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明星願意上《吐槽大會》,讓別人去吐槽挖苦?

操碎一顆鍵盤俠的心

按理說,明星對於有損形象的節目是有抗拒情緒的,但《吐槽大會》卻深挖了這些“有損形象”的點,讓明星們直面這些槽點。當然,明星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願意上這個節目,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從《吐槽大會》是一檔什麼節目說起。《吐槽大會》由笑果文化製作,而這笑果文化,就是那《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團隊,他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美式脫口秀節目,而《吐槽大會》無疑沿襲了這一基因。明星在《吐槽大會》當面接受吐槽和挖苦,其實就是脫口秀的節目風格和模式決定的。

互聯網時代,明星被要求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太過高冷不得人心,只有多與粉絲互動,用互聯網語言說話,才能說到觀眾的心坎裡去。而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直面自己的負面評價,並以高情商回應。哪個明星行走江湖沒有幾個槽點呢,與其被觀眾在網上胡亂吐槽,還不如在節目臺本引導下將“吐槽”化為己用。

比如打響頭炮的李湘,就直面了“老公吃軟飯”、“全家都很胖”、“過氣主持”等評價,這不僅接地氣,還能洗白,而節目本身的熱度——13億的總播放量,也能為明星帶來好處。

表面看起來是被吐槽挖苦,其實是一場以喜劇脫口秀為表演形式的大型喜劇演出,而演出,當然是明星應該做並且得心應手的工作。


娛樂硬糖

《吐槽大會》至今已播完兩季,說實話個人感覺第二季不管是主咖槽點還是吐槽笑果,都不及第一季來得驚豔。但與其他很多綜藝比,它還是很好笑的。畢竟有張紹剛、李誕、池子、王建國、龐博等“釘子戶”在,能保證一定的吐槽質量。而且這季明顯關注度高了,每集都能上幾個熱搜。

至於為什麼明星願意參加《吐槽大會》,就像它的slogan說的“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

首先,社會導向變了。

這是個全民娛樂的年代,自黑與懟人已經是大家習空見慣、樂此不疲的事情。明星已經不再是被捧得高高在上的不可觸碰的存在,而是走下神壇,可以有缺點可以與大眾零距離。能擺脫一片吐槽聲到現在紅得發紫,楊冪的自黑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對於壓力越來越大的現代人,能看到明星有勇氣走出來接受一眾嘉賓的吐槽,不可謂不是一眾別緻的解壓方式。

其次,吐槽有尺度。

吐槽並非一味的人身攻擊或謾罵,而是在雙方默契下的互懟。節目都是有臺本的,兩季看下來很多嘉賓的很多眾所周知的點,都未在節目中提及。可見能說出來的都是明星認可的。尺度辣麼大如曹雲金,啥都能講:雲字被收回、保留髮票、抄襲網絡熱門段子……也是可遇不可求,所以那期真的是從頭笑到尾。

再次,明星接受度。

最後,期待《吐槽大會》第三季。


in圈兒思聽大果子說

《吐槽大會》作為一場脫口秀節目,經常會邀那些明星嘉賓參與其中,互相調侃、說段子為樂,其口號就是“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

而這個節目標榜要“優雅的吐槽”,其實也是為自己定性,就是要以彼此尊重為底線,不要把吐槽演變成罵街。

明星們都願意上《吐槽大會》,其實也算不上讓別人吐槽挖苦,人都有面子,也需要面子,但是架子不能太大,要做到平易近人,才有人喜歡,而明星都是需要別人捧場的。

其實上《吐槽大會》對於那些半紅不紫的,或過氣的明星,特點是因為某些歷史事件而導致失去人氣的明星,都有很大的好處。這等於給了他們一個重回公眾視野的機會。就像周杰,也許很多人都不記得他當年的那些事了,只記得他在演了《還珠格格》之後,不知怎麼就沒聲沒息了。

而其實翻開那些歷史事件就會發現,他當年很大原因是因為脾氣不好,打了人引起公憤,才被封殺的,而後來雙曝出他在拍攝《還珠格格》時常常欺負蘇有朋的那些事,更令他的形象雪上加霜。所以上《吐槽大會》,把自己這些人被當作表情包的那些事拿出來調侃,對於增加他的人氣,改變一下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這些都是有好處的。

而像被封為“咆哮教主”的馬景濤,能夠上《吐槽大會》更是機會難得,然而他那期卻捅了大簍子,讓人笑掉大牙,也是意外。

我在之前關於馬景濤的問答題裡就有說過了,馬景濤那期有些失控,一方面是因為他當時的確的過度緊張而盡出洋相;一方面也是主持人張紹剛對於現場的掌控力不夠。

而明星能夠駕御得了這類需要才華的搞笑節目也是個問題,很明顯馬景濤就不適合這種節目。上這類節目需要明星們能夠放得下架子、玩得起;更需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夠。


壹條電影

古語有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電視綜藝節目而言,這句古語同樣適用。如果說,前十年綜藝節目的製作源頭還掌握在各大衛視手中的話,那麼剛剛過去的2017年真的可以算作是網絡綜藝崛起的元年了。

綜藝節目中,咱麼再細分一下,在脫口秀節目領域,前有馬東蔡康永高曉松三駕馬車組成的《奇葩說》,而今最大的黑馬應該是張紹剛李誕池子新鐵三角組成的《吐槽大會》了。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是吐槽大會的口號。沒錯,首先是門手藝。手藝是什麼意思,局長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有技巧的,並經過長期訓練而形成的。別看,吐槽大會上那些個明星嘉賓一個個吐槽起來滔滔不絕,犀利毒舌,收放自如,似乎是讓所有人都下不來臺,實際上,一切都是有臺本的,那些吐槽的段子都是事先寫好的,李誕、池子還有其他人都是《吐槽大會》幕後的寫手,而那些吐槽的臺本之前都是排練過的,也就是說在節目正式錄製之前都是嘉賓們所眾所周知的,而明星嘉賓們臨場表現出來的驚訝也好尷尬也好,都是舞臺效果節目效果。再換句話說,一切都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當然像其中一期馬景濤的表現,那是真正的失控了,不過那也是唯一的一次。

既然是可控的,也就是說,所有吐槽的內容,都是被至少明星嘉賓們認可的。這就解釋了其中一部分明星們為什麼願意上這檔節目的原因之一。

其二,笑對需要勇氣。現在的社會已不是十幾年前的娛樂圈了,在全民都流行自嘲自黑的年代,明星們往往也不再適合永遠端著自己的偶像包袱,那樣只會讓自己顯得不接地氣,更何況現在這樣的互聯網時代,明星們對網絡上那些吐槽自己的段子,都習以為常了。

反過來,借這種吐槽的氣氛,引起網民和粉絲的關注,同時在吐槽中直面自己身上的槽點,有時候不僅不會掉粉,反而會讓很多人路轉粉或是黑轉粉,這對那些漸漸已經過氣的明星而言,無不是鹹魚翻身的一次機會。

上述兩種考慮之下,加上《吐槽大會》本身高流量高關注度,那些明星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大牌情報局

明星們願意上《吐槽大會》這個節目,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有助於自身知名度和受關注程度的提高,另外一方面,這檔節目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吐槽”。在我們的印象中,吐槽就是揭短,但這個節目中的吐槽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吐槽。

《吐槽大會》自開播以來,受到大眾的極大關注,這個節目幽默風趣,笑點很多,深受觀眾喜愛,播放量也非常驚人。明星們自然希望通過這個節目,更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以保證自己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這對他們實際上就是一個為自己打廣告的機會。既得到出場費,還為自己做廣告,兩全其美。有些原本不是很紅的圈內人士,通過這個節目爆紅。而一線明星們,也可以通過這個節目宣傳自己和自己的作品,無異於一場聲勢浩大的推介會。有這樣的節目,這樣的機會,明星們當然趨之若鶩了。

再說,這個節目並不會真正去揭明星們的傷疤,去戳明星們的短處,而是通過調侃戲謔的方式,講一些發生在明星們身上的趣聞,不但無傷大雅,反而會改變明星們原本在公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讓明星們更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換句話說就是給明星們臉上貼金,讓他們的形象更完美了。

以上就是我對明星們積極參加《吐槽大會》這檔節目原因的分析,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可以一起討論。


在水一方800206

透過現象,看本質,真的是吐槽嗎?與其說叫吐槽大會,不如說叫辯解大會,洗白大會。表面是吐槽,實則明貶暗捧。總結一下明星參加的原因。

第一,曝光度。吐槽大會,不得不說,節目題材新穎,陣容不錯,又是如今流行的喜劇脫口秀節目,它的誕生,註定火爆。而且槽點很多,話題不斷,這對這些混跡娛樂圈多年的明星來講,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特別是過氣的明星。



第二,洗白。既然是吐槽大會,肯定是找有槽點的明星,他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曹雲金,周杰,李小璐等等。曹雲金關於和郭德綱的師徒之爭,周杰的表情包,和林心如的接吻事件等等。一個收視和點擊都不錯的節目,靜靜地讓觀眾看著自己無所顧忌的為自己辯解,多有吸引力的一件事。


第三,給錢。一個既能增加曝光度,既能專門寫稿為自己洗白,又給勞務費,點擊還註定不錯的節目,讓這些過氣的明星們怎麼拒絕呢


火星生命

為什麼有很多明星樂意上吐槽大會,首先要知道吐槽大會這個節目是宗旨。吐槽大會是在脫口秀的文化上加入自嘲跟吐槽別人。

自嘲這個事情,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能自嘲者必定是智者,所以現在的人都不懼怕自嘲。

而發生在明星身上,最先將自嘲自黑這件事發揚光大的就是楊冪了。不可否認,楊冪是一個情商十分高的女生,不懼怕外界的任何眼光,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是非常機智,十分幽默,可以說,楊冪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當年的楊冪被黑得不行,但是她從沒在微博上做任何的抱怨,相反是在一次天涯的訪談上,勇敢面對那些黑她的人,將那些所謂的“黑點”一一剖析。

沒想到這波自嘲自黑卻讓楊冪圈了非常多的粉,大家紛紛覺得這個女生不但大氣而且情商高。這是一條鋌而走險的路,沒想到卻成功了。

之後的楊冪甚至在婚禮前夕還拿自己的“臭腳”來自黑,更是讓人好感倍增啊。

所以,有楊冪珠玉在前,很多明星都覺得自黑其實是一種化解他黑的辦法。比如娜紮在做直播時,有網友攻擊她“長得醜”,她說“我醜你忍著,噁心你就去吐”,這一波也是反駁得漂亮。

光明正大地面對黑粉,面對爭議,吐槽大會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讓明星以“高情商”的樣子面對觀眾的平臺。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應該都是有臺本的。

比如說王嶽倫雖然是導演,但是導的戲都是爛片,名氣還是因為帶自己的女兒上真人秀而累積起來的,而且娶李湘的時候一直被說是靠老婆上位,壓根就是吃軟飯之類的。

對於一個男導演來說,這些算是犀利的吐槽了,但是王嶽倫用憨厚的表現讓所有的觀眾對他好感倍增,可以看出王嶽倫是一個十分溫和的人,面對嘲諷,他不但坦然面對甚至是大度自嘲。這一波操作讓大家看到了李湘真的沒有嫁錯,一個女強人嫁給了一個脾氣溫和的男人,所以才能養出王詩齡這樣高情商又懂事的女兒。

由於有節目組的把控各種問題,場下的嘉賓也不敢隨便吐槽,臺本都寫好,所以很多明星去上這個節目其實是十分放心的。吐槽李小璐靠甜馨其實側面也只是說明甜馨很紅,且非常招觀眾的喜愛。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明星喜歡上吐槽大會的原因了。不損毫髮又可以增進人氣,何樂不為呢???


波比的碎碎念

現在網絡上被黑與自黑已經成了一種流行,而不再是單純的壞事了,玻璃心是混不了娛樂圈的。

最早發現這一點的應該是鳳姐,人家就是把自己的缺點放大到極致,供萬千網友去黑,黑到最後網友還是在家摳腳,人家被黑紅了。從一個矮矬窮變身混到美國去淘金了,現在還成了知名大V,有知名度就能變現。一個靠賣醜賣傻的女子,就能賺到你一輩子賺不到的錢,這就是娛樂社會。



所以,明星都不怕被黑,怕的是沒人關注他。明星沒人堵,不如回家賣紅薯。



《吐槽大會》很好的抓住了這些特點,讓明星直接參與到黑與被黑的過程中來,同時又通過幽默的方式避免尷尬和真正的傷害。這樣既能吸引大眾的目光,同時又是不是體面的自我保護:網友們你們黑我咋了?我自己都能這麼自黑,你那點黑料我都不怕。



而且《吐槽大會》最精明的一點,就是他會繞過所有真正的黑點。比如李小璐場不會談pgnone的事,林丹場也不會談出軌的事,真正有違道德的黑點是不會拿出來談的,反倒是反反覆覆說一些無傷大雅的帶有娛樂性質的事,比如馬景濤咆哮帝啦,李小璐年紀大之類的。



所以這所謂的吐槽挖苦實際上帶有洗白的性質,這些無傷大雅的缺點反而掩蓋了真正的道德問題,又能積攢人氣,又能落個開的起玩笑的好口碑,何樂而不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美國版本的《吐槽大會》,那才是真正的犀利呢,國內版對比而言太純潔了。


娛樂輕閱讀

答友會問這樣的問題,可能首先還是對於“吐槽”這件事太過認真,或者看得比較負面。但如今是一個信息娛樂時代,娛樂新聞日新月異,壞新聞總好過沒新聞,否則作為一個藝人很快就會令大眾感到陌生,如同當年春晚小品曾說過的“電視劇演員能管上電影演員,為什麼呢?因為電視劇演員天天能看到,電影演員則不行”,而如今,參加綜藝的藝人則顯然是最易得到觀眾歡心的一群人。

而且,不要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內地的所有綜藝都是有劇本的,無論是《奔跑吧兄弟》這種遊戲類綜藝,《演員的誕生》這種競技類綜藝,或是《吐槽大會》這種脫口秀綜藝。所有的吐槽點其實都是事先和藝人溝通好的,每個主咖來到《吐槽大會》其實期待的都是為觀眾展示一個更好的形象。尤其是第二季,在影響力更大,請來的主咖涉及到的層面越來越寬,吐槽的尺度卻明顯更加收斂了,整個第二季真正在吐槽狀態下刺到我的只有最後一場,陶晶瑩吐槽袁惟仁的那些。雖然第一季的尺度也不算大,但也要好過這個許多。

綜上,對於參加《吐槽大會》的藝人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因此,當然會有很多人喜歡上這個節目,甚至《吐槽大會》對其中一些人還有洗白的作用。


香港電影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做過不妥善的地方,更何況經常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明星,或多或少有些所謂的“黑歷史”、緋聞。越藏著,大家會越好奇,導致出各種猜測,甚至不受控制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那麼來到《吐槽大會》,被李蛋、池子等人用幽默、風趣的段子講出來,讓大家一笑而過,這件事就算翻篇了。

不僅解除了大家對自己某些方面的誤解,還會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喜歡上站在臺上毫無保留真實的自己。因為不想讓誤解變成誤會,希望大家認識一個真實的自己,所以越來越多的明星有勇氣願意上《吐槽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