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名学生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 云南民族中学教育工作侧记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团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在座的同学都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全都是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同学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

让每名学生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 云南民族中学教育工作侧记

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另外,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先后开展了《云南省城市民族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十多个课题。平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结合实际宣讲民族团结知识,唤醒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的民族认同不断增强。学生们放假回家乡也会利用闲暇时间现身说法,宣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目前形成了学校教育学生,学生们带头实践民族团结,回乡辐射家庭和社会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校长马永文高兴地说:“一名学生就是本民族和本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宣传者、号召者,扩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赏析》的任课老师鲁艳说,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部分民族的基本特征,能清楚区分各个民族,掌握特色民族的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深刻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56个民族都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升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同学民族文化的学习探究意识。

《民族理论常识》的任课老师罗英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通过民族理论的教育,让同学们明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在思想上,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珍惜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并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民族特色活动丰富多彩

“5月初才结束的一年一度‘彩云现’民族艺术节是学校里最热闹的活动之一,也是大家最喜欢参与的活动,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风情展示、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歌曲演唱等,节目准备得都很用心,也非常精彩,是大家每年都很期待的活动。”来自怒江的王同学兴奋地说着。

据了解,学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还将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社团活动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深度挖掘云南多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据马永文介绍,学校目前有多元民族文化社等学生社团20个,开展民族语言、民族文化传承等活动。每学期确定一周为民族团结进步周,期间利用校园网、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开展系列活动。在各个少数民族节日,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展板宣传、讲民族故事等活动,融民族团结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当中。在学校升旗仪式中突出民族特色,一年一次的“红高原”运动会、“彩云现”民族艺术节、迎国庆歌咏比赛等要求必须有云南本土25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运动会设置了爬杆、跳绳等民族体育项目,还自编了有云南元素的特色民族大课间操。

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学校自办学以来,培养各民族的学生上万名,许多学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学校师生和校友始终怀着民族团结之心、常感民族团结教育之恩,播民族团结教育之种,不断为云南的民族团结、民族进步、边疆稳定献计出力。”马永文校长肯定地说,为了做好学校的传承创新工作,学校成立了民乐团和合唱团,与云南民族博物馆等单位开展民族乐器交流活动,每年招收艺术特长生。学校合唱团先后获得云南省声乐比赛金奖,美国纽约合唱节金奖等一等奖十多次;学校的科技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也紧密结合,“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居设计等作品获得德国第65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暨第三届世界创意节金奖等奖项,既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也充当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传承者。与此同时,建校至今学校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考察团近万人次,成为展示云南民族文化、展现云南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马永文说,云南民族中学作为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在省城昆明建立的唯一省属国有公办寄宿制民族中学,主要招收边疆各少数民族学生,现有30多个民族学生近2000人,是云南各民族学生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摇篮,是云南各民族体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和最好例证。

对于今后的工作,马永文语重心长地说:“民族团结教育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为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云南民族中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民族团结教育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高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