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春饼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夏至面

农历五月间(公历6月21日前后)的夏至,太阳到达黄经90°,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民俗专家表示,夏至和春节、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至节",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喃咪酱

喃咪需要的原料有西红柿、大蒜、柠檬、小米辣椒、圆白菜、四季豆、黄瓜、香菜,具有开胃、美容的功效。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柿子糊塌

柿子糊塌是陕西地区传统名吃。陕西临潼有火晶柿子,火如火,亮如晶,肉质细密,且无硬核。吃一想二,饱一人思全家。但季节有限,又不易带,柿子糊塌应运而生。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饺子

相传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南方有些地方过年时会打散鸡蛋后加热做外皮包上肉馅称之为蛋饺。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生·结语

中国人追随大自然的指引

让饮食里有了四季

让光阴轮转出滋味

一年将至尾声

但时间的轨道没有尽头

待到来年

自然的车轮滚向下一循环

又是新一年的

春耕 夏耘 秋收 冬藏

生生不息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的美食——第7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