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創新:為動能轉換注入動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新舊動能轉換動力,要有路徑,更要有動力。規劃提出,創新驅動,增強動能轉換動力;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可見,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支撐。

創新驅動,增強動能轉換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規劃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規劃鼓勵企業牽頭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實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加快重點突破和示範應用。打造一批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擁有高端品牌產品的領軍企業,壯大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幹企業,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跳躍式發展的“獨角獸”“瞪羚”企業。實施企業創新創業協同行動,支持大型企業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渠道,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開展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

我市將加快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魯南產學研協同創新示範區,加快推進浙大山東工研院建設,設立產學研基金,成立產業發展公司,建成浙大工研科技產業園。統籌推進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北理工魯南研究院、常州大學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千人計劃”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孵化器2.0科技創新產業公園、啟迪之星孵化基地等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

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規劃提出,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強化人才對新舊動能的支撐作用。實施柔性引才“百人計劃”,計劃引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端人才100人以上。打造“智匯棗莊”品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來棗創新創業。

為健全科技成果轉換機制。規劃提出,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科技成果交易,鼓勵事業單位人員在職創辦科技型企業。

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

規劃提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包容創新、運行高效、審慎監管、法治規範的服務型政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尊重市場作用和企業主體定位,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完善城鄉公共服務統籌推進機制。

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

規劃提出,加快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開放環境,爭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圍繞“四新”“四化”產業培育,面向國內外500強、行業100強、知名央企省企和大型民企,集中力量招引對棗莊新舊動能轉換具有支撐力、帶動力、影響力的大項目、好項目;全力支持兗礦、華電、中煙、中聯等央企在棗莊新上項目加快發展。面向重點區域。瞄準京滬、江浙、港臺等境內外重點區域和“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積極拓展歐美澳發達國家,形成境內“立足魯南、承接京滬、對接江浙粵”、境外“突破港臺、開拓歐美澳”招商大格局,力爭招引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項目。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充分借鑑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依託棗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加快青島港棗莊內陸港區建設,積極申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進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延伸服務功能。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創新區域開放合作模式。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能源資源、商貿物流、人文交流等交流合作,加快推動煤炭、水泥、裝備製造、建築安裝等傳統產業“走出去”,拓展對外合作空間。加強與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城市在特色園區、文化旅遊、研發成果、交通設施等方面的深度對接融合。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強化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聯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