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

每個遺址都有一段滄桑的歷史

今天視線君就帶你穿越時空

去探訪合肥的五大古代遺址!

三國新城遺址

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位於合肥市西北郊的三國新城遺址,距今約1800年,其土城殘基至今猶存,堪稱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歷史遺存。三國新城遺址南北長約420米,東西寬約210米。城牆外圍有古城壕,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較好、極具史學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的三國文化遺產。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臨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鄰雞鳴山、將軍嶺,東距合淮路8公里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公園路,主要景點有新城文物陳列館、東城門、夯土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飲馬池、時光隧道、舟師塢、雕塑廣場、石刻廣場等。

淝水之戰古戰場

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壽縣地處南北衝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歷史上這裡戰爭頻仍,公元383年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八公山麓,壽陽城下。這場戰爭不僅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一些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可為憑弔的歷史遺蹟。“淝水百丈水湯湯,千古南朝詫戰場”。漫步壽陽城下,淝水岸邊,故壘尋訪,時見“牧童拾得舊刀槍”,勾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1600年前的這場戰爭風雲早已散去,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卻成為膾炙人口的著名掌故,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古教弩臺

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教弩臺,亦名點將臺,位於安徽合肥在市內淮河路東段北側。史載,三國鼎立時期,魏主曹操四次到達合肥,臨陣指揮,築此高臺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迄今為止已有1700多年曆史。教弩臺略呈正方形,距淝水、津水和逍遙津都不遠。臺上有屋上井、聽松閣兩處古蹟。屋上井以超過民房屋脊得名,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聽松閣是曹操"望敵情、運籌帷幄、納涼休息"之所。教弩檯面積達3800平方米,有屋上井、聽松閣等景點。1981年,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廬州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宋皇祐三年(1051)。清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攻打合肥,毀於戰火。同治十年(1871),地方官籌款重建,因經費缺乏,中途停工。光緒五年(1879),由李鴻章之弟李鶴章出面募捐續建。廬州府城隍廟戲樓位於廬州府城隍廟內,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清光緒五年重修,是合肥地區著名的戲曲舞臺建築,它既是獨立建築又是廬州府城隍廟的一個組成部分.戲樓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佔地410平方米,七開間,重簷瓦屋頂.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肥包公園

合肥歷史悠久的五大遺址 全去過的人可不多

合肥包公園是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屬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整個包公園佔地34.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5公頃,總體佈局為開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點組成。是包公幼年讀書的地方。公元1488年改建“包公書院”,1539年易名為“包孝肅公祠”,後遭損毀,現存祠堂為李鴻章捐銀修復,解放後政府又多次修繕。包公祠定位於“歷史包公”,以詳實的史料和包氏家譜陳列等主要內容,向遊客展示包拯生平、氏族世系脈絡等。

這些地方全去過的請舉手!沒去過的要開始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