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偷了家裡的錢,該怎樣教育”:看完文章後再說好嗎?千萬!

提前不教育,事發後放縱應激反應,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控制不住發飆的家長,才是真正的無能又愚蠢。



在後臺看到這個留言,心裡就有點吃不住勁,唯恐過度負責的寶媽衝動行事,趕忙回信,一邊寫一邊祈禱:千萬等看完我的回信再說,別急著跟孩子算賬啊!

“女兒偷了家裡的錢,該怎樣教育”:看完文章後再說好嗎?千萬!

關於孩子不經允許擅自拿錢(原諒我不願說出那個字)的問題,時常聽聞,寶媽寶爸的處理方法千差萬別。

不以為然,自家孩子拿自己家錢,算不上什麼;

警告孩子,以後不能隨便拿家裡的錢;

如臨大敵般驚慌失措:“這麼點孩子就會偷了,要不狠狠教訓,怕是以後要進監獄呢!”

不同的做法,導致不同的效果:

不重視的,有可能拿順手,逮誰拿誰;

暴打怒罵給孩子心裡埋下陰影,從此自卑怯懦,對自己沒信心,成為潛在的抑鬱症患者;

有的被父母貼上“偷”的標籤,好奇心驅使下,忍不住嘗試偷的感覺。最後,如願成為家長斷言的小偷。

親愛的家長,如何處理孩子擅自拿錢的問題,絕對不能憑本能吼打,說教了事。

最佳方法是,既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傷害孩子自尊。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私自拿錢的幾種情況:

認知達不到,以為錢就像其他物品一樣隨手可拿,不需要徵得別人同意;

看到爸爸媽媽隨手拿錢不需報備,有樣學樣;

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只好自己動手;

正面申請得不到,只好擅自拿走。

從動機上看,孩子擅自拿錢的行為,都有著可以肯定的動機。歸根結底,責任還在家長身上。一是“對錢管理不嚴”,二是“對孩子教育不到位”。

家裡的錢隨意放置,給孩子造成擅自拿錢的機會。

更主要的是,對孩子的金錢教育不到位,孩子不懂得錢是怎麼來的,關於花錢管錢,應該遵循什麼規則。

這就引出了孩子財商教育問題。

“女兒偷了家裡的錢,該怎樣教育”:看完文章後再說好嗎?千萬!

財商,是跟“智商”和“情商”同等重要的一種人生必備生存能力。只有智商情商,沒有財商,未來會成為“優秀的窮人”。明白人都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對孩子的財商教育,需要從幼兒開始,與智商情商教育同時進行。

擅自從家長包裡拿錢,很可能成為財商教育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需要家長謹慎妥善處理好幾個方面:

一是個人的權益與邊界

父母錢包裡的錢,由本人掌握,別人不能隨便支配。如果需要,一定要徵得本人同意,由本人親手遞出。家長的錢是這樣,孩子手裡的錢也是這樣。不經同意,擅自從別人那裡拿錢,就是不尊重別人,是“越界犯規”。

二是適當給孩子零花錢

進入幼兒園開始,孩子有了消費需求。風行的玩具零食,送小朋友禮物,給家人買禮物表達關愛。這些都是孩子心智成長的標誌,也是學著處理人際關係的機會,需要給孩子適量零花錢了。

如何處理手裡的零花錢,是孩子的權利,家長可以指導,但不可以越俎代庖,更不能在急用時不打招呼不歸還。當你像尊重外人那樣尊重孩子的權利,不必鄭重宣告,孩子看著你的背影就學會了守住邊界。

三是在外面不拿別人一分錢

明確告訴孩子,在家裡可以和家人商量著要錢,但在外面絕對不能隨意管別人要錢(親戚也不可以),更不能輕易拿別人的錢。哪怕你很需要,哪怕錢就放在那裡,也不能拿。這牽涉到公序良俗甚至道德法律層面。這是一條紅線,決不能越過。

四是,等孩子再大些可以引導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掙錢,灌輸“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美德,以及“偷竊”“貪汙”等負面概念,讓孩子從心裡建立道德和法律底線。

“女兒偷了家裡的錢,該怎樣教育”:看完文章後再說好嗎?千萬!

回過頭來,對於讀者反映自己12歲女兒擅自拿家長錢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先弄清孩子拿錢的原因。屬邊界模糊,一家人隨便拿錢隨便花,還是孩子的權利沒被尊重,還是需求沒被滿足,還是孩子要嘗試自由的感覺……

弄清楚之後,有針對性地解決,該給零花錢給零花錢,該定規則定規則,該懲罰就懲罰,該教育教育。

很多時候,孩子犯下的錯誤,往往來自家長的大意。或金錢管理粗疏,或財商教育不到位,跟孩子沒有太大的關係。

提前主動進行財商教育的,是智慧家長;

事發後及時糾偏彌補的,是好家長;

提前不教育,事發後放縱應激反應,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控制不住發飆的家長,才是真正的無能又愚蠢。

你是哪種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