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軟堅的作用,漫談到中醫動態平衡的組方原則

《傷寒雜病論》中的中藥世界(116)

例如,桂枝湯中,就用了大劑量的生薑,大棗,甘草;而小柴胡湯中,也用了大劑量的生薑,甘草,大棗,同時還用了人參。生薑有很強的鼓舞胃氣,並將胃氣供應到五臟六腑的作用,而大劑量的炙甘草和大棗,則有補胃氣,守護胃氣,守護津液的作用,正是這些藥物夯實了人體的氣血之源。人參守護胃氣的力量強於炙甘草,大棗。由此也可用,柴胡證的脾虛之象要比桂枝證更重一些,邪正之交的戰線也更加逼近戰場的大後方一些。

那麼,桂枝劑和柴胡劑常搭龍骨,牡蠣的目的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個問題。

龍骨,味甘,性平,為固斂浮越正氣之品,可鎮驚安神,平肝潛陽,固澀,收斂,有醫家認為此藥力量很強,有溼熱、實邪者忌服,當然我個人認為這是可以通過配伍來化解的。

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軟堅的作用,漫談到中醫動態平衡的組方原則

龍骨

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軟堅的作用,漫談到中醫動態平衡的組方原則

牡蠣

總的來說,牡蠣鎮靜的力量不及龍骨,但是用途要比龍骨廣闊,因為牡蠣還有較好的軟堅作用,改善前膈出入狀態的作用。

當然使用這兩個藥時,多服久服,都容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我的個人經驗是,需要將其和理氣藥,例如陳皮,木香,枳實等搭配。

中醫治病,不僅僅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不僅僅是用一個事物相反的一面來剋制這個事物,它不那麼死板,中醫配伍方劑有時要講究一點補中有瀉,瀉中有補,溫中有寒,寒中有溫,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例如在桂枝湯中,有發汗解表的桂枝,也有斂陰止汗的白芍;麻黃湯中,升發、宣散能力很強的麻黃,也有肅降作用較強的杏仁,這就是散中有收,升中有降。中醫追求的是一個動態的平衡,走極端是中醫的理論所反對的,《內經》很早就指出了“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軟堅的作用,漫談到中醫動態平衡的組方原則

丁甘仁老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