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歷史悠久,建築面積大,氣勢雄偉壯觀,河北滄州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大寺,位於河北滄州市新華區解放中路回民聚居區的中心,與廣州懷聖寺、泉州清真寺、濟寧清真寺齊名。該寺始建於明朝建文末年,歷時18載,於1420年正式落成。主建人是原北大寺主教阿訇吳學孟的十六世掌教祖先吳氏。因吳家當時的一位 親戚在宮廷任"東絲",宮廷曾撥地資金,加上滄州回族居民慷慨相助而成,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悠久,建築面積大,氣勢雄偉壯觀,河北滄州清真北大寺


全寺佔地面積共12畝。其中:大殿有九九八十一間,面積有120O多平方米,南講堂13間,水房子7大間,對廳3間。其建築面積和規模是華北最大的一座清真寺。 北大寺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其中禮拜大殿佔地面積為1350平方米。寺大門坐東面北。院內垂槐越簷,綠枝環布。禮拜大殿莊嚴宏偉, 由前中後三殿和古棚連綿組成一個整體。每層殿為一個頂,頂上有"五脊六獸",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後窯池有三亭,中間高,兩邊低,為駝峰 式,又似筆架,屬文式木製結構,別具一格。

歷史悠久,建築面積大,氣勢雄偉壯觀,河北滄州清真北大寺


寺內存物;寺原存碑四,一碑《密南宮碑》大約一尺多寬,三尺左右長,四、五指厚,於本世紀三、四十年代遺失,該碑內容已無從考查;一碑在寺大殿山牆上,為《龍馬負圖處碑》,系嘉佑二年(公元1057)三月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包拯書;另一碑於水房牆上,為《王老太太捐施土地懿行碑記》,記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王青山先生賢內助陳氏老太太捐地於寺事;另一塊碑,收藏於水房西三間房內,上載楊阿訇以前45位阿訇的姓名,系中阿文對照。

歷史悠久,建築面積大,氣勢雄偉壯觀,河北滄州清真北大寺


現寺院內東南角有一棵皂莢樹,該樹有二百年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曾毀於炮火,後又發芽成長至今,公元一九九O年七月十日凌晨三點四十分鐘左右,大雨傾盆,厲風怒吼,將其樹帽全部折斷,甚可惋惜。

文革期間,北大寺的寺內設備和八塊大匾、八塊抱柱匾(中文篆字),遭到破壞遺失。八塊大匾據憶,有一塊藍色帶金邊,有三塊上的字為:"認主獨一"、"道原性識"、"天堂大道",皆系舊時官員及有名人士題贈。有女寺一,位於鐵塔三街,現任阿訇為沙阿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