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搞魚菜共生系統發展前景怎麼樣?

順其自然40523637


大家好,很榮幸能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感覺。記得中學時期有篇關於蠶和桑椹的文章就學過,塘裡養魚,魚糞塘泥肥田,田上種桑,桑葉養蠶,蠶糞田草老桑葉或者桑林間種植物又餵魚,好一幅生態循環田園風光。現在又加上生態旅遊的主題,5G互動的旋律。很多新生事物又可在這一基礎模式上嫁接。不限於生態循環有機蔬菜、無公害魚等基礎思路,更可以拓展更廣闊前景。個人感覺非常看好,一點拙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一客,謝謝!


華山一客風清揚


魚菜共生是個循環系統,養魚和種菜兩不誤,實際就是養魚的肥水在陶粒中過濾,供菜在陶粒基質中生長,過濾後乾淨的水流回魚池,形成循環,可以長期不用換水。本人試驗過微型魚菜共生,下養錦鯉上種芹菜、芋頭,銅錢草可以瘋長,不需要換水,水會蒸發,只需要加水。過濾技術採用虹吸原理,使用定時器抽排。

魚菜共生的優勢:一是適用於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二是種養地點靈活,室內、大棚、甚至城市屋頂;三是魚菜無汙染,綠色環保。利用自然環境的魚稻共種、稻蝦養殖原理類似,魚稻模式只在氣候溫和地區可行,強烈的四季分明季節鯽魚在稻田裡無法存活。

那為什麼現在不能大規模推廣呢?

一是投資成本高昂。挖魚池算簡單的,也要防滲修邊;鋼架大棚不可少,露天肯定不行喲;過濾池、虹吸系統、排水管網、陶粒等基質都不能缺;大型魚菜共生還有霧化器、聲波除蟲裝置;每天定時啟排要用電,魚菜共生種菜有講究,要用浮在水上的定植板手工操作,像插秧一樣,人工費也要銀子的。魚有嘴,是要吃食的,養魚的都知道,魚糧是最大的成本。

二是技術含量高。看魚種菜,和看菜吃飯一個理,酸鹼Ph值要平衡。魚多菜少過濾不足,會造成水質惡化,魚也會病甚至亡;魚少菜多肥水營養供應不上,菜不會生長,沒有收穫。特別是大規模魚菜共生,不可想象,絕不是單純養魚和單純種菜那麼簡單。

三是沒有廣譜性。為什麼這麼說呢,說養魚吧,不是啥魚都能養,據我所知像錦鯉、羅非魚等觀賞類魚比較多;菜呢,以水生菜為主,像什麼竹葉菜、芹菜,雖然現在開發了很多品種,還試驗種植中藥,效益還在摸索。

總的來說,魚菜共生是一種追求,如同樸門的融入自然一樣,不破壞,敬畏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神奇創造美好,同時帶給我們可口的食物和繽紛的色彩;我敬佩魚菜共生的探索者們,不盲目一哄而上,又一鬨而散,一步一個腳印丈量出桃園世界。

最後推薦一下艾維農園的魚菜共生,多年前在博客上追蹤,如今已是比較成功的例子(可百度一下),採用了氣霧種植等高科技,遠遠超出了魚菜共生的單一概念,已是魚菜共生示範點和教育基地。


大雨哦


魚菜共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可以說是不太樂觀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

1.發展現狀。

熱愛魚菜共生的人都知道,提出魚菜共生系統概念最早是在夏威夷,針對淡水稀缺,土地緊張的地區。而國內實施“魚菜共生”概念比夏威夷還要早,只是並未形成專門的理論學說,例如過去的水稻田養魚、桑基魚塘等等,這些都是魚菜共生的實施形式。

國內當下真正的純粹魚菜共生農場不多,研究魚菜共生並生產配套設施的就更少了,幾乎可以說沒有。為何?這是跟當下國人的消費觀念有關,很多人對魚菜共生概念很陌生,甚至有些人對此有牴觸,認為這樣不現實,認為是騙人的,單靠魚糞是不可能種菜的,並且,魚菜共生系統產出的魚和菜價格比市面上的要貴點(設備設施投資拉高了成本),導致許多人只是觀望。

據瞭解國內純粹的魚菜共生農場不超過十家,多數都是搭配了餐飲、觀光及利用魚菜共生來推廣其他產品的。魚菜共生和土耕最大區別是,前期投入相對土耕更大,因為需要投建大量的設施和大棚。這也是阻礙了魚菜共生髮展的一個原因。

2.魚菜共生前景。

魚菜共生屬於設施農業的範疇,它不侷限於區域、水源、土壤的影響,可以在城市中心、住宅區、商業區等地方實現。對於城市來說(農村是沒有必要做魚菜共生的),蔬菜瓜果都是從全國各地採摘後,通過冷鏈運輸至各大城市的農產品配送園區,再分發到個農貿市場和超市,最後才到市民手中。

這樣一個過程,除了蔬菜瓜果不再新鮮,在運輸過程中,也會造成許多的損壞,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能在城市中搭建大型立體的魚菜共生農場,產出的蔬菜瓜果和魚可以直供至各大超市或者農貿市場,市民還可以就近直接購買,新鮮無損壞,且健康無汙染。

隨著國人對魚菜共生的接受程度越來越深,將來城市中發展魚菜共生變得可能,或許能改變現在蔬菜供求形式,所以,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勤奮的老趙


魚菜共生是一種循環農業模式,是循環經濟和生態農業的一種具體呈現模式,是國家大力支持、並有具體產業扶持的朝陽產業,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

魚菜共生,是把農業的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結合在一起;

蔬菜生長,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魚類養殖,吸收氧氣排放二氧化碳;魚類生長排放的糞便,是蔬菜生長所需的肥料;蔬菜生長淨化水質,為魚類成長提供氧氣……這個循環產業鏈條,使二者互為依託,和諧共生。

技術層面的科學設計和比例調配,是增產和優質的關鍵因素。在此就不再贅述。

下面,主要從市場和項目定位方面,予以說明。

一· 簡單的產業鏈設計:

就是蔬菜種植和魚類養殖的第一產業。投資小些,收益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差。

二· 產業鏈再寬些:

蔬菜可以多層次、多品種佈局。比如,水生、浮生、地面生長、海水蔬菜等等,科學種植,效益最大化。

魚類可以選擇冷水魚、淡水魚等,也可以放大到水產養殖,並設計更科學更合理的循環農業模式,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三· 三產聯動模式

指導思想就是,一產種植和養殖,為二產深加工提供原材料,讓二產深加工的優質、高科技產品的銷售,來帶動三產服務業(餐飲、旅遊等)。把成本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利潤優勢結合起來,增強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佔有率,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做大做強。

這才是真正的循環產業綜合開發模式,如果有條件的話,再結合康養、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等項目,向大健康、全產業鏈服務的方向發展,爭取更大的商業效益。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合作共贏!

|


途途時道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所謂魚菜共生系統就是魚和菜共生在一個環境系統下,魚和菜互生互利。水裡不需要添加任何的營養液。蔬菜單純,依靠魚糞水的營養。而今果蔬菜過濾後的水繼續給魚使用。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來回答你的問題。魚菜共生系統產生於夏威夷。為了克服乾旱缺水。而在北方我們的蔬菜。冬天來自大棚蔬菜。或者來自儲存菜。春夏秋都是自然生長的蔬菜。而且量很大。所以在北方基本上不缺蔬菜。而北方魚菜共生系統究竟有沒有前景,個人認為至少這幾年。沒有什麼前景。因為首先魚菜共生系統,它的發展還並不完善。很多還需要考察。在一個生產設備的造價還是比較高。日常維護,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關鍵很多人對所謂的蔬菜只依靠魚產生的肥水來生長這個概念。並不是很信服。就是北方的傳統種植。基本可以解決日常的蔬菜供應。所以人們也懶得去涉足這一塊。所以個人認為魚菜共生系統在短期內,也只可能小規模的發展。前景並不好。不光是在北方,在全國來說魚菜共生系統發展的都不怎麼好。因為他現在來說只是小眾的東西。中國地大物博,至少目前來說還不需要這種技術來維持蔬菜的供應。在突然出現的時候,還有一股熱潮,等熱乎勁過了。人們對它的興趣也就淡了。所以在目前的一段時間內。魚菜共生系統前景並不太樂觀。

謝謝收看回答。


軒哥YG


魚菜共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可以說是不太樂觀的!

熱愛魚菜共生的人都知道,提出魚菜共生系統概念最早是在夏威夷,針對淡水稀缺,土地緊張的地區。而國內實施“魚菜共生”概念比夏威夷還要早,只是並未形成專門的理論學說,例如過去的水稻田養魚、桑基魚塘等等,這些都是魚菜共生的實施形式。

國內當下真正的純粹魚菜共生農場不多,研究魚菜共生並生產配套設施的就更少了,幾乎可以說沒有。為何?這是跟當下國人的消費觀念有關,很多人對魚菜共生概念很陌生,甚至有些人對此有牴觸,認為這樣不現實,認為是騙人的,單靠魚糞是不可能種菜的,並且,魚菜共生系統產出的魚和菜價格比市面上的要貴點(設備設施投資拉高了成本),導致許多人只是觀望。據瞭解國內純粹的魚菜共生農場不超過十家,多數都是搭配了餐飲、觀光及利用魚菜共生來推廣其他產品的。魚菜共生和土耕最大區別是,前期投入相對土耕更大,因為需要投建大量的設施和大棚。這也是阻礙了魚菜共生髮展的一個原因。


王劍69456852


魚菜共生是通過充分利用魚蝦的排洩物和飼料殘渣,使之成為蔬菜生長的養料。

而蔬菜根系與根系的微生物群落又組成了對養殖池塘的水進行生物處理淨化的系統。

這個池塘就組成了由植物---微生物---魚蝦組成的養魚蝦、菜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生態農業中一種最完美的結合。

做到了種菜不施肥,魚蝦池塘水質的汙染得以充分利用,同時降低水質汙染,應該是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規模可大可小,方式靈活,既可以發展成產業集群,也可以放在家庭陽臺,不失美觀又實用。


執著8990709


魚菜共生是一項綜合效益最高的純有機耕作模式,種菜不需再施肥,養魚不需常換水,是一種資源節省型的可循環有機耕作模式,建立植物——微生物——魚生態關係實現了養魚種菜的可持續與循環,是生態農業中一種最完美的結合。基於此,主要結合北方地區池塘種養特點,探討了"魚菜共生"淨水肥魚的生態養殖模式。


生活從簡—運動從水


魚菜共生,我從五年前就關注這個,自己也做了個小的實驗,如果說愛好還可以,如果指望魚和菜來盈利的話很難,目前搞得最大的煙臺艾維和杭州小川,前者整體輸出模式,後者主要賣設備,四川的大魚好像是以魚菜銷售為主,這個需要有種菜和養魚兩方面的技術,而且要把它兩個有機的融合到一起,當做產業化盈利不是太現實


櫻桃紅兄弟


[互粉][互粉][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發展前景還可以,因為它是一個多元素集旅遊休閒等等的行業,詳細如下

一、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勢

1、持續高效。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始終處於運轉過程中,生產過程不會中斷,所以系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魚和蔬菜。同時,兼有生態飲食服務,科普宣傳活動,與大學聯合研究等,是一種高效的生產模式。

2、節約能源。它有別於傳統的水產養殖,不存在水汙染,所以不需要經常大範圍地換水。系統本身是一個閉環的生產系統,系統中的水除了蒸發之外,不存在別的耗損情況。又因為水在整個系統中形成了自循環,不需要一直更換水,水的利用率達到了 90%以上。養魚池在大棚中,白天水池可以蓄積來自太陽光的能量,晚間釋放出來。所以,魚菜共生大棚中,白天比普通大棚涼爽,晚上又比普通大棚溫暖,形成了一個微型的海洋性氣候,節約大量加溫大棚所需的能源,節約了大量電力消耗。魚菜共生系統的建立,可以大大緩解用地困境,因為整個的生產過程對土地的依賴非常小,不需要佔用過多的土地,節約用地,同時,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土生疾病。因此,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節水、節電和節約土地的生產系統。

3、高品質產出。通過對魚菜共生系統產出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魚菜共生系統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使用肥料與農藥,魚和菜的生長是依賴系統中不斷流動的水。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保證魚和菜的高品質。在追求食品安全與綠色 GDP 的現代社會,這種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系統,的確是一種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

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有著這麼多的優點,但是在中國卻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應用,這是因為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正是這些缺點阻礙了魚菜共生系統的大範圍推廣與應用。

二、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劣勢

1、投資大。通過以上對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成本收益分析,可知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初始投資金額巨大,要達到 106.8 萬元,這不是普通的中國農民能夠負擔的。而且,在大規模的投入資金之後,並不會在短期內就立刻見到回報。

2、技術難。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閉環的生產系統,不存在害蟲和雜草,不使用肥料和農藥,它的良好運轉主要是依賴於系統中的魚、微生物和蔬菜三者之間的平衡。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魚菜共生系統的操作者要對動植物學和生物學有一定的瞭解,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而這樣的高要求顯然是高於當前我國農民的基本素質的。

3、風險高。在系統開始自循環之後,還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系統的不確定性。因為整個系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所以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崩潰,進而出現無法挽回的毀滅性後果。因此,運轉良好的魚菜共生系統必須要有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出現問題,要及時發現,儘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魚菜共生系統發展建議

毋庸置疑,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其推廣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文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魚菜共生系統的推廣。

1、尋求政府支持

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系統,它的推廣可以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追求,也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對於這種高效的生產系統,政府應當對其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同時與當前的城鄉統籌工作相合,設立專項支持項目,鼓勵其發展。而對於其存在初始投資規模大和風險大的特點,也要完善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相對應的農業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2、把魚菜共生系統做大做強,使其發展成為生態種養模式的典範以當前正在實施的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正在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和正在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建設的國家戰略為契機,魚菜共生系統企業應該要繼續踐行良好的農漁業生產規範,推廣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科學開展生產全過程的監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體系,做好數據的後期整理與分析,為魚菜共生系統的後期推廣提供數據支持,促使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入新階段。

3、強化魚菜共生系統中核心技術和系統管理方面的培訓

通過上述關於魚菜共生系統的優劣勢的總結可知,想要發展魚菜共生系統,就要克服魚菜共生系統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難題。採用專家講解、現場演示等形式來進行開展這些培訓,宣傳魚菜共生系統的相關技術和解決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助推魚菜共生系統的發展。

點擊播放 GIF 4.7M

4、與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相結合

推進魚菜共生系統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現代化魚菜共生系統的產出模式就是多元的,既有綠色有機的魚和蔬菜的產出,也與高校和相關機構合作,還有各種類型的參觀活動。應該大力推廣魚菜共生系統這樣一種新型的和多元化的複合種養模式,使其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中的一大特色,助力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

5、用於滿足特殊地域與場所的生活需求

魚菜共生系統特別適合在水資源貧乏以及人口密集的區域應用。例如,在那些土壤鹽鹼化嚴重的內陸地區,魚菜共生系統這樣一個無土栽培生產系統就可以為當地人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新鮮蔬菜。或者是在長航的遠洋輪船上,也可以配備一個規模適中的魚菜共生系統,用以滿足船員們對新鮮蔬菜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