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是指什么?

天空色彼岸花逝

人们常用蚍蜉撼树来形容以小胜大,指弱小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战胜强大的对手,其实还有一个大家不常用的成语“三户亡秦”,指的也是这个意思,其典故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原句为: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可见这句话不是司马迁所言,是他引用楚南公的话,这也成为秦朝时期反抗暴秦统治压迫的一句名言。


楚南公何许人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隐士,在楚灭亡前便说了这句名言。同时这句话起到了预言的作用,准确的预测了秦国灭亡的轨迹,使这句话变成了一句谶语,就如“大楚兴陈胜王”,因此在那个时代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字面上理解意思是:纵然楚国被欺凌的只剩下三个族群,令秦国亡国的也必然是楚国。当然这里的三是个概数,形容弱小的能量团结起来也是可以成功的,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



那么这句话中的三户究竟指的是谁呢?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议,细数下来存在以下五种说法。


一、三户指的是地名


历史上有个三户城,位于今天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一带,在那时是楚人的宗庙。若放到全句那么意思就是:楚国即使仅剩下三户城内破败不堪的宗庙,亡秦的决心仍旧不减当年。



二、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大姓氏:屈、景、昭。


热播剧《芈月传》里的芈姓是楚国的族姓,其本支是熊氏,也被分为屈、景、昭三个姓氏,即三户,以韦昭为其代表。



这三个氏族是三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而且在楚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楚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支柱。言下之意只要这三个氏族的人脉绵延不断,楚国复灭国之仇的决心便不会灭。


三、比喻力量虽小但决心之大


楚人发出这样的悲鸣,多少都有些败者的不甘和愤怒在里面,说明此刻的他们处于弱势。但是劫后余生的楚人不会忘记初衷,没有被秦国一时的强大和暴政所震慑,却是越挫越勇,更加坚定了灭秦的决心。


四、指的是陈胜、项羽和刘邦这三位反秦的代表人物


三户也有可能是代指陈胜、项羽和刘邦,他们在推翻秦朝暴政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三人。


陈胜起义自称“张楚政权”,他在作战中将亡秦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项羽是纯正的楚人;刘邦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是魏人,但他做过楚国的将领,而且其麾下的众臣中有许多楚人。



五、指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其诗句也多以爱国为主题。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陷后,屈原绝望的投向汨罗江以身殉国。如果说三户指的是屈原,以他的爱国情怀也当之无愧。



秦灭六国一统华夏,为何只有楚人的悲声最为瞩目?


楚国作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鼎盛时期疆域最为辽阔,人口数量也是最多,物产极为丰富,军事最为强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

春秋时期楚国坚持做强做大,但与其它大国世代修好相安无事,从来没有想过取而代之。


到战国时期,秦国一统列国的野心愈加明显,但是楚怀王依然做着春秋时期的大梦,意图与之和谐共处。


谁料秦国在商鞅变法的调教下,有了无所畏惧的虎狼之师,在平时的外交军事活动中不按常理出牌,令楚怀王客死秦国,这些都令楚人恨透了不讲国家信用的秦国。


综上,无论人们口中的“三户”究竟是哪些人,灭秦国者为楚人则不足为奇。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秦国给了楚人刻骨铭心的痛和教训,楚人前赴后继的揭竿而起,最终推翻暴秦虐政也在情理之中。



有书共读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第一种说法:指楚国大三姓,屈、景、昭.   

第二种说法:比喻三户人家,比喻力量小,决心大

第三种说法:是陈胜,项羽,刘邦。

反抗暴秦,起于楚,终也是楚。往往历史的演变与名言相吻合。代表着楚国人民对暴秦的憎恨情绪。


历史金融研究狂人

第一种说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庙,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一带,历史上这里有楚国的三户城。

第二种说法:指楚国大三姓,屈、景、昭。

第三种说法:比喻三户人家,比喻力量小,决心大。

我个人看法是指楚国民众,因为中国人对三的解释让人充满遐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在中国可是大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三代表可就不仅仅是个数量了,包括了各种事务,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凸现楚人的个性,做事风格或楚人对秦人的种族仇恨的一种描述。

抛砖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