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向3.0時代演進,長劇集時代即將結束?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文 | 于帥

在2017年網劇的全面爆發之後,行業內普遍認為網劇市場已經告別了短暫的“快餐式”的1.0時代、重塑網臺格局的2.0時代,進入越發精品化、接近電影級別製作的3.0時代。而在網劇的新時代中,如何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了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長劇並不等於大劇,未來短劇集將引領行業發展

在5月18日的愛奇藝2018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就表示:長劇並不等於大劇,因為從幾部收視與口碑俱佳的劇集來看,無論是《餘罪》、《最好的我們》還是韓國的現象級作品《太陽的後裔》,均不是以大體量取勝的典型。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在受眾越發年輕化的當下,觀眾的時間越發寶貴,已經發展到沒有更多時間以及耐心收看超大體量劇集的程度。與此同時,在接受信息更加多元的年輕觀眾方面,其對作品本身質量的要求也會相對提高,且會為內容本身買單。而短劇集更容易製造出精品。

另外從現場公佈的數據看,當下視頻網站用戶選擇劇目的標準,也已經從之前的被IP與卡司吸引向需求優質的表演以及故事發展。

從另外一組數據看,現階段長劇(大體量劇)的棄劇率攀升,在45集體量的劇集方面,觀眾的棄劇率已經從2016年的47%攀升到了如今的56%。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短視頻力量的崛起,意味著用戶有多種內容可以選擇,如果今天還在做60或者100集的電視劇,一旦內容不精彩,用戶可能隨時棄劇。所以現在做最精煉的劇集,既是尊重內容本身也可以有效迎合市場。

在新付費時代中,向短劇集模式發展相信會是視頻網站吸引付費觀眾的重要嘗試,與此同時再結合更加精彩緊湊的劇本以及更高水平的製作。

內容創作與監管趨於一致,3.0時代的網劇將全面對外輸出

之前在愛奇藝熱播的青春校園劇《最好的我們》,劇集雖然距離網絡的播出已經有兩年之久,但依舊收到了一線衛視的青睞,反向輸出到了衛視,且在同時段收穫了不錯的成績,這是對精品網劇質量以及題材的肯定。

對於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網劇將輸出至衛視平臺,著名影評人李星文認為:“這可以歸納為一個是錢多錢少,再一個是尺度大小。網劇在1.0時代就是錢特別少,但是尺度特別大;2.0時代是錢多了,尺度依然很大,直到2017年網劇大成,做到又有錢又有尺度;今後的 3.0時代錢依然很多,但是尺度的收縮意味著網劇進入了主流,新一輪的競爭又開始了。”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中影國際董事長唐季禮也認為:其實無論是網臺聯播,網臺獨播,根本上還是要製作人有創新的精神,拿出很好看的作品,因為現在雖然是網絡的觀眾跟電視臺的觀眾可能有些小的區分,但是最終結果可能是網絡能紅的電視平臺也能紅,電視平臺能紅的網絡也應該能紅。

兩位專業人士的觀點,將網劇輸出衛視平臺做出了一個歸納總結:質量的提升是其中的核心,監管原則的一致也讓網劇與電視劇的區分日趨模糊,同時這也正是網劇開始能夠輸出至衛視平臺的關鍵因素。

針對如何讓網劇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河神》的導演田裡表示:“目前階段,中國影視行業應當學習美劇化的工業化的流程管理,需要配備超級團隊,從前期工作開始,反覆推敲劇本,再進入籌備階段,團隊眼光至關重要,第一步要走好,多講一些中國的故事。”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導演郭靖宇表示:“我們的劇集目前從投資和產量上已經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國家為行業花了這麼多錢,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這一點全行業都應該有信心,等到信心建立之後之後就是要符合規律,一是要選擇好題材,第二是不要做太長。”

總結:內容質量和創新意識決定一切

網劇從早期的“快餐式”內容,發展到如今受到國際認可。觀眾需求的提高與觀看方式的轉移也勢必將網劇推到引領的位置。時勢雖可造英雄,卻也要英雄本身實力卓著,網劇取得進步,還是離不開投入、製作與質量的共同提高。

而政策的管控更讓網劇在兼顧提升質量的同時,向更加註重價值觀和主流化的方向發展。完成對電視平臺以及國際市場的雙向輸出,是網劇進入3.0時期,逐漸向精品化發展的重要佐證。作為影視劇而言,無論處於哪一時代,從劇本開始嚴格把關,整體提升品質,都是在未來取得進一步提升的核心所在。

网剧向3.0时代演进,长剧集时代即将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