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儲蓄與投資高效並行

這本書是韓國人寫的,與另外一本《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建議讀者養成儲蓄和投資的好習慣,雖然道理很老舊,但是值得思考。

作者舉的一個例子:姜邰然進了某公司當了一名普通白領,雖然工資並不如理想中的那麼多,但他還是每月拿出一定的工資存到銀行,從未間斷。再後來,有了孩子的他抽出部分儲蓄投資到“絕對包賺不賠”的房地產當中。

在談到成為百萬富豪的秘訣時,姜先生這樣回答:“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下來,必有‘錢’才行。然而,像我這樣既無特別的賺錢手段,又沒有什麼財產可繼承的一介草民來說,要想賺大錢,就要堅守‘節約、積累、穩定’的投資原則,除此再無別的方法。其實道理很簡單,重要的就是看實踐。一般來說,許多人忽略了‘節約、積累’,無視‘穩定性’,單純只想‘投資’賺大錢,這與賭博沒有什麼區別,終究只會以失敗告終。將投資原則付諸於實踐,一定要重視其階段與秩序。”

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儲蓄與投資高效並行

這裡我並不是鼓吹節流,而是要讓大家養成儲蓄的好習慣,要知道,如果你想實現財務自由,只會存錢是不夠的。因為,儲蓄不是美德,而是手段。

富人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或靠自己的不斷努力積累了淵博知識的人。他們有著穩定的職業,在公司裡比誰都努力工作,並在此過程中通過儲蓄獲得“種子錢”,利用這些本錢,向著富人的目標一步一步邁進。

努力工作是邁進富人圈的必要條件,然而,並不是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為富人,也就是說,努力工作不是成為富人的唯一條件。許多人只知道用心工作,卻不知道該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掙來的錢。趁著年輕努力工作,這是對人生負責的一種態度。但是,只知道工作的“工作狂”是成不了富人的。

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儲蓄與投資高效並行

大體上講,工作狂們在投資上都是些門外漢,也就是說,他們滿足於用努力工作換來的高薪,卻不關心該如何有效地將這些錢花出去,用錢來掙錢。對他們來說,工作優先,錢則是其次。因此,他們很難制定出具體的收益、支出及投資計劃表。

努力工作,並將努力工作賺來的錢省著點兒花,又將省下的錢投資出去,如此循環往復,就能獲得大成果。正因為如此,年輕富豪們一手抓投資,一手抓儲蓄,這樣,銀行賬戶上的錢才會以喜人的勢頭向上漲。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說過的話:終日只知努力工作的人失去了賺錢的時間。創造財富,並不需要鉅額本金,需要的只是“少量的錢”和“大量的時間”。

有些人之所以不能理解這一原理,是由於他們還沒擺脫兩種錯誤觀念:第一,假如“種子錢”多的話,那麼就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暴富;第二,不論如何,自己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掙到很多錢。換言之,要想發財,與“種子錢”是否足夠多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則致富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世上所有人都一樣,窮人善於“為自己現在的貧窮找理由”,整天嘆國家不公,憤社會不平,怨家族不運,恨命運之多舛。錢雖不多,但要早早地將它儲蓄起來,並持續下去,選個適當的時機進行投資,這就是致富之道。

成為富豪的關鍵不在於掙了多少,而在於支出的合理性。相對來說,儘可能地在年輕時開始儲蓄,這樣成為富豪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儲蓄和投資都要趁早。從現在就開始儲蓄和投資,並將它持續下去,你一定能獲得滿意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