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兩事件,“教育”問題一籮筐

3月14日,湖北經視視頻報道,《害怕爸爸懲罰,武漢一初中生穿褲衩跑上公交》。無獨有偶,同一天揚子晚報報道,南京江北一小區《12歲女孩攔車請人報警抓爸爸,原是挨訓離家出走》。

“啼笑皆非”兩事件,“教育”問題一籮筐

第一起事件中的初中生,因成績下滑至第四名且上課打瞌睡,老師約談家長後,父親欲懲罰孩子,聲稱將其脫衣趕出去,孩子受到驚嚇,於是穿著褲衩跑了出去。其實,他是個學習很優秀的孩子,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其所在的重點學校。孩子奶奶說,孩子壓力很大,週末全是培優補課,得不到充分休息,因而才會上課打瞌睡。當然成績略有下滑或許更是其父親關注的重點。

第二起事件原因更簡單,12歲小女孩沒有完成當晚作業,遭受父親訓斥後獨自跑出家門,攔車哭訴爸爸打她,請求給予報警幫助。

這兩起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發事件,在相關人士的幫助下均已得到妥善解決。但其中與父母及教育相關的因素,不得不引人深思,甚至令人膽寒。

“啼笑皆非”兩事件,“教育”問題一籮筐

中國的學校教育一直以“教書育人”而自稱、父母更是被稱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為什麼這兩起事件中,孩子在受到一點委屈或是遭遇驚嚇時,他們會選擇衝出家門,而後又做出如此過激、荒唐的舉動,完全沒有考慮自身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第二起事件中,一個12歲的小女孩,夜晚獨自一人在小區大門口攔車。所幸,他們沒有遇到壞人。這世界好人總比壞人多!

“啼笑皆非”兩事件,“教育”問題一籮筐

做父母的,他們奪門而出後的那一刻,你們在哪裡?你們知道嗎?那扇門,門裡是家,門外什麼都不是。他們衝出門的一剎那,說明他們與“那個家”已經有了嚴重的“隔閡”,已經喪失了與“家”溝通的基本信心,儘管那裡曾經給予過他們無限的溫暖和光明。

“啼笑皆非”兩事件,“教育”問題一籮筐

這兩起事件的誘因,無非是作業和成績,進而可歸納為“教育”。可是這“教育”真的就對嗎?父母就沒有問題嗎?是誰讓一個進校第一名的孩子週末“培優補課、得不到充分休息”,每日承擔巨大壓力?是誰讓一個孩子晚上“做不完”作業,而遭受責罰、訓斥?天下父母心,有誰不期望孩子能成龍化鳳,出人頭地。至不濟,長大後也要有一技之長。可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只是將更多的關懷,傾注在了他們的各類學習、成績和作業上。

孩子的世界不應該僅有這些,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不僅僅只有工作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