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養寇自重

臥薪嚐膽的故事家喻戶曉,越王勾踐服侍吳王夫差去了吳國,將國事託付給范蠡文種兩位大夫,因嘗糞獲得夫差信任回國後勵精圖治,終於趁著夫差領兵北上會盟諸侯之際,一鼓作氣滅了吳國,范蠡這時候瞧出不對勁了,勾踐滅了吳國恐怕就用不到他們了,乾脆攜西施歸隱,臨走前勸告文種,文種不以為意,滿心以為自己是助勾踐成就大業的功臣,沒想到勾踐轉手就把他給殺了,文種悔不聽范蠡之言。

聰明人養寇自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今不變之理,君王御下大都如此,用得著的時候就倚重大臣,例如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用不著了就廢為淮陰侯。不過不光君王是聰明人,大臣們也跟著學聰明瞭,《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帶著一干文官和兩千老弱殘兵駐守西城,司馬懿領三十萬大軍殺奔而來,為什麼諸葛亮坐在城頭彈了一曲就把司馬懿給嚇退了呢?

聰明人養寇自重

司馬懿老謀深算,就算看到城門大開,派一員將領進城查看也無不可,但是明明擒斬諸葛亮這一蓋世奇功就在眼前,司馬懿卻視而不見,這是為何?其實司馬懿自己也知道曹魏對自己並不信任,後來書中大將軍曹爽派幷州刺史臨行前刺探司馬懿就能知道,司馬懿心裡明白,要是把諸葛亮給抓住,固然建功立業,更多的卻是功高蓋主,何況沒了諸葛亮,自己還能領兵麼?

聰明人養寇自重

這就是名將的聰明之處了,他們懂得養寇自重,朝廷有心腹大患的時候才用得著統兵大將,要是天下安樂,就是白起王剪,廉頗李牧這等名將,怕也只能解甲歸田,哪裡能有領兵作戰的機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