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一劑治癒現代“焦慮病”的良藥

《棋王》|一劑治癒現代“焦慮病”的良藥

我有時候會想象如果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你那麼喜歡看文學,文學有什麼用,能當飯吃麼?”我該怎麼回答。

我可能會回答:“這是愛好啦,沒什麼用處,就是純粹的喜歡。”

但這樣的回答總感覺有些不對,喜歡一樣東西一定是給了你一些“正反饋”才能使你持續堅持下去的。

那文學給我的正反饋是什麼?我一直說不清楚。

直到最近看了阿城的《棋王》,我感受到了一股來自文字的力量,將我從日常焦慮的泥淖中一把拉出,讓我站在堅實的土地上,認真生活。

1

在前往鄉下插隊的路上,作者遇到了棋王王一生。

因為走的時候沒人送,作者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王一生找到作者,嚷著要和他下棋,作者正煩悶著,就說:

“你沒人送嗎?這麼亂,下什麼棋?”

“我他媽要誰送?去的是有飯吃的地方,鬧得這麼哭哭啼啼的。來,你先走。”

王一生帶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就這樣顯示出來了,沒有文青的傷春悲秋,在任何時候都想要下棋。

在王一生的眼裡,這個世界分兩類人,自己和別人;因此,他總喜歡說“你們這些人”。

你家道尚好的時候,有這種精神壓力嗎?有,也只不過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饞。饞是你們這些人的特點。

“你總在說你們、你們,可你算什麼人?”

“我當然不同了。我主要是對吃要求得比較實在。唉。不說這些了,你真的不喜歡下棋?何以解憂,唯有下棋。”

“你有什麼憂?”

“沒有什麼憂,沒有。‘憂’這玩意兒,是他媽文人的佐料兒。我們這種人,沒有什麼憂,頂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知青去鄉下插隊,每個月有20幾塊錢的收入,還管飽飯,可作者心中總有些不痛快,因為鄉下沒有電影可看,沒有書可讀。

王一生看著作者,搖搖頭說:“你們這些人哪!沒法兒說,想的淨是錦上添花。人要知足,頓頓飽就是福。

作者被王一生教育了,他開始後悔用電影和書來表達對生活的不滿,好像生活一切都如王一生所說的那樣好。

可我隱隱有一種慾望在心裡,說不清楚,但我大致覺出是關於活著的什麼東西。

“是呀, 你覺得一切都好,幹嘛還要下棋呢?下棋不多餘嗎?”

“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麼都忘了。待在棋裡舒服。就是沒有棋盤、棋子兒,我在心裡就能下,礙誰事兒啦?”

王一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別人追求的那些東西,他似乎不那麼感興趣,例如財、名、妹子以及電影書籍等娛樂。

王一生有一種特意功能,只要能下棋他就滿足,也絕不隨大流

這要放到現在,就是一個寢室6個人,5個人在開黑打LOL,剩下那個人在那下象棋。

2

要用文字描繪一個人物,除了他的現在之外,還要加上他的過去。

王一生的母親據說解放前是窯子裡的,後來被人看上做了小,但是買她的那個人欺負她,讓她當老媽子還打她,後來她就跟人跑了。

幾經輾轉,才跟了他現在的這個父親。

王一生在幫母親疊印刷廠的書頁子時,偶然發現一本象棋書,他從這本象棋書裡看出了門道,然後就自學象棋並跟人去到處練。

像很多的普通人一樣,王一生的愛好和學業產生了衝突(在他母親眼裡)。

王一生的老師見王一生棋下得好,就送他一副象棋,王一生把象棋拿給他媽看,他媽說:

“唉,這是善心人哪!可你記住,先說吃,再說下棋。等你掙了錢,養活家了,愛怎麼下就怎麼下,隨你。”

可王一生的母親未見到王一生掙錢就走了,去世之前對王一生說了這麼一段話:

“這一條街都說你棋下得好,媽信,可媽在棋上疼不了你。你在棋上怎麼出息,到底不是飯碗。媽不能看你念完初中,跟你爹說了,再怎麼困難,也要念完。

高中,媽打聽了,那是為上大學,咱們家用不著上大學,你爹也不行了,你妹妹還小,等你初中唸完了就掙錢,家裡就靠你了。

媽要走了,一輩子也沒給你留下什麼,只撿人家的牙刷把,給你磨了一副棋。”

說著,就叫王一生從枕頭下拿出一個小布包來,打開一看,都是一個小點大的子兒,磨得是光了又光,賽象牙,可上頭沒字兒。

我不識字,怕刻不對。你拿了去,自己刻吧。也算媽疼你好下棋

。”

讀到這裡,王一生哭了,我作為讀者,也繃不住哭了。

阿城就用這麼短短一段話,就勾起了我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被歲月積澱下來的情感。

真正厲害的作者,善於在平凡的文字下埋藏具有海嘯般力量的情感。

王一生的母親為了生計,整日操勞,終於染上重病,她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因此去撿了人家的牙刷把,拿來磨棋子。

可以想象,王醫生的母親花了多少的時間、心思,用怎樣堅強的毅力,最終才把棋子磨好。

這些棋子的光滑程度,賽象牙,一方面是因為王一生的母親心靈手巧,花了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寓意著王一生母親賦予棋子比象牙更珍貴的紀念價值。

最最關鍵的是,她不支持王一生下棋,但她卻為王一生耗盡心力磨棋子,這代表了最純粹的母愛,撇開了生計的物質因素。

3

即便在那個物質荒蕪的年代,人們還是會舉辦象棋比賽。

王一生雖然沒參加過什麼正經比賽,但是他的名氣因“棋呆子”的各種有趣事例而變得十分響亮。

很多好友都勸他去參加一場大型棋類比賽。

但是當比賽快要開始時,好友們卻沒在花名冊上看到王一生的名字。

好友腳卵(倪斌)特地用他父親的一副明朝留下來的棋作為禮物送給書記,替王一生走後門,王一生聽說後,卻死活不肯參賽了。

“那是他父親的棋呀!東西好壞不說,是個信物。

我媽留給我的那副無字棋,我一直性命一樣存著,現在生活好了,媽的話,我也忘不了

倪斌怎麼就可以送人呢?”

王一生雖然沒去參加比賽,但是他平常愛下棋,苦於沒有對手,這次的大型比賽正好幫他篩選找對手,所以他決定去登門拜訪比賽的前三名。

腳卵立馬領來了兩個人,分別是比賽的第二、第三名。

聽說有人那麼狂,許多參賽者都要來和腳卵一較高下,王一生於是就和九個人同時下棋,看熱鬧的人非常多,不用人組織,大家都紛紛為這場賽事做志願者。

漸漸的,王一生贏了八個人,只剩下一人了。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支在膝上,鐵鑄一個細樹樁,似無所見,似無所聞。

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髮中,久久不散,又慢慢瀰漫開來,灼得人臉熱。

最後的那個人,是一位年長的老者,他原先不露面,現在親自走到賽場求和來了。

經此車輪戰,王一生精疲力竭,最後他在眾人攙扶下離場。

王一生盯著作者手中的棋子(比賽前怕出什麼事交給他保管),“哇”的一聲吐出了一些粘液,嗚嗚地說:“媽,兒今天....媽——”

不做俗人,哪兒會知道這般樂趣?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裡面,識到了,即是幸,即是福。

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

在小說最後,作者用上述這段話作為結束語,對應了前文的“活著的慾望”。

而全文所寫的關於活著的慾望,於王一生而言是下棋,於作者而言是看書看電影。

自己熱愛的愛好,是除了衣食住行之外靈魂真正得以安歇的載體。

4

在21世紀的今天,物質大繁榮,內容氾濫,很少有人能有真正熱愛的愛好。

因為孤獨,大家的玩樂都是跟著周圍人的潮流而走的。

你在看抖音,我趕緊也去下一個。大家都在玩吃雞,我也來加入吧。

很少有人能從一而終的跟著一個愛好走,不被周圍的人影響。

人,要對另一個人產生深刻的情感,並不是一眼就能決定的,一見鍾情那是見色起意,只有經歷過時間的洗禮,彼此陪伴,彼此依偎,才會有深刻的情感。

人,要對一件事產生深刻的情感,亦需要經歷生活的考驗,時間的灌注,經歷心中燃起的熱愛之火的鍛造,永遠保留著三分鐘熱度的高溫。

阿城塑造的王一生,摒棄了人間的諸多繁華,在溫飽之外,只抓住了一點:

象棋。

現代人的焦慮,很大程度上在於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以及特喜歡橫向比較!

和自己同齡的人正“閃閃發光”,在朋友圈曬著熱帶的五星級酒店,然後再來一張妹子背影。

亦或是發張帶車的旅行照,然後再發美食照片。

看著人家的高檔生活,再對比起自己的窮酸日子,各種焦慮如石頭般壓在心上。

倘若再想想北京一個地下室要賣一千萬,想想自己的工資,那真的是要扎心了!

如果將王一生放到現在,可能會去開個直播下象棋,或者做個象棋的自媒體號,然後參加各大賽事獲得很多的獎項。

所以,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的人在現代是不會缺錢的。

矛盾的是大部分人都隨波逐流,這樣做做那樣做做,沒法對愛好的投入程度沒法達到如王一生那般,亦或是對自己的事業不夠認真專注,然後再去羨慕朋友圈的圖片,羨慕同齡人,心中再產生許多焦慮來。

而《棋王》就如一劑治癒焦慮的良藥,阿城通過簡單樸實的文字,描繪了棋王對於下象棋有著怎樣的天才,怎樣的熱愛,最後怎樣的勝利,看著這些,我的內心獲得了安寧。

對於那些我想要的,都可以通過熱愛、專注、執著、堅持來獲得,而當你將自己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業當中時,“求而不得”所帶來的焦慮感便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