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逍遙派為什麼名氣不及丐幫?

天龍八部中,丐幫有天下第一幫之稱,丐幫弟子滿天下,丐幫鎮幫絕學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令天下群雄折服,且歷任幫主皆是武藝高強之人,天龍中前幫主喬峰憑藉降龍十八掌,天下豪傑莫有與之爭鋒者

天下第一幫當之無愧,對應的還應有天下第一派,但對於這天下第一派則存在較大爭論,有人說是少林,天下武功皆出少林,也有人說是武當,但在天龍中逍遙派或許可以稱得上第一派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逍遙派為什麼名氣不及丐幫?

歷來神秘的逍遙派能人輩出,創派人逍遙子,第二代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第三代虛竹,每一代人都足以力壓當代,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每一門功法都震鑠古今

段譽僅修行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便能縱橫天下,連南慕容也敗於手中,天下各派無人與之抗衡,更莫說融合了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功力的虛竹,簡直當世無敵,或許單拼內力,喬峰也稍遜分毫

那麼能人輩出的逍遙派為什麼在名望卻不及丐幫呢?這主要與逍遙派的行事準則有關,北冥神功取自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而且逍遙派中的逍遙二字與逍遙遊相同,逍遙派的第二任掌門叫無崖子,莊子在養生主中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無崖子的道號顯示著對人類所有知識的無盡渴望及研究追求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逍遙派為什麼名氣不及丐幫?

莊子處事法則講究自由和無為的發展,莊子認為雖然萬物本性自然不同、自然能力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便是它們充分自由時,它們將獲得同等的幸福,後來的莊子將這些概括為齊物論

逍遙遊通篇講述的正是絕對的自由,以及充分發揮絕對自由時所獲得的幸福感,追求絕對的自由,便不想在規則中行事,但世俗一切都要按規則行事,無規矩不成方圓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逍遙派為什麼名氣不及丐幫?

世俗中的法律制度是規矩,人們內心以善惡為評判標準的道德也是規矩,只不過一內一外罷了,世間萬物都充滿秩序性,太陽東昇西落,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一切都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如果沒有秩序,世界將無法運行

所以過分的追求自由便會導致遁世而逃,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在束縛自由,當然世間的名利全都是束縛自由的東西,有此想法,自然也就不會把名利放在眼中

而且還有一則典故將莊子的人生態度彰顯的淋漓盡致,莊子妻子死後,惠子前來弔唁,正看見莊子用一種傲慢的姿態坐在地上,敲打著瓦罐唱歌

惠子大怒“人家跟了你一輩子,給你生兒育女,現在去世,你不光不哭,居然還唱歌,這簡直是狼心狗肺!”

莊子坐在地上微笑道“事實並不是這樣,她剛去世的時候,我也曾嚎啕大哭,但當我想到一個人的生命就像是四季一樣,歷經春夏秋冬從生到死,生老病死是人間常態,現在她躺在這片寬廣無垠的大地上睡著了,而我卻鬼哭狼嚎,豈不是太不懂得人生的真諦?”

莊子的一番話是徹底看透了死亡、看穿了人生,天下萬物雖然生態各異,但死亡卻相同,無論活多久,始終都要死的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逍遙派為什麼名氣不及丐幫?

至聖先賢要死,販夫走卒也要死,活著是堯舜,死了是腐骨,活著是桀紂,死了也是腐骨,兩者沒有什麼不同,既然難免一死,又何必糾結?

一則典故點明莊子豁達的胸襟,連生死之事都能看透,又何況名利?而源於莊子學說的逍遙派又豈會在意江湖中令人徒增煩惱的名望?逍遙派若是在意名望,恐怕早已名揚天下

只是受莊子思想影響的逍遙派對待名望不過如浮雲,這也是為什麼,逍遙派的名望不如丐幫,並不是因為本身實力,而是逍遙派志不在此,遁世而逃的逍遙派或許和莊子一樣正在孜孜不倦的探求著絕對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