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弘揚紅旗渠精神 凝聚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

□王清義

上世紀60年代,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帶領全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萬丈豪情,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用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嶺中修建了一條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圓了林縣人千百年來的盼水夢,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黨和國家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精準脫貧作為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更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新時代凝聚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更加需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

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開鑿紅旗渠的支撐力量。楊貴正是懷著“誓將林縣河山重新安排”的堅定信念,在林縣一干就是21年。林縣的幾十萬群眾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艱苦奮鬥精神,在地勢險峻、地形複雜的太行山脈,使一條1500公里長的大渠像天河、似巨龍般展現在世人面前。脫貧攻堅工作千難萬險,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永葆共產黨人的昂揚銳氣,攻堅克難。

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敢想”“敢闖”“敢幹”,解放思想是開鑿紅旗渠的支撐力量。紅旗渠的建設,從計劃的提出到勘察、設計、施工,楊貴書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考察研究,發現了漳河是可靠水源,描繪了一張“引漳入林”符合實際的藍圖。脫貧攻堅工作紛繁複雜,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務實進取,充分發揮民主,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問題。

始終保持優良作風。紅旗渠跨省跨縣跨流域引水,劈山填谷,鑿壁穿石,工程艱鉅,林縣的青壯勞力幾乎都上過紅旗渠工地,縣委書記楊貴、縣長李貴更是頭戴安全帽、肩扛鋼釺走在修渠大軍的最前列。領導、群眾、技術人員同心協力,幹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遇到問題同群眾商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優良作風是保證,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堅持領導帶頭、形成群雁效應、恪守紀律規矩、傳承優良作風,把紅旗渠精神轉化成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轉化成戰勝風險挑戰的堅強意志,轉化成更大的責任擔當和更高的目標要求。

始終牢記為民宗旨。在當年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引漳入林”修建紅旗渠,就是為了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嚴重缺水問題,體現的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能否打好脫貧攻堅戰是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的“試金石”。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一刻也不能忘記宗旨意識,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把群眾的期盼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疾苦。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更好地福民利民惠民,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負責,盡心盡力辦好群眾盼望解決、亟須解決的事。

始終強化責任擔當。楊貴書記在主持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帶領30萬幹部群眾風餐露宿卻鬥志昂揚,工具簡陋卻迎難而上,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81位優秀兒女為了修渠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引來了祖祖輩輩用生命守望的幸福之水。脫貧攻堅是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考驗的是各級黨員幹部的決心、責任和擔當,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勇於擔當、善於擔當、敢於擔當,特別是要敢於擔責、敢於擔壓、敢於擔難。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⑩5

(作者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