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建,歷史悠久,國家級文物,湖北宜昌屈原祠

屈原祠,又名清烈公祠,位於湖北宜昌秭歸縣歸州鎮境內,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1976年,因興建葛洲壩水利工程,庫區水位升高,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屈原祠遷到縣城東3裡的向家坪,屈原祠以屈原文化為統領,是三峽庫區能夠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充分結合起來的重點區域。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建,歷史悠久,國家級文物,湖北宜昌屈原祠


屈原祠,佔地14000平方米,倚山面江,坐北朝南。整體建築由山門、大殿、左右配房等組成,山門為牌樓式,高14米,四柱三樓,正中門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字樣,大殿系鋼筋混凝土結構,按明代木構建築手法設計,崇臺高聳,翠瓦飛簷,殿前立屈原銅像,其左右兩側碑廊內鐫"九歌圖"和"名人詩文"石刻。殿後有屈大夫墓,系後世營建之衣冠冢。

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建,歷史悠久,國家級文物,湖北宜昌屈原祠


屈原墓;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新祠山門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擴大規模,有高17米的牌樓,配房向左右各擴展7米。牌樓蓋琉璃瓦,一級屋角為鏊魚,二級為卷龍,三級為草龍。正中脊飾為寶瓶。牌樓正面,中為天明堂。左右為二龍盤柱,中嵌郭沫若題“屈原祠”三字。額枋為襄陽王樹人題“孤忠流芳”,門匾為張秀題“光爭日月”。 整體建築氣勢磅礴,聳立桔樹叢中。一級屋脊下飾飛鳳,天明堂下為松鶴延年,兩旁為麒麟吐玉書,牆面花邊為卷草漢紋、回紋等。整個彩繪以紅、黃、綠、藍四色調配,相映生輝。東西配房為硬山頂,滾龍脊,飾龍鳳圖案。室內可供遊人題詩作畫,品苟小憩。

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建,歷史悠久,國家級文物,湖北宜昌屈原祠


屈原故里;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里,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氣絕不亞於屈原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