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故事|仙姑背石郎

徽州府歙县旱南有座福泉名山,山上有座福泉庵,庵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位道姑。老道姑已经修炼成半仙,小道姑叫佛云,正当青春妙年,对红尘中许多事好奇并存有怜悯之心,老道姑常责她道心不坚。

小道姑佛云看见山下那些穷百姓被豪强霸占了田地,落路乞讨为生时,她会潸然泪下。看见那些村姑们被吹吹打打送上了花轿,又让那些新郎官们背回家时,她的眼睛会陡然发亮,脸会暗暗发烧。

这一天,她在庵门前看见对面白石崖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一幕,她的心就再也不能平静。

白石崖山头,山花烂漫。一个名叫石柱的小伙子在花海中矫健的穿行,采挖着草药,一条小小的黑狗在他身前身后跑来跑去。那小伙偶尔直腰抹一把汗,佛云觉得这是她从没见过的最英俊的男人。

突然,传来动物的惨叫声,金毛仙鹊和白猿等飞禽走兽满山乱飞乱窜。石柱急急赶上前去,见一个山洞,里面水声滴滴答答,一条巨蟒正盘在那一汪清泉边,像一堆岩石,只把头微微翘起,伺机捕吃前来喝水的动物。石柱大怒,正要举起药锄冲进洞去,却见那蟒笔直朝他飞窜而来。石柱不慌不忙地放下药锄,双手猛一下箍住了蟒的七寸,蟒的身子却把石柱拦腰卷住,卷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双手仍然箍住蛇颈不放,小黑狗拼命地往蛇身上咬。

金毛仙鹤和白猿也赶来帮忙,仙鹊飞啄蛇的眼睛,白猿拼命地拉开卷在小伙身上的蟒身,拉开了又卷上,卷上了又拉开,终于蟒蛇力气耗尽,窒息死去,石柱也力疲昏倒。

待到石柱醒来,他已睡在洞里的石床上,枕头边堆满了野果。白猿、仙鹊和许多的小动物都围在他床前,依恋的望着他。小黑狗却已将蟒的咽喉咬开,这会儿正在喝蟒血。

小道姑佛云对石柱的见义勇为十分敬佩,对他与小动物们友爱相处,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分羡慕,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每天不朝白石崖看上一阵,就像少点什么。

老尼姑发现佛云的反常,因为急着外出云游,来不及追究,便念动真言,将庵前十道石门一一锁上。又见山下青年男女们在耕耘之余,嬉戏与山坑水间,欢声笑语透过重重石门,不断传入。她咬咬牙,施咒把庵边的佛泉水禁锢了。

从此,佛云看不见了白石崖,山下断了佛泉水源,河坑渐渐干涸。

这可苦了方圆十几里的百姓,他们只得到处找水吃。

这一天百姓们寻水来到一个去处,叫白石崖白云洞。洞外奇兽结队,百鸟成群。斗笠大的石耳、灵芝,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更奇的是这些鸟兽不但不避人,反而纵跳啼鸣,仿佛在欢迎客人们的到来。百姓们走进石洞,洞内宽敞如大屋,可住百十人。踩着石窝还能上到“二楼”,更有一汪清泉,泉水深不盈尺,兽鸟饮用从不见浅。正在称奇之时,百姓们突然发现石壁下有一张石床,石床上一个身材魁梧、眉清目秀的石柱正在呼呼酣睡。大家想,这肯定是一位仙人,于是不约而同地跪在地上高喊:“仙人救难!仙人救难!”

石柱被惊醒了,他一跃而起,一看眼前的情景,忙不迭地还礼,说:“老哥们快快请起,我叫石柱,不是仙人。”

百姓们哪里肯信。不是仙人怎么住在这人迹罕至的宝洞中?不是仙人怎么有这许多鸟兽相随?石柱见他们还是疑疑惑惑,便忙告诉了自己的情况。

原来石柱是位采药人,他在采药时发现了这个洞。当时洞中被一巨蟒盘踞,到这里饮水的飞禽走兽常被巨莽所伤,石柱心中不平,斗杀了巨蟒,清理了石洞。鸟兽们感谢石柱,衔来许多野果、珍药、异草相赠,石柱见了,也十分感激,就在这儿住下了。由于长期食用山珍野果,饮用泉水,石柱便变得身轻似燕,力大无穷,常与几只金毛喜鹊和白猿们嬉耍于悬崖陡壁之上。

百姓们听完石柱的话,也把佛泉忽然断流、百姓无法生活的事告诉石柱。石柱一听,气愤得跳起来说:“这是何物作怪,我们去找他!”说着,石柱便收拾了挖山锄、攀山索,带了一群白猿和两只金毛喜鹊,直奔佛泉。

再说佛山观老仙姑有一天忽然对徒弟佛云说:“徒儿,我有要事下山,多则半年,少则三月才能回来,你要好好守观,不可荒废了功课。我启一道石门,无事你可在山前山后转转,但不得再出一步。”

老仙姑说罢,佛帚一甩,观前一座大石山轰然退开,观外顿觉开朗了许多,老仙姑化作一道青云凌空腾去。

此时正当阳春三月,福泉山更是彩蝶翩飞,百鸟和鸣,一派春意。一日佛云正在蒲团上打坐,忽闻观外鹊叫猿啼,急忙起身出外查看。只见观外站着一个手执挖山锄、肩背攀山索的英俊石柱。石柱身后跟着一群白猿,肩上站着两只金毛喜鹊。

原来石柱靠仙鹊和白猿的帮助,攀过了九道石门山,来到佛泉,见佛泉被关在山内滴溜溜乱转。忽然白云慢慢散去,现出一座仙观,门开处,走出一个窈窕的仙姑。

石柱上前一步施礼道:“仙姑,石柱有礼了。”

佛云还礼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私闯仙山?”

石柱朗声答道:“石柱受父老乡亲之托,寻找佛泉,不意误入仙山,惊动仙姑,望多多原谅。”

佛云看这位石柱彬彬有礼,一派正气,心中不觉十分敬慕,便说:“原来如此,佛泉就在山前。”

“仙姑有所不知,这佛泉滋润一方百姓,近来下游干涸,泉水全被锁在山中了……”

佛云一听,紧皱仙眉,呆了半晌,眨眼不见了。

石柱只得转身朝锁住佛泉的石山走去。来到山前,挥动挖山锄拚命挖起山来。

谁知这石山稍一震动,山上就滚下斗大的石头。石柱一手舞动攀山索护住头顶,一手挥动挖山锄挖山。山石雨点般地砸下来,金毛喜鹊和白猿便来护住石柱。一直挖到夜深,石柱才拖着伤痕累累、疲备不堪的身子到佛泉旁休息。可是第二天起来一看,不由连声叫苦,昨天挖掉的部份今天又长满了。石柱心中一气,索性晚上也不睡了。饿了啃几个果子,渴了喝几口泉水,日夜挖山不止。

石柱的举动佛云全看在眼里,石柱的精神她十分佩服,同时对师傅为了禁锢自己殃及百姓的做法也觉得理亏。她决心帮助石柱。她找啊找啊,终于在师傅留下的经书中找到了解锁诀。

石柱咬着牙接连挖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夜,佛云也在暗地里陪着他念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夜的解锁诀。这一天白云开处,佛云急步出观,指着那九道紧闭的石门山,大喝一声“开”。

“轰隆隆——!”金光耀动,石破天惊,九道天门一齐启动,佛泉随即奔腾而下。

石柱目睹仙姑相助,急忙上前对佛云深施一礼:“仙姑请赐法号,我代一方百姓先行拜谢。”

佛云欠身答道:“贱号‘佛云’。”

“石柱今日告辞了,来日我定然领百姓前来亲谢!”说完带着仙鹊、白猿下山去了。

这时,老仙姑正在天竺山雷音寺听经,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已知始末,不由心中大怒,遂将手中佛帚朝空抛去……

佛云猛听得风声疾响,还隐隐听得有雷霆之声,便叫一声:“不好!”只见十道石门已被乌云罩住了。

福泉山百姓第二天敲锣打鼓上山拜谢仙姑,不料“十门九不锁”、福泉飞瀑等等十道石山都已紧紧合起,且全被乌云罩住,无法过去了。大家无可奈何,只得怏怏而回。

石柱回到白石崖白云洞,吃不香睡不甜。金毛仙鹊和白猿看在眼里,便商量起办法来。

原来白石崖和福泉山遥遥相对,金毛仙鹊和白猿要搭一座桥,让石柱去找仙姑。因此两只金毛仙鹊口衔宝锯,来回锯石(“仙鹊锯石”),大块大块的条石纷纷倒下,一群白猿扛着巨石赶搭石桥。

天色微明时,一座长虹般的仙桥已凌空架好。石柱高兴地领着飞鸟百兽去找仙姑,仙姑也迎过桥来。正在此时,忽然一声大喝,一把金光闪闪的剪刀凌空飞下,喀嚓一声,早将仙桥剪断,石柱和百兽纷纷向桥下掉去。佛云仙姑情急生智,急忙飞身赶上,背起石柱向白石崖飞去。

“迷途不返,苦海无涯,休怪本师无情。”只听一阵狞笑,一柄佛帚在半空中上下翻飞,很快便将仙姑和石柱化为石头(“仙姑背石郎”)了。

花开花落,物换星移。许多年后,老仙姑后悔自己所为,便开了十道石门。

从此,佛泉又飞珠溅玉,奔腾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