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媽媽會不會很苦?

活下去好不好


會有情感缺失的。

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媽媽是溫柔的,慈愛的代表。有愛的孩子更陽光,性格也會更開朗。

我帶的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從小爸媽離婚,他的印象裡沒有媽媽的樣子,兩歲時奶奶也去世了,身邊只有爸爸和爺爺,男人對於愛的表達和女人完全不一樣,孩子很聰明也很活潑,但不懂得與人接觸,特別是女性只要對他稍微親暱些他會覺得噁心,他有時會情緒失控,我們去撫摸他,擁抱安慰他時,他會覺得不能接受,不讓女性摸他。

如果原本生活條件就不太好的話肯定會比別的孩子苦些,生活的窘迫加上得不到媽媽細緻入微的看護當然會苦。

如果經濟條件殷實,生活不會特別苦,但還是情感上要多關注。孩子們都有媽媽的關愛他沒有,內心會非常渴望,愛而不得,要麼會恨媽媽,要麼會把心事埋在心底。

對於沒有媽媽的孩子,更多的還是要從情感上多與孩子交流,讓他能感到愛,還有就是正確引導,不要去迴避問題,要引導孩子積極面對,除了沒有媽媽了,身邊還有其他親人的愛,讓他知道自己依然是最幸福的孩子,不管是生活還是情感得到的和以前一樣。





漣漪凡凡


會,會很苦,越長大越苦。

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就自殺了。那會太小了,也沒什麼概念,以為只要是媽媽,都會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的第一個後媽,我是很歡迎,很喜歡的,我以為她也是會跟我媽一樣的存在,後來發現,我還真是個孩子,想的太簡單了。她是個電影的惡毒後媽,對我非打即罵,各種虐待。第二個後媽是到我初中時候吧,打不動,就是語言攻擊。後來,我上高三時候,第三個後媽出現,我是無視,覺得跟我沒啥關係,井水不犯河水。

這麼些年,不管是出去看到別人一家三口甜甜蜜蜜,還是電視劇裡閤家歡的場面,都是忍不住流淚,怎麼別人就能有個完整的家庭,我沒有呢?

很多人以為長大了,就不需要媽媽了,其實,越長大越需要一個媽媽。青春期,第一次大姨媽手足無措,需要媽媽;大學戀愛了,想要跟家裡絮叨絮叨;工作了遇到各種問題,沒處去請教,沒處說;結婚了,婆媳之間各種問題,也沒辦法跟自己媽媽討教……


恰逢其詩


這真是一個很讓人難過的問題。

先來說說我的一個親身經歷吧

去年春天,我女兒小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學前兩天,我忽然發高燒,連著好幾天吃退燒藥退點,不到一小時就接著燒起來。去醫院檢查後給開了阿奇黴素,剛吃完藥就爆發全身蕁麻疹,趕緊去醫院急診,被收住院。

住院後一溜十三遭的檢查,所有生化指標和CT全部正常,但就是發高燒不退,連著住了一週醫院,整天來醫生會診也沒個結論。當時我心理壓力非常大,就怕哪天查出個疑難雜症,整天就在想如果我真的有什麼不測,女兒還那麼小……

我住了十一天醫院後退燒了,出院結論是免疫系統紊亂,無大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勞累過度壓力太大。

女兒放學回家以後,一進家門看見我就撲我懷裡大哭,然後抱著我就不怎麼撒手了,我第一次看見小丫頭這是發自內心的難過,弄得我心疼的要命。

我住院的這段時間,把孩子的奶奶接家裡了,可是老人家在也僅僅能把孩子的飲食照顧好,在督促寫寫每天的作業,其他的基本上都荒廢了,鋼琴一天也沒練,網課一天也沒上……十來天只洗了一次澡、校服連著穿了一週也沒換、頭髮就隨便用皮筋綁了一下……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孩子的爸爸沒有參與照顧孩子,暫且我們不說當下的孩子養育現狀多多少少有點父親缺位,但是對於七八歲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這個年齡無論是養育還是教育,媽媽的作用遠超過爸爸,這也是社會和很多教育專家所認可的。

再說回來,媽媽在,孩子才有個家,試想一下,我們在小的時候是不是更“喜歡”和媽媽在一起,更喜歡圍著媽媽轉;在我們成家也成為家長以後,是不是和媽媽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原因只有一個:

媽媽在的時候,孩子才有了恃寵而驕的資格,媽媽不在,我們才會知道自己需要懂事了。


貓太后


小時候因為爸媽天天吵架隔天就打架,他們就離婚了,那時候我兩三歲,撫養權給了我爸爸,我媽媽就去廣東工作了,每年我媽會回來一兩次然後讓外婆來接我,每次她走之前都會哭,想媽媽了也會哭。家裡面的親戚,特別是姑姑們對我很好,彌補了一些愛吧,現在長大了,我覺得我媽和我爸離婚的決定挺好的,如果不離婚在家暴環境長大的我可能性格不會很好,我媽也不會幸福


2333243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家是在廣西梧州岑溪的一個大山村,四面八方都是山,三公里內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在我5歲1993年媽媽去給別人賣松脂出了車禍離開了我,那時的我還不懂媽媽離開會多久,甚至不會哭,不會傷心,從那以後我的生活改變了,爺爺奶奶快八十了,我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爸爸因為接受不了現實,跟本不回家,就算回來也是看看我們吃完飯又走了。我姐上小學了,我也跟一起上,這樣有伴,因為從我家到學校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早上5.30就要起床煮粥了,因為想讓爺爺奶奶睡多點,和姐姐抬大鍋洗,一瓢一瓢把水放到大鍋裡,會想到有媽媽多好啊,就不會這麼辛苦了,只能默默的流淚。很多時候不會表現出來傷心,在別人面前都是快樂的,往往只有夜深了躲在被窩裡哭,那時讀書沒有困難補助,學費往往都是先讀書後交費的,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是被同學欺負的,還好到五年級了同學長大了,自己會反抗懂得同學相處,才沒同學欺負了。只是很快就小學畢業了,從此讀書就離我很遙遠了,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牛,不管下雨還是晴天都是放牛,臉和手都是草割的傷口,有一次想到拿草割腕,想到爺爺奶奶那麼老了,狠不下心,大哭了一場。從小到長大哭的不知多少次,在夢裡哭了不知多少次,看到別人和媽媽聊天會流淚,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太多太多的不知形容沒有媽媽的苦了。

所以有媽媽的朋友們,你們要好好愛你的媽媽,結婚的朋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都要站在小孩的立場想想,沒媽的孩子真的就像一顆草。

謝謝朋友們的觀看,希望得到你的點贊,給我點鼓勵,謝謝大家了[比心][比心][比心]


小燕燕的生活記錄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句歌詞不是白來的,沒有媽的孩子真的太苦了,會影響一生的。從小,我爸媽關係就不好,12歲以前,我爸經常出差,很少在家,我都是跟我媽一起生活,那時候家裡不怎麼有錢,吃穿都不是很好,但是,卻很開心。12歲,爸媽離婚了,我們被判給了我爸,還跟著我爸去了另一個城市生活,一年到頭,也見不到我媽一面。沒過多久,就有了後媽跟我們一起生活。第一年,對我們還說得過去,吃穿都該挺大方,第二年,我小弟出生了,一切,都慢慢的凸顯出來了,好吃的,好喝的都是緊著我小弟,燉排骨,都是小弟吃肉,我們喝湯,其實家裡條件不算差,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過成這樣,後來我們上學,也都是應付了事,我和我同父同母的親弟弟,都沒讓上高中大學,上的職業院校,我小弟卻從小都是掏錢市重點,省重點,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上個高中大學是沒問題的,但是,家裡太不把我們放在心上了,都是應付。在那個家裡,每天都過得很壓抑,有什麼需求根本不敢說,初中時,我的鞋都小了,但是也不敢說,愣是一直穿著擠腳的小鞋上學的。那些年,每天都盼著長大,出去上班了,就好了,自己的性格,也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的,變得很敏感,悲觀,沒有安全感,影響了進去社會後的狀態。我經常會回想,12歲以前,跟我媽在一起的日子,雖然日子不富裕,還是在小縣城,但是那是人生最快樂的日子,真的很想念。


Xh100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看不得這樣的話題,我不能主張為了孩子不要離婚,也不能提倡為了孩子要忍氣吞聲,但是至少我,不能離開我的孩子。

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產後大出血,她是我用半條命換來的寶!當她睜開眼睛對著我的方向一直一直望的時候,我竟然哭了,我後悔曾經說的把她放老家給我婆婆帶,那一刻我發誓,我在哪兒,我的孩子就要在哪兒!

我女兒一歲前我中午不困颳風下雨還是大雪封路,從未阻斷我回家餵奶,我想只有做母親的人才會懂得孩子一邊吃奶一邊盯著你的那種幸福感。斷奶是一歲四個月,幼兒急疹自己突然不吃母乳,全是自然斷奶吧,我倆都沒有痛苦,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這一點都不假。

二胎是兒子算是個意外,感謝上帝讓我兒女雙全。今年我妞六歲了,只有我出差的三四天是分開睡,即便是斷奶,我也從未讓我妞跟我分開過,我不提倡分開斷奶,那對孩子和大人都太殘忍了。

2019.1.10凌晨一點半我有陣痛開始都沒睡著,一直堅持到十分鐘一次吻別我熟睡的女兒,五點四十從家裡去醫院了。

生了兒子的第二天孩子爺爺帶著我妞來醫院看我,當她說媽媽我想你了的時候,我忍不住就哭了,摟著我妞哭,她還安慰我說別哭了媽媽,我都來看你了……

後來坐月子,雖然我妞每天晚上都會忍不住哭著說媽媽我想和你睡,但如果告訴她我要照顧小寶寶她也會很理解的去和奶奶睡!

直到現在,我女兒六歲,我兒子一歲,姐姐真的超愛弟弟,我有時候太累忍不住吵小寶兒,她就會趕緊去抱著他說媽媽別吵了,你看小寶兒太可憐了;

有時候跟老公吵架我也會想過離婚,可是當孩子伸出小手要抱抱的時候,摟著你的脖子奶聲奶氣喊媽媽的時候,多大的委屈和不如意都沒了,人這輩子真的就是在為孩子而活!

現在我又恢復了中午回家餵奶的日子,這次疫情讓姐姐和弟弟也走了更多的陪伴,有個伴兒突然覺得姐姐長大了,很多時候也獨立了。

所以不要問什麼沒有媽媽的孩子會不會很苦,這個問題我不想去考慮,我不求以後多麼大富大貴,我的家人都能夠平安,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全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是我唯一的期望!



麗姐說事兒


是啊,我一歲,我媽和爸離婚,我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跟父親基本沒有交流,家裡兩個姑,一個大爺一個叔,從小和小乞丐一樣,爺爺奶奶家裡窮,沒錢給我買好吃的衣服,好心的鄰居會給我一兩件子自己孩子不穿的衣服給我,同齡的孩子會經常欺負我,16歲爺爺去世了,天就塌了,從小就是很自卑的心裡,高三畢業那年我爸找了一個後媽,帶了一兒一女,我大學報道的那天他結婚,大學四年沒管過我,那是人生最難的時刻,我從此15年沒進家門,包括找對象,都是因為家庭原因被各種嫌棄,其實說的很輕鬆這一路走來多難也只能是經歷的人才明白,

不過現在我是可憐他們,那個到現在都不知道張啥樣的媽和那個娶了新媳婦就不要女兒的爸,現在都老了,快六十的爸現在辛苦的轉錢養那個女人的兒子上大學,到頭來會自己老了沒人管,那個沒見過面的媽據說日子也不好過,但是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日子,後頭看過去,一切都過去了


靈曦2018


沒媽的孩子怎麼會幸福。

我兩個孩子,因為疫情,一直沒有上班,每天在家裡陪著他們。兩個孩子特別粘我,特別聽我的。我小兒子一會不看見我就各個房間尋我,一歲半的他一看見我就馬上要我抱抱,叫我媽媽,頭歪在我肩膀上,好依賴我哦,我真的好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每天在家吃完飯就陪他們看書,畫畫,講故事,看動畫片,讀讀唐詩,給大兒子學學英語,覺得很充實很值得。也會很累,也會被他們不聽話而生氣,但是更多的是幸福。

我覺得條件再好的家庭,爺爺奶奶照顧得再好,始終代替不了父母尤其是媽媽的位置。我姑媽的兒媳婦從把孩子生下來就沒管過他,現在還不知道怎麼給孩子換尿褲,沒有給孩子做過一頓飯,沒有帶孩子睡過一個晚上,她還說孩子不親她,只親奶奶。六個月前在家裡都不抱孩子的,說生產完要多休息,不能抱人。六個月後馬上就出去找工作了。我姑媽家條件挺好的,有一定的積蓄,對媳婦也特別好,姑媽兒子包工程一年不到百萬。他們都希望她在家裡好好帶孩子,唉。有時候看到那個孩子心裡酸酸的,媽媽的懷抱是多麼的幸福和有安全感,可惜他享受的不多。


帶著筆帽去旅行


肯定苦,如果再沒有父親的關愛,那就是一生的缺失,我父親在單親家庭長大,六歲時開始與後媽,兩個同父異母弟弟一起生活,“打罵凍餓”是他對自己童年的總結。父親現在六十多歲了,雖然生活平靜安逸,但他一直內向寡言,總伴隨著揮之不去的悲觀,每每提起自己小時候滿是恨意,作為女兒,我心疼不已,唯有對父親更多的理解和關愛,期望能夠撫慰老人內心的苦楚,人說幸福的人是用童年來治癒一生,不幸的人卻用一生在治癒童年,願上天眷顧善待每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往後餘生健康平安幸福順遂![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