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死亡陷阱:别人的婚礼日竟成儿子的忌日

今日要闻 | 酒桌上的死亡陷阱:别人的婚礼日竟成儿子的忌日

文 | 张国栋

王阿姨的命运真的够苦的了。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家里面没了顶梁柱,仅剩下自己与儿子相依为命。王阿姨一个人辛苦在外做工,来支撑着徐海星从中学到大学的花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上班,福利待遇比较好,家里状况好了很多,儿子也越来越孝顺。每每和街坊邻居聊天,大家都夸赞王阿姨养了个好儿子,纷纷要给他说媒。王阿姨很欣慰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这么多年没白付出。可是如今却遇到这种事,真是造化弄人呐!

法律分析:

“白发人送黑发人”,千百年来,一直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不幸。王阿姨晚年丧子的悲痛是我们难以体会的,更是我们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原本以为晚年有个好儿子做依靠,没想到这一切竟因一场婚礼而化为泡影。享受天伦之乐、让生命善始善终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夙愿,但是,命运却未曾偏袒过王阿姨一家,给了她太多的劫难。年轻的徐海星就这么离开了,那到底谁该为他的死负责呢。虽然命运无法给他们公平,但是法律将会还给他们一个公道!

当然,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醉酒驾车致伤致死。比如朋友之间聚会饮酒,醉酒者神志不清,意欲开车回家,其他朋友是有劝阻义务与照顾义务的,如果不予劝阻反而放任醉酒者开车,那么一旦发生意外,酒友们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朋友已经履行劝阻义务,醉酒者执意开车回家,那么出现意外,朋友就不承担或承担较小责任。

2、未将醉酒者安全送回。新闻曾报道过醉酒者由于失去控制与辨认能力,在回去的路上被冻死的事。这种情况,酒友们没有安全将其送回家里,也是要承担责任的,因为大家负有对醉酒者妥善照顾与安全保障的义务。

3、明知对方不能饮酒。在饮酒者自身患有诸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饮酒致其死亡的情况下,如果是正常饮酒,那么其他酒友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存在一定的劝酒行为,导致其疾病复发进而死亡,则酒友们还是要承担责任。

中国的酒桌文化源远流长,聚会喝酒本是亲友间增加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方式。但是生活中,酒桌文化的乱象,也让很多不会饮酒的人不堪其扰,甚至连会饮酒的人都头痛不已。饮醉虽好,但是也要有“度”。既要有容纳他人不善喝酒的度量,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自身的酒量,以免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