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自我认同

当幼儿十八个月大,你会发现,他的行为表现截然不同以往,他开始有自我的意识,开始对你说「不」,你发现他的独占性变强了,他有时粘你粘得很紧,但下一刻钟,他可能又跑得不见人影,百唤不回。

在本书的这个单元,我们将告诉你如何协助孩子发展自我意识——让他认清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当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他将经历与父母疏离的忧虑、在「独断」与「独立」间徘徊的困惑,和适当的社交表达等问题,这些成长中的难题,都有待父母陪着孩子一一去克服。

在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他开始明辨你我的差异,并认清自己的能力及可能的作为;在同时,你也必须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财物。

最后,当孩子开始有反抗的行为,和你唱反调,或开始显露出固执的行为时,父母应以谅解代替苛责,协助、支持孩子克服建立自我时期的种种挑战,帮助他建立一个明辨是非、尊重他人且独立自信的人格。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疏离的忧虑⊙

幼儿的行为

你发现蹒跚学步的宝宝大了不少,但有时他粘人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不愿让你有一刻离开,只要你走出他的视线,他马上大叫大闹。不论你到哪里或做什么事,他都寸步不离地跟着。

有时,前一刻钟你才跟他说好让他自己玩玩具,但你前脚才离开,他马上大声尖叫,过来紧紧抱着你的腿,说什么也不让你走了。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幼儿的想法与感觉

妈妈对我好极了,她喂我吃奶、陪我玩,有时还抱我、亲我,让我觉得好快乐;我也长大了 !现在我会走路了,可以不用一直让大人抱,有时我会走离妈妈的身边,去看看其他的东西,可是,当我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时,我会大哭大叫,因为我害怕,担心自己找不到她。

妈妈离开我让我很恐慌,如果是我自己走离妈咪的,我会觉得好点,但如果妈妈没留在我走离她的原地,我回来会看不到她,于是我担心;她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不见了?我的恐惧感又升起了------我大声尖叫,如果妈妈出现了,我要紧紧抱着她,再也不让她离开我的视线。

如果能一直听到妈咪的声音,我会觉得好点,我可以循着声音去找她,然后一直跟着她,再也不让她离开我半步。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这有什么意义

当孩子再襁褓期时,他从不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于母亲之外的个体,他觉得自己和妈妈的手、妈妈的臂膀及胸膛是共生的,他几乎不会离开过妈妈温暖的胸怀和那熟悉的味道。对婴儿而言,他和母亲是一体的。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视线里除了你,也多了一些其他陌生人,他知道你是最值得信赖、最懂得照顾他的人;在充分的信赖感已建立的前提下,孩子开始探索陌生的世界,他将离开你,但一次他只愿做一点点尝试。

当孩子跨出走离你的第一步,那是一种健康的象征,证明他对原来的环境有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并开始认知你和他的差距,于是他冒险地踏出一步。

孩子开始了解,没有你,他还是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这种认知令他兴奋,也令他害怕;他想独自尝试去探索新世界,就肢体而言,好像行得通,但事实上,他无法脱离在精神上对大人的依赖。

于是,他走出去,但他无法忍受你脱离他的视线之外,所以,他又走回来,如果你未在原地等候,那将造成他的另一种恐慌,于是,他 声尖叫。

从孩子的观点来看,你们之间躯体的分离,如果能由他采取主动,他会觉得安心多了,毕竟他还保留了选择「不」(分离)的权利,这种感觉对他来说是种保障。

所以,对两岁的孩子而言,若想让他不粘人,最好是父母先采取「固守岗位」政策,当他有了信心,知道父母会随侍身侧,他将更主动地追寻独立的自我,并建立更完整的自我意识。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你应该做的事

给孩子永远的情感支持

当孩子尝试踏出离开你的第一步时,给他肯定与支持,告诉他:「尽管去!这屋子里都是安全的,而妈妈也一直就在旁边陪着你。」

如果孩子 步不前,或离开不久又马上回来,安慰他:「没关系!你可以一直在妈妈身边,来,手给你牵着。」

给孩子离开你的权利

让孩子享有离开或留着的主动权,让孩子自己觉得怎么做。这种自主权将有助于其独立人格及责任感的培养。

订下一些规矩

迟早,你会对孩子不断「抱大腿」的动作感到厌倦,这时,你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我必须离开一会儿,你要坐在这张高椅上吗?这样你可以一直都看得到我,或者,你要自己玩一会儿积木?两种方式,妈妈都不会离你很远。」当你给孩子选择权时,他也得到了掌控自我的权利,如此,他较可能去展现自己理性、成熟的一面。如果这招不管用,孩子依然吵闹不休,当你必须要离开时,你还是得离开,这时,你可将孩子放在婴儿车内, 行离去,但尽量将孩子拥在看得到或听得到你的地方,态度坚定,但不要太严厉,亦不要责备孩子。

当事情处理好,你再回到身边时,温和地告诉孩子:「看!妈妈不是回来了吗?妈妈只是必须离开一下子而已,现在妈妈又回来陪你了。」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训练孩子适应暂时地分别

在这个时期的小孩很不原意见到你的离去,但有时你又不得不走。当你必须离开时,请以坚定稳健的步伐离去,勿 疑徘徊,告诉孩子:「妈妈必须出去处理一些事情,阿姨会过来陪你,别忘了告诉阿姨―――在冰箱。再见!妈妈很快就回来。」然后迅速掉头离去。

两岁孩子的哭声的确惊天动地,也颇让人不忍,但若你能加快离去的脚步,就也能缩短他嚎哭的时间;而你的速去速回,可帮助他熟悉这种模式,认清虽然你不会离开,但你一定会回来的事实,减少他惟恐失去你的不安感。

◆即使孩子看不到你,尽量让他听得见你

特别是有时你只是去上个厕所或洗澡,而孩子当场就在浴室门外嚎啕大哭了起来;这时,你可继续和他说话,告诉你正在进行的动作,这种方式通常能满足两岁孩子,使他安心。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你不应该做的事

◆别摒拒孩子

有些父母无法处理自己面对孩子离去时的情绪,因此会说出一些意气用事的话语,如:「好!现在你不需要妈妈了,走,跑远去,别再回来。」

即使你真的这么想,别对孩子这么说。有这种感觉的父母,通常是自己有过不愉快的童年经验,在还未准备好独立时就被强迫独立,因此,又将此种受伤的情感转移到下一代身上。

当你将此种愤恨的情绪发泄在下一代身上时,你不会变得更快乐;但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童年的阴影,给孩子健康而自在的成长空间,你将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孩子,你慢点,爸妈会永远支持你

别过分保护孩子

当父母过分粘着孩子时,你是在制造孩子独立成长的障碍;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将传达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别乱走,只有妈妈身边才安全,其他地方都是危险的。

种种阻吓语,诸如:「小心!你会受伤。」或「过来,妈妈保护你。」这种言词造成了孩子对外界不必要的恐惧,而养成其长大后事事萎缩的习惯。

别用言词恫吓孩子,让他自在地去 ,如果环境中真有危险,以行为帮孩子撤去危险物,而不要用言语恐吓他。

别做出强制拉回孩子的动作

当孩子往外走或往外爬时,别从后面拉住他,甚或拉回他,这种动作即使只是逗着孩子玩,都会使他产生挫折感,孩子无法理解这只是游戏而已,相反地,他会将之解释为父母反制他离开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