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墓地:年僅23歲化身仙鶴,事蹟歌曲被廣泛傳播


曾經有著一首歌曲被很多人廣泛傳唱,原唱者朱哲琴憑此曲獲專業組通俗唱法二等獎,此曲從初賽時於地方電視臺播出後,便開始廣為流傳。後被杭天琪、甘萍翻唱。那就是“丹頂鶴的故事”。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你還記得嗎?

徐秀娟17歲時隨父親到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做臨時工,負責養鶴、馴鶴工作。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1983年,她在那裡負責飼養雛鶴,雛鶴成活率達到100%。因此,扎龍保護區的孵鶴、養鶴、馴鶴技術開始蜚聲中外。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dawei.喬治,阿其波前往參觀後連稱“OK”。徐秀娟也被影視界、新聞界所關注,所以論稱她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儘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


1986年5月,徐秀娟從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剛結業,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塗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和扎龍遙相呼應,一南一北,這裡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一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

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只鶴蛋對她來說是3只未來的小鶴。迢迢2500千米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只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裡,溫度、溼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裡,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裡,也死過小鶴。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只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當時的鶴場,最好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廢棄的哨所,上下兩層,每層不足6平方米。毫無疑問,這裡既然是鳥類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類嚮往的繁華之鄉。人跡罕至自不必說,海風呼嘯、海潮狂吼、鳥鳴獸啼更是必備的交響樂.,條件比徐秀娟預想的還要惡劣。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隻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這一年對徐秀娟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人們看不見她心裡的創痛。春夏之交,繼白枕鶴盼盼、丹頂鶴丹丹先後觸網死去後,從呼倫貝爾草原運回的蓑羽鶴和幼雁先後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別的動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加不顧一切的追求完美。

9月15日徐秀娟拖著尚未病癒的身體為兩隻白天鵝洗澡,剛解開繩子白天鵝就飛走了,第二天下午5點多鐘,她聽人說復堆河西邊有天鵝的叫聲,顧不得病弱的身體,跳下河遊向對岸,卻不幸溺水身亡。這位美麗的東北姑娘,把一切乃至生命獻給了鹽城人民,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她的故事。

徐秀娟墓,位於射陽縣新洋港鎮。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蹟,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娟子走了嗎?不!她已經化作一隻潔白的仙鶴,飛回來了,即將落在東林美麗的校園裡,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東林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年華!你還記得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