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丨塔翁薩拉村變了——博州黨辦“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服務群眾記事

塔翁薩拉村變了

——博州黨辦“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服務群眾記事

5月20日,走進博樂市小營盤鎮塔翁薩拉村文化室,十面鮮紅的錦旗掛滿了半面牆,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段幫扶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後都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黨委辦公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及其後盾力量,傾盡全力的無私援助。

十面錦旗也記錄了博州黨辦駐村工作隊開展“訪惠聚”工作以來,塔翁薩拉村發生的變化。

鹽鹼地變良田 增收“文章”做成了

塔翁薩拉村是市級扶貧攻堅村,全村有396戶1293人,耕地4343畝,是典型的農牧業村隊。

由於歷史原因,塔翁薩拉村1579畝鹽鹼地還是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產量低,土地承包費用為每畝150元。塔翁薩拉村第一書記、博州黨辦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鬍浩認為,塔翁薩拉村人多地少,要想提高村民收入,需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單產,這就必須將低產田全部改成滴灌地。

胡浩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博州黨辦和村“兩委”班子的一致支持,村民也拍手叫好。可滴灌工程所需資金成為一道難題,這麼多錢去哪籌?

“黨委、政府的威信從何而來,就是從為民辦實事中來,再大的問題也要迎難而上。”秉承這樣的初心,工作隊和村幹部研究出了4條籌資辦法:在往年給予村民機動地土地承包費不變的情況下,按每畝430元的滴灌地價格公開招標發包土地;爭取國家節水滴灌補助資金;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向援疆省市爭取項目資金。

從今年2月入駐塔翁薩拉村,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工作隊就完成了該村低產田的滴灌改造工程,同時還整合了380餘畝機動地。

村民艾克帕爾 • 依明卡德爾激動地說:“工作隊僅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我們多年的夙願,他們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謀幸福,我打心眼裡感激他們。”

鋪巷道、清髒亂 村裡的“顏值”高了

今年開春時,因村裡的巷道都是土路,出門走幾步滿腳都是泥,村民的電動車、拖拉機常常陷入泥坑。這讓工作隊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村裡的路,年年翻修年年壞,不少村民對此不滿。工作隊深知,贏得民心就要幹出實績。胡浩夜不能寐,跑項目、要資金,多方協調,四處籌措,1個月,他瘦了6公斤,剛買的新車沒有出鎮,竟然跑了6000多公里。最終,經多方支持,農村道路項目資金在村裡落戶,新建6公里主街道和巷道硬化建設工程開工在即,預計年底完工。

塔翁薩拉村的少數民族村民佔62.3%,大多以發展養殖業為主,人畜不分離,破壞了庭院環境。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班子及各下派力量,動員群眾,在離村2公里處劃分出集中養殖區域,做到人畜分離。同時,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清運出3000餘立方米建築廢料、垃圾、糞便,並對飼草料地進行清理、封閉和防火處理,排查各類安全隱患30餘處。

“很多年了,村裡的環境又髒又亂,工作隊來了兩個月,巷道鋪平了,房前屋後整潔了,私搭亂建拆除了,村裡20多年沒有這麼幹淨整潔、讓人心裡舒暢了。”在村裡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夏思金感慨道。

風清氣正 村裡的凝聚力增強了

多年來,村裡留存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胡浩帶領工作隊一件件梳理,一件件化解:整理臺賬、建檔立卡;走訪入戶、問政於民,將村裡的財務狀況“四議兩公開”;獎勵村民自主創業,鼓勵外出務工創收;幫助村民辦理貸款,面對面宣講惠民政策……

在工作隊的宿舍裡,放著幾本厚厚的檔案,詳細記錄著全村396戶村民家的基本情況和困難訴求。截至目前,工作隊已解決群眾訴求、幫助群眾辦實事好事200餘件。

“以前感覺生活都沒有希望了,可工作隊來了以後,村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作隊給了我很多鼓勵。今後,我要改掉壞習慣,依靠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之前,村民外力江 • 阿不都熱合曼因賭博賭光了家裡的積蓄,是工作隊為他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

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都凝聚著博州黨辦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單位做後盾,工作隊的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從工作隊隊長、副隊長到每位隊員,都是單位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力量。此外,為加強駐村工作力量,州黨辦又選派了正縣級領導帶隊的五人工作組不定期到村裡幫助開展工作,旨在推動駐村工作全面提升,取得實效。”博州黨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韓守領說。

談起駐村工作生活,胡浩頗有感觸:“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村民從不相信到信任,從不理解到支持,從不配合到積極參與,我覺得我們工作隊的辛苦付出很值得。對於‘訪惠聚’三個字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訪’即聽取群眾利益訴求,‘惠’即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最後一公里,‘聚’即凝聚人心,讓群眾發自內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