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進內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內黃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內黃縣位於河南省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地處黃河故道,因黃河而得名。縣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個街道辦事處,532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85.2萬人。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早在4500年前,華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顓頊、帝嚳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業、建陵於此,是華夏兒女尋根祭祖的聖地,中華民族傳統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內黃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商鞅、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魏皇帝冉閔、唐代大詩人沈佺期故里,是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三楊莊漢代遺址是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被譽為“中國龐貝古城”。內黃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民畫享譽海內外,被外交部指定為外事禮品。

帶您走進內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內黃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內黃縣位於鄭州、濟南、石家莊、太原四個省會城市200公里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中原經濟區銜接融合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前沿地帶,處於京港澳、大廣、範輝、南林四條高速構築的“井”字大框架中心。近年來,建設了城鄉主幹道和產業集聚區道路491公里,南北快速通道南段、省道S303、國道G341、國道G230等幹線公路建設改造完成,鄭濟高鐵內黃段、安內快速通道、省道S302改造工程、省道S224內黃段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湯濮鐵路、晉豫魯鐵路通道穿越縣境,構建了區域閉合、四通八達的網格化大交通體系。

帶您走進內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內黃物產豐裕,生態優良。全縣擁有30萬畝紅棗、60萬畝蔬菜、30萬畝花生、16萬畝小雜果,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中國花生之鄉、中國尖椒之鄉、中國蔬菜之鄉、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蔬菜標準化建設十強縣。全縣成片造林30餘萬畝,四旁植樹2000多萬株,活立木蓄積量317萬立方米,林網控制率達到97%,林木覆蓋率達到37%,被命名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綠色小康縣。投資5億元,建成了佔地500畝的農業科技博覽園,依託信息化技術、生物技術、低殘留農業投入品和新型農業裝備等高端技術,利用水肥一體化、生態無土栽培技術,年育苗可達5億株。

內黃經濟繁榮,活力無限。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富強文明平安美麗新內黃”奮鬥目標,按照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大力實施“穩一產、增二產、擴三產”主戰略,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斷增強。農業經濟形成了溫棚高效農業、生態林業、現代畜牧業三大主導產業,培育了金星啤酒、星河油脂、樂比樂飲品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三平臺一基地”的安全產業鏈條。工業經濟形成了新型陶瓷、新能源電動車、康復設備等主導產業,產業集聚區先後榮獲河南省“十快”“十先”“一星級”產業集聚區、全市“兩快”“一先”產業集聚區。陶瓷產業蓬勃發展,規劃建設了12平方公里的陶瓷專業園區,全省重點打造的百億級陶瓷產業集群,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省級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原陶瓷產業基地”。新區建設步入快車道,城市品位顯著提升。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高考成績連續多年居安陽市前列。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帶您走進內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拜華夏人文始祖,遊神州最美棗鄉,訪中國龐貝古城,建生態宜居內黃。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的內黃人民竭誠歡迎四海賓朋來內黃尋根祭祖、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明天。

開放的內黃永遠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