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祕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發現工業化學品氯氟烴類化合物(CFC,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氟利昂)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其直接後果,就是南極上空出現了不斷擴大的臭氧層空洞。臭氧層是富含活性臭氧的平流層區域,能夠有效過濾紫外線。如果沒有臭氧層的防護,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會全部到達地球表面,並破壞人體DNA,最終可致皮膚癌變。

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作為製冷劑、發泡劑等,氟利昂曾廣泛用於冰箱、滅火器、泡沫聚苯乙烯等領域的生產過程。認識到氟利昂嚴重的環境危害後,各國迅速採取了有效的補救措施。1989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生效,全球範圍內氯氟烴的生產、使用逐漸被禁止。作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國際環境協定,《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生效使得大氣中的氯氟烴含量逐漸減少、平流層的臭氧含量緩慢增加,南極臭氧層空洞的面積也在本世紀緩慢縮小。根據NASA科學家的估計,如果各方繼續嚴格遵守協定,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臭氧層將完全恢復。

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這張來自NASA的圖片反映了此前30多年間南極臭氧層空洞的變化情況

環球科學(huanqiukexue.com)發文稱:研究發現,近年來,一類氟利昂(CFC-11)的濃度出現了反常的變化趨勢,這意味著某些人正躲在陰影中違規生產這類汙染物。而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在氣候環境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臭氧層空洞的好轉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好消息。然而,一篇發表於最新《自然》雜誌的論文卻為臭氧層的恢復蒙上一層陰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監測發現,作為氟氯烴家族中最主要的汙染物之一,大氣層中氟利昂-11(CFC-11,一氟三氯甲烷)氣體濃度近幾年出現了意外的變化趨勢,這一變化很可能會減緩恢復大氣臭氧層的進程。他們認為,這是由於某地存在違規的CFC-11氣體排放源,而這個新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

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北半球(紅色)和南半球(藍色)氟利昂-11實際濃度與預計濃度(灰線)下降趨勢比較

這項研究為CFC-11的秘密生產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至於排放的源頭究竟在哪裡,該研究不足以指出確切的地點,但結合與之相關的HCFC-22排放記錄以及他們建立的模型,研究團隊鎖定了大致範圍:東亞地區。

在上世紀80年代氟利昂使用的高峰時期,人類每年向大氣中釋放350,000噸CFC-11,而《蒙特利爾協定書》簽署後的21世紀初,這一數字顯著下降到每年54,000噸。如果東亞地區每年新增6,500至13,000噸CFC-11排放,足以改變NASA目前觀測到的臭氧層恢復趨勢。

誰在偷偷生產氟氯昂?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南北半球CFC-11濃度差距的變化

“作為三種濃度最高、壽命最長的氟氯烴之一,自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協定生效以來,這是其排放量首次出現持續增長,”在論文中,Montzka等人寫道,“總體而言,根據當前趨勢對未來CFC-11排放量和濃度的軌跡估計表明,臭氧層的恢復過程將會延遲。”

這會要求各國跟蹤本國內氟氯烴的生產情況,並向監督《蒙特利爾協定書》執行情況的聯合國小組報告準確的排放量數字。為此,Montzka團隊謹慎地提出了這個可能會引起爭議的結論。他們表示,由於測量網絡還不夠完善,無法指明特定的國家。儘管如此,該研究認為,嫌疑人名單並不長,相關國家需要儘快查清並關停境內的非法工業活動,以維護《蒙特利爾協定書》。

“需要澄清的是,CFC-11的濃度依然是在下降的。”Montzka說。如果新的排放源很快消失,他說:“它並不會給臭氧層恢復進度帶來任何影響。我希望隨著我們發表的這項研究引起足夠的重視,會有人站出來努力查清這些額外CFC-11氣體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