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揭祕:興教寺古剎殘碑,何以記錄民國95位風雲人物?

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塬上有個興教寺,是西天取經的唐僧“玄奘法師”埋骨之地,也是法相宗祖庭之一。興教寺中有一塊《功德碑》其貌不揚,已經裂為三塊,被人重新整合,上有蠅頭小楷碑文,細細觀詳,令人大吃一驚。

西安揭秘:興教寺古剎殘碑,何以記錄民國95位風雲人物?

【興教寺“捐款功德碑”】

碑文上所載人名無不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商界大亨、知名人士共95人。《功德碑》集資修廟善款捐贈如下:

蔣中正(民國政府總統)捐銀元20000元;

程潛(天水行營主任)捐銀元15000元;

西安大華紗廠捐善款13000千元;

閻錫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捐善款10000元;

蔣鼎文(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捐善款10000元;

朱子橋(陸軍上將)捐善款5000元;

石鳳翔(紡紗大王)捐善款5000元;

白崇禧(副參謀總長)捐善款2000元;

馬鴻逵(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捐善款2000元;.

衛立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捐善款1000元;

薛嶽(第一戰區前敵宗司令)捐善款1000元;

韓德勤(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捐善款1000元;

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捐善款1000元;

龍雲(雲南省主席)捐善款1000元;

沈鴻烈(山東省主席)捐善款1000元;

傅作義(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捐善款300元;

........捐款修廟善款合計近13萬銀元。

西安揭秘:興教寺古剎殘碑,何以記錄民國95位風雲人物?

【護國興教寺】

那麼為何這麼多風雲人物要給“興教寺”捐款?其原因有三:

一則:唐僧跋山涉水,不辭艱辛,獨身萬里從天竺取經歸國,翻譯經書後圓寂於銅川市玉華宮,安葬在今天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雲經寺裡。白鹿原地勢很高,站在大明宮可以看見,睹寺思人,唐高宗非常傷感。為了唐高宗身體,武則天詔令將唐玄奘遺骨遷葬到長安少陵原,並修建寺院,唐肅宗親題"興教"二字,這就是興教寺。因為唐僧這種執著的精神和巨大的貢獻,所以興教寺在佛界聲望很高。

二則:唐朝時期,國力強盛,中華民族當時在國際上地位很高,興教寺在世界佛界的聲望也具代表著一個興盛時代的意義。但是歷經千年,興教寺在民國時期已經破損嚴重,寺廟無牆,無殿,只有三座舍利塔聳立,急需修繕。在民國10年,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和陝西省主席邵力子、陝西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等就曾捐款募資修繕。

三則:“一·二八”上海抗戰後,為了長期抗戰,國民政府決定:設長安為陪都,定名為西京,並組建“西京籌備委員會”。西京規劃範圍:東至灞橋,南至終南山,西至灃水,北至渭水。民國28年,抗戰處於最艱難階段,天水行營主任程潛再次倡修興教寺,並電明政府在興教寺前慣以“護國”,寓意“護國振興之意”以提升軍民抗戰之士氣,國府批准,各方軍政大員捐款紛紛而至,這就是此碑由來。

西安揭秘:興教寺古剎殘碑,何以記錄民國95位風雲人物?

【康有為“興教寺”提匾】

由此可見,重修興教寺具有非同尋常的抗戰目的。興教寺民國時期所立的《重修慈恩塔院記》給我們提供了正確答案。碑文開首曰:“民國辛未秋,倭人陷遼東,嗣又侵滬,寢及首都,於是中樞議建西安為陪都..........倡修興教慈恩塔院,蓋以佛法救正人心...........以使盛唐人心大定..........國運因之興隆。"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