男,今年53歲, 老5,女,51歲, 老6,男,49歲, 老7,男,47歲, 老8,男,45歲, 老9,男,41歲,大家可發現了其中規律?1~2年出生佔多數,那就是說自然連續生養,接連生9個都沒有避孕,在現在社會可能嗎?

2,國家政策許可

當時沒有計劃生育,只要餓不死,都可以生,生多就人口多,也是口糧多,當時孩子口糧成人相差不多,可是孩子能吃多少?這也是其中因素。

3,重男輕女

後來計劃生育了,再生4~5個以上的,必定前面幾個全是女孩,後面1個才是男孩,甚至全部是女孩,農村習俗,養兒防老,沒有兒子無法防老啊,不生兒子不放手,只能咬牙生了,也許大家不想信,其實有個說法,農村人到城裡打工這條路,是那些躲計劃生育的人走出來的,後來才形成規模。

總之,以前農村生多個孩子太正常了,不像現在人,生孩子成本太高,並且意識開放,無論男女就生一個,如果老大是女孩,才會生2個。

村姑的日記

我國古代將人劃分為四類:士民、農民、工民和商民,農民指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回答這個問題,需把它放在我國經濟和文化獨有的背景來解構。

、一段較長時期內,我國農村的生產力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需要堆積大量的人力。

1、改革開放前,人口的多寡是衡量農村生產力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尺碼。

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經濟落後,農業生產踐行的是傳統手工模式。

傳統的農業採用的是簡單的農用工具,挖井修渠灌溉、人工漚肥、平整土地和修築梯田,播種經濟作物。簡言之,傳統農業不拼智力拼人力。勞動力越多,農業生產越有保障。出生於農村的60、70後不論年齡大小,誰不是當時的勞動力?父母踩打穀機脫粒,弟妹負責傳送稻把,姐姐們負責割稻,各環節都不能缺人。5-6歲的娃娃也不閒著,有看鴨看鵝的崗。踩打穀機嚴重消耗體力,需輪換。更毋論抬打穀機、挑穀子等重體力活……那時,生4-5個孩子的家庭普遍,7-9個孩子的家庭也不少。



村上有戶人家生了6個男孩,3個女孩。他家的勞動力在村裡頂呱呱,插秧、割稻等農活都能趕在節氣到來之前順利結束。而勞動力短缺的家庭,就只能無奈地眼瞅著別人活幹完了,備上酒水飯菜請親戚來支援。

2、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生產力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手工依舊有很大的市場。

列舉一個明顯的例子。雖說現階段我國農村的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像規模種植黃瓜和棉花等經濟作物,均是笨拙的人工採摘。新疆的棉田採摘,是由成千上萬的外地農民來完成。反觀美國,幾百個勞動力的工作由一臺機器,一個人就輕鬆搞定。再比如,清淤整固一條大型田溝,中國農村需要十幾個勞動力,而德國一個工人開著專門的清溝機分分鐘就搞定,而且整的非常漂亮有質量。所以,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是萬里長征,只是走了一小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獨有的生育文化觀

1、舊生育文化觀---根深蒂固的千年傳統生育文化,長期支配著中國普通農民的生育行為

1)“多子多福”“家大業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等傳統生育文化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生孩子本來是正常的生理行為,但在中國人眼中,那也是能拿得出手的炫耀資本。君不聞網上常有報道,70老翁和20妙齡女(智障)生娃的事,有的一生生了好幾個。唉,香火好歹是續上了!

(2)重男輕女的陋習。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女兒早晚是別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一個家庭不管生育了多少個女兒,沒有生育男孩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生”。老電影《甜蜜的事業》講述了一個叫唐二嬸的農村婦女生了5個女兒,還想生一個兒子令計生工作人員頭疼的事……現實版的“唐二嬸”就活躍在我們的身邊。本家堂弟連續生了四朵金花後,跑到天津。直到生了第五個兒子才罷休。



2、現代生育觀----傳統和現代雜糅,理由自成一家。

(1)存錢不如存人。不要認為生5-6個,甚至7-8個,是六、七十年代的故事,其實,在一些經濟落後的邊遠農村,政策監管盲區的流浪拾荒人口身上,仍在重複昨天的故事。網上不乏相應的報道。


(2)生個孩子來“玩”。有個老鄉,女兒讀大學去了,家裡就剩下夫妻倆。冷清有寂寞,在46歲高齡又生了一個女兒。說現在日子過得很充實了。

(3)生一個,太孤獨。生二個,有伴。生三個,賺一個。

獨生子女無論從遠觀還是近視都帶來了很多問題,有性格問題還有承當的養老問題。所以很多的農村年輕父母,躲在國家政策外偷偷摸摸生。晉江因其發達的經濟潮湧來一批又一批的農民工。其中以四川、重慶和貴州的居多。基本上都是仨孩家庭。曾經在辦理出生證明的窗口工作過一段時間。遇到過22歲的一個女孩,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一個25歲的男生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問他們(她們)怎麼生那麼多,說是生到就賺到。上不了戶口怎麼辦,走一步看一步唄。老公是兒科醫生,說國家開放二胎,很多早就三胎了……甚至四胎。四個年齡相仿的孩子排排坐在診室裡看病。

農民多生,還和目前我國家庭養老的國情相關

。 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家養老”相比,我國推行和提倡的是“家庭養老”模式,老有所依,依的是子女。意味著子女越多,養老越有保障。孩子越多,分擔的養老成本就越少。


農da姐

農村人多生孩子,已經成為過去式!因此,把這個問題我改成“過去的農村人,為什麼要多生孩子?”然後再回答吧!

第一,受祖輩遺訓的影響。古人衡量子孫是否孝順,把沒後代(男丁)放在第一位,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沒有傳宗接代的男丁視為大不孝。所以,在生下女孩後,還會繼續生,直到生下男孩。

第二,受毛主席時代的影響。那個時候機械化工程很少,大部分工程都靠人工完成。比如修水庫,修公路等全靠人工肩挑手鋤!“人多力量大”就是那個時候提出來的。再加上男人的體力明顯強於女人,於是,又出現了“三副拳頭,當個縣官”這樣的口號!

第三,受“多生兒子多享福”的影響!過去,農村裡的老人都認為多生兒子就可多享後福,雖然也有“兒多母苦”,但他們總是認為,咬咬牙就能挺過去,好日子在後頭呢!

第四,過去沒“計劃生育”這一政策,都是自然生養!雖然七十年代就開始提倡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的政策,但沒有強制性。農村人還認為主動“結紮”是一種丟醜行為!

現在農村人的觀念已經發生改變了,很多年輕夫妻自願生養一個孩子,當然也有原因的。其一應該是培養一個孩子花費太巨大,承受力有限。其二是覺得生養小孩太麻煩,沒時間帶!其三當然是傳宗接代觀念已經淡化了!


洪一刀2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以後,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了生二胎。農村人不傻也不憨,很多人生二胎都是有自己的計劃和考慮,並不是盲目的生,有的則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只生一胎,總體上來說還是生二胎的多。

農村和城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我覺得農村人生二胎多的原因主要是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兒女雙全

在農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個願望,就是盼望自己能夠兒女雙全。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孩子也有個照應,成長起來不會特別孤單。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且有助於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

二、延續習慣

在國家沒有放開二胎政策之前,很多農村家庭都是生二胎,而且就算罰錢也要生。現在不罰錢了,肯定更願意生了,這樣還為家裡節省了一筆不小的費用。

周圍人都生二胎,而且看著別人家的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全家人其樂融融,看著就會新生羨慕,自己生二胎就是順其自然的事了。所以說只是延續了之前就有的一個習慣,只是這個習慣是由群體而來的。

三、養兒防老

有些農村家庭一直保留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只有生個兒子,自己老了以後才能有所依靠。因此,有些農村家庭一般第一胎是女兒的,大多會選擇生二胎。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帶你從不同的視角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在“農村七大姑或八大姨”的在我們父輩還真有,小的時候每逢佳節,看到他們一起回來看老人,就算在鄉下也是一道靚麗風景線。到我們這代算少了,一家兩個三個的,為什麼農村要多生孩子呢?我總結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生了一個是女孩還要生一個,在以前農村沒有兒子是會被左鄰右舍很看不起的,所以有些人家生了一輩子孩子,都沒有生出一個男孩,反而生了一大堆女兒。

第二,兒女雙全,多子多福,


在傳統觀念裡,有兒有女才是最完美的家庭組合,農村人認為孩子多了就是福氣,在以前家裡孩子多了,不受別人欺負,一人受欺負兄弟姐妹全出動,而且在村裡說話做事也有底氣。

第三,養兒防老,多多益善

因為貧困地區,社會福利少啊,尤其是我們農村地區,人老了沒有經濟來源,可以說基本上都是靠兒子來養老的,孩子多了,也多多少少的能減少孩子們的負擔。

總的來說,農村要多生孩子的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中期原因也錯綜複雜,我們也不能說不好,畢竟有利有弊。



新農村二代

很多80後,90後自身都是獨生子女,固執地認為就應該獨生,獨生才是真理,甚至有部分人還對農村人有著深深地偏見和仇恨,覺得農村人窮,是因為孩子多才會窮。其實,他們不知道農村也有有錢人家、不知道農村人其實並不愛超生、窮未必是孩子多,而是社會資源和機會的佔有問題更主要。

我爸爸那輩的就有5個兄弟姐妹,小時候因為好奇(我家只有我跟哥哥)有那麼多親戚,就問奶奶“為什麼咱家姑姑、叔叔那麼多呢?”奶奶回答“多生可以多幹活,然後可以多掙點糧票”其實很多農村老人他們並非是想多生,而是隻是為了家裡能夠多一點點糧食與勞動力,可以為家庭分擔一點點負擔,那會的觀念就是孩子可以吃飽就行。

我記得前段時間碰到一對安徽夫婦,那個媽媽表示“他們的地方風俗就是家裡必須有男孩子,否則就一直生,直到有男孩子。”我表示很費解,其實她並不願意多生孩子,只是迫於長輩的壓力再加上地區風俗的地感染,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就應該一直生直到有男孩為止,所以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比較多。

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壓力不斷的增大,生孩子都得提前很多才能考慮,要考慮孩子出生以後的龐大經費、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身心健康等等這些壓力,太多的壓力導致現在很多家庭都普遍只有一個孩子了。


家庭育兒親子顧問

城裡人有養老保險,農村人有什麼,一個人打工,養活五六口人,也沒有閒錢買個保險,為了給自己有個保障唄,一個孩子負擔太重了,有兩個可以分擔一下唄。城裡人說了,沒錢還養幾個孩子,沒辦法,窮養唄


王1481126

在農村,每家至少有兩個孩子,有的甚至三個四個,一個孩子的很少,像我父母那代人兄弟姐妹更多。我家附近有家人生了十二個孩子,九個女兒三個兒子。農村人多生孩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多了勞動力多。農村主要就是種地,現在都是自己種,以前都是隊上掙公分,勞動力多了就能多掙分,多分糧食和錢。現在條件好多了,全是機器了。

第二,孩子多了才不會被外人欺負。在農村現實就是這樣,你家裡沒人,就會有人欺負你,看不起你,處處擠兌你,家裡有幾個弟兄的就沒人敢欺負。我們村有個醫生,家裡幾代單傳,到了兒子這,生了四個孩子,就是為了不再受人欺負。

第三,重男輕女,這個原因很普遍,生了女兒想要兒子,沒有就一直生下去,直到生出兒子,兩女一男,三女一男的都有,農村人沒有兒子會覺得低人一等,雖然現在好多了,但也是存在的。

第四,家裡老人觀念,多子多福,家裡人丁興旺,多子多孫,家裡人越多越興旺。不過現在年輕人都不這麼想了。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兩個孩子挺好的。


愛學習的倆寶媽

愚昧,以為可以養兒防老,事實是兒你都養不起,何談防老?我一個同學40歲,老大是兒子,老婆35歲,意外懷孕了,女人非要留下孩子,家裡老人也極力要求留下孩子,說幫著帶孩子。結果孩子出生後,老人不幫著帶,還來病了,老人看病花錢,兩個孩子上學將來還得花錢,現在糧食賣不上價錢,出去打工掙的少。以後花錢的地方多了,後悔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