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炒热点,赚钱就赚大钱

题材是炒作股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股市就有题材。

市场主力炒作任何一只股票都要有相当的理由和依据,正所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干什么事都要有个说法,这个说法用于股市就是题材.无论是短线炒作,还是中长线投资,题材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尽管对市场主力来说,发掘题材、炒作题材是他们谋求获利的一种手段,但不可否认,题材赋予了股市新的生命力。

股市没有了题材,就如一潭死水。尽管题材给股民的投资带来了无尽伤害,但股民们一定要明白,只要股市存在,就会有题材,所以股民们要正视市场题材效应,顺势而为,就能抓住股市中的盈利机会;相反,如果你对市场题材麻木不仁,往往会失去股市中的盈利机会,甚至成为赔钱的冤大头。

炒股就炒热点,赚钱就赚大钱


放弃对题材股的偏见,中国有句成语:“借题发挥”,股市的个股上涨往往也需要借题发挥,而这些能够借题上涨的股票就被称为题材股。有人认为,炒题材就是游资的过度投机、博傻,题材股大幅上涨就是“垃圾升天”,违背价值投资理念,并呼吁管理层出重拳,严厉打击。并且认为股民不能参与题材股的投资,其实这些看法并不正确。

对市场炒作题材要作具体分析

(1)注重上市公司的题材是理性投资的表现。

关心题材这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每股业绩、市盈率仅反映上市公司上一次的情况,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而题材,包括重组、购并、定向增发、注资、借壳上市、送股、重大项目合同、重要新产品问世等,说穿了就是成长性。只要这种题材是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确实可靠的,或者经过分析可以预期的,那么,关注题材、发掘题材甚至炒题材,并且从题材股中获取翻番的收益等,都是正确的股市投资方法。动态地、全面地分析上市公司价值,较之静态地看过期报表,无疑要进步得多。

(2)炒题材在国际成熟股市中也颇为流行。

如香港股市,前几年涨幅最大的股票也是题材股,即购并题材,近几年涨幅最大的也是题材股,即“大陆题材股”。相反,那里的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多数不足20倍,钢铁股的市盈率仅10倍。可见,即使在成熟股市中,题材股有时也比大盘蓝筹股风光。

(3)目前在价值投资名义下的大盘蓝筹股,其实炒作的也是题材。如能源题材、私有化题材、重组题材等。

在二级市场中,题材股与蓝筹股往往势不两立。如果蓝筹股上涨,则题材股会出现停滞不前;当蓝筹股出现调整的时候,题材股往往会表现强势。抓住两者的轮动规律,将可以把握更多的投资机会。

题材是个股行情的催化剂,并且可以决定个股的命运,有些具有潜在题材的股票,最终将会成为市场中的强势牛股。


股市中的题材千变万化,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了:

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题材。

国家从全局、长远利益出发,常常会对一些产业给予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样既可以减少这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又可以提高其效益,投资这种股票自然收益较有保证。 作为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料推算出某一板块、某一个股,因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而给每股带来多少收益,然后再对股价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其炒作的空间,以确定该板块或个股是否有投资必要。

2.企业成长题材。 股市有句俗语:“现实是铜,成长是金”,买股票就是买其未来,买其发展前景。所以预期将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板块或个股,常常会受到市场主力的照顾,这个题材一旦被认可,很可能就是炒到头了,即盛极而衰,从而进入后期的调整。

3.资产重组或者股权转让题材 。 资产重组或股权转让题材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股市中对此类题材反复炒作。但对于这种交易,投资者还是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当这类交易产生的影响不大时,又看到股价已拉升一大段,就不要再参与炒作了,否则很可能被套。

4.业绩改善题材 。 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短期内股价与业绩不见得相对应,但从长期看,股价的高低基本上是按业绩的好坏及成长性排序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收益,只有业绩才能长久支持股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一个公司的业绩得到了改善,其股价自然会重新定位。所以投资者一方面要关心宏观政策,另一方面要注意收集和分析上市公司的资料,挖掘那些业绩有重大改善或成长较快的公司。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提个醒,业绩改善题材炒作的特点是,在公司公布业绩报告之前,朦朦胧胧时,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但业绩公布后,常会出现股价不涨反跌的现象。

5.控股或者收购题材 。 控股或收购题材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题材,该题材之所以被瞩目有两个原因:一是被收购的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因而收购有利可图,或某资产因管理不善未能发挥作用,被收购后业绩会迅速改善;二是某一收购方与其他收购方或反收购方对股权的争夺会锁定筹码,令股价狂升。

6.地产升值题材 。 土地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一些地处大城市繁华地段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因为拥有一片上地而脱胎换骨,这也是近来房地产上市公司疯狂拿地的原因。

7.增资配股或者分红送股题材 。 增资配股本身并不是分红行为,它并没有给股东什么回报,只是给股东一个增加投资的权利.但在牛市中,这种优先投资的权利往往显得很重要,并具有一定的价值,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分红送股的市场意义是:一来说明上市公司有成长潜力,可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二来主力可利用人们视觉及心理上的错觉,使投资者误认为除权后股价比原先便宜,以此吸引市场跟风。实战操作中,增资配股或分红送股在牛市中是一种不错的炒作题材,但在熊市中不会激起投资者的购买欲望,很有可能变成用脚投资。


题材股的选取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 在股市中,题材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利用题材选股时,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题材发现要早。当一个新题材出现时,只要新题材能引起市场共识,就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题材来获利。

(2)任何题材炒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引起投资大众的共识。

能引起投资大众的共识,从而形成热点,就可以积极参与;如果不能引起市场共鸣,尽量不要参与。

(3)除了股票的业绩和质地外,题材只是主力借用的一个旗号,那些被恶意炒作得太离谱的各种概念终将回归其本身价值,盲目跟风则会伤痕累累。

(4)要在题材酝酿之时加入,题材明朗之时退出。 题材具有前瞻性、预期性、朦胧性和不确定性,只有处于朦胧状态的题材,对投资者才有吸引力,股价才会狂涨。但一旦题材明确后,股价就会下跌,即炒过头了。

(5)题材贵在于新。在新题材刚推出时,对与之相关的股票可持有一段时间,但在市场火热之时,有见顶信号之日,就要出货走人。

(6)注意题材的真实性,对虚假的题材要提高警惕。股市中常常会有人为杜撰的题材,这种题材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题材股的投资要点

(1)要考虑蓝筹股的市场表现,当市场热点在蓝筹股方面时,不要过度参与题材股。

(2)考虑大盘整体运行趋势的方向,不要逆市做多。

(3)投资题材股也要注重个股的投资价值,股价涨幅不能过多地透支成长性。

(4)题材的消息来源要正规,即来自上市公司公告,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5)对题材的市场影响作用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在题材行情下,短线买入的方法到底有那些呢?

第一:题材爆发选股法。

一般对于消息来说很多时候都可能会造成股价的上涨,而且非常迅速的拉升,当你发现有概念异动的时候你要先观察,不要着急入场。那我们到底等待什么机会呢?首先就是异动板块里有一只股票迅速封死涨停板,第二只也迅速封死涨停,单独个股涨停不能代表板块效应,但是龙一和龙二都涨停,才能说明整个板块确实有资金关照,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同一板块里寻找涨幅没有超过3%跌幅不能超过1%的个股,这种选股法就是超短线题材选股法。一般对于卖出的话,要求很高,第二天不高开高走的话,都要坚决卖出。

第二:提前布局选股法。

俗称事件驱动,对于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物提前分析,提前布局,比如你知道1个月后可能开关于某个板块的会议,可能会利好某个板块,你便可提前买入,但是买入也是要有前提的,你要找到行业内比较有权重的上市公司,只是有点概念沾边的那种收益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第三:炒冷饭选股法。

大多数人都应该吃过见光死的亏,本身应该是利好,但是第二天的行情却下跌,这个就被大家成为见光死,但是有一种方法就是炒冷饭,K线形态上来说其实就是仙人指路,一般见光死的K线形态,都是有长长的上影线,然后随后出现连续的下跌,但是你发现老在某一个位置横盘跌不下去的同时,你就可以提前布局,然后一点股价突破仙人指路的上引线,则会出现快速的拉升。


题材最大问题是空间不够

粤传媒大幅高开后,快速密集成交封板,四板高度一度刺激题材全面走强。随着午后其炸板下挫,题材股风险骤增,万兴科技、德生科技的打板客都是15点的大面,午后冲板个股也纷纷炸板。海航创新的四天三板,体现龙头地位;题材炒作重在催化及资金选择,不要总和基本面估值业绩挂钩,否则理解不了。

题材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不够,三板到顶,四板是坎。盘面一直有资金尝试热点带节奏,但就是没有新题材涌现,新老题材过渡期容易亏钱。涨幅排行榜,又是一大批超跌严重的个股居前,这是风险偏好降低的标志。

题材面临大风险的同时,也在孕育大机会。资金上周杀一波妖股,这周杀一波海南,半导体今天又分化,杀出来的资金一定会寻找新主题,只是欠缺催化因素。这就是存量博弈的核心,盈亏同源。短线最好的切入点是转势题材的转势板,一旦抓住,最为暴利。

华锋股份首板算半导体元器件的转势板,提前一天启动,但次日机会稍纵即逝,今天更是直接一字,明天先回避。太辰光直接一字开盘,炸开下杀幅度深,回封就难,明天若高开强势,有反包预期,大幅低开则可博性价比。

半导体是目前唯一没有深度调整还在高位的板块,走强逻辑中线行情,资金反复运作,但就是走得不顺畅,趋势强于爆发力。昨天涨停股今天分化,高位的放量分歧,低位的只有前排还能连板,按三板到顶的话只能低吸。

今天热点是有色金属,长期未动,只是期货涨价的催化因素不强,关注龙头丽岛新材、贵研铂业,大幅高开想直接加速就放弃。短线操作就是在不断观察,不断试错。


各种各样的题材虽然离不开想象、渲染和夸张,但真正有生命力的题材,经得起市场考验的题材是国家政策、市场观念的反映。题材要有号召力,题材本身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时间跨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的题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号召力。题材的想象力体现在股价的上升空间上,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让市场主力将股价推高到新台阶,时间跨度能够使主力从容派发筹码。前者符合市场意愿,后者配合主力行动,缺一不可。

中国证券市场上每一次发行方式的改革,每一个金融品种的开发、创新都体现了当时管理层的某种意图和目的,而在中国新兴股市中,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相当大。管理层在推出新的发行方式、新的金融品种之前,必然会进行充分的论证,一旦推出,成功的概率极大,甚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随着政策宣传力度的加大,有关的券商、上市公司自然对管理层推出的新政策高度重视,全力贯彻,这从客观上为“第一必炒”提供了条件。从1993年沪市第一只权证的疯狂炒作,1998年4月第一批规范性投资基金开元、金泰的发行、上市,1999年第一只规范性可转换南化转债、丝绸转债的发行上市,到第一只采用法人配售与上网发行结合,引入战略投资者概念的新股首钢股份的发行,无不给敢于吃“螃蟹”的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至于其他内容的“第一必炒”规律特征更是十分明显:1995年2月西藏历史上第一只新股西藏明珠上市后一连4个月的炒作、1997年珠宝首饰第一股达尔曼,1996年第一只黄金题材股内蒙宏峰上市初的炒作、第一只石油股石油大明的炒作等更是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2001年深圳中小板的推出,特别是其中第一批上市的新股,也必然受到市场主力的高度关注。而在沪市上市的新股,如果也具备了独特的题材,同样也会被市场主力炒作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