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在延安城东北部有座山峰,古称“天山”、“莲花峰”。 这座山山势陡峭,气势雄伟,植被繁茂,山高林密。在这座山的山上和山间谷地到处都是苍松翠柏,在松柏树之间傲然挺立着一株株高大挺拔苍劲的刺槐树。在那高高的山顶上鳞次栉比地座落着一组规模宏大的殿堂楼阁。山上繁茂葱郁的林木和山顶雄伟的殿堂交相辉映,景色绚烂而壮丽,真乃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这座山就是太和山,山上的建筑群就是太和观。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延安太和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太和山太和观是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场。太和山道观现有大小殿堂六十五座,可谓是规模宏大,从延安市区向周边仰望,太和山道观无疑是延安最辉煌壮观的建筑。这里也是中国最早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场之一。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据史料记载:早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在太和山顶就修筑莲花城,元丰年间(1078年)道士郇道虚首建道观紫极宫;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信奉真武大帝,在延安设道纪司于太和山紫极宫,建文四年(1024年)明成祖为感神恩,诏令全国各地大兴道观神庙,太和山亦应诏受益扩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兴建了真武殿。太和山古建筑群,在历史上虽经兵火频仍、屡圮屡建,香火一直延年不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据延安市志记载:太和庙,又名真武庙,位于清凉山极顶的莲花峰上,明万历七年(1579)延安知府洪济远曾用三年时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增修了殿堂若干间,新铸造了4米多高的祖师铜像一尊,2米多高的铜钟一口,还加砌了登临太和山的石阶,修筑了"三天门"等。使太和山的规模至此达到顶峰。清朝同治年间,太和山庙因战乱略有破坏,光绪年间曾又修复。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延安时,太和山亦惨遭毁坏,仅存大殿一座和祖师铜像、铜钟及山门。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现有庙宇建筑为1985年后,由当地热心人士集资修复重建。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在真武大殿前,立有两块大理石石碑,左面碑上镌刻有“神灵之山”,右面碑上镌刻着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陕西当地人士于佑任先生亲笔书写的“太和山”三个醒目的大字;在真武大殿前还矗立着两根高大的石制旗杆,旗杆高9米。三节衔接而成,工艺精巧、式样美观,艺术性较高。观内现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金秋时节,满树金叶,硕果累累,为太和观更平添了几分富丽和庄严。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山上还修建了道教碑林,将道教经典著作,黄帝的《阴符经》、老子的《道德经》、《早晚功课经》、《真武祖师经》、《太上三元赐福延生真经》、《太上玄天此斗延生真经》以及老君的《五十六养生秘字谱》、八仙图、二十四孝图解等撰刻上石。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这里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民国大家于佑任题写碑刻的山名

  • 太和山道观每年主要有四次庙会活动,正月朝山会,三月三圣诞之日,四月八成道之时,九月九升天之际,方圆百里。人潮如涌、祈盼祖师、指点迷津,商贾若云,买卖兴旺,朝山而唱颂,求签以祈福。山上还建有太和山剧场,每届庙会之时,在这里可举行戏剧演出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