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西遊記》中,如來和孔子的較量才是真精彩

在《後西遊記》中,如來和孔子的較量才是真精彩

孔子

在《西遊記》中,通過唐僧師徒西行取經的故事,曲折的反映出佛家和道家兩家的爭鬥。其實,相比於佛道之間的鬥爭,儒家學說與佛教之間的鬥爭,更加激烈。

《後西遊記》書中恰恰就有關於這兩家爭鬥的描寫,頗為精彩。應該說《後西遊記》的創作水平很是一般,其中關於文明天王那段描寫,對儒家、佛家諷刺意味相當濃厚,足以令人拍案叫絕!

首先,文明天王長相非常有意思,方面大耳,很有福相。奇異的是,當頭長一個金錠,渾身上下佈滿金錢。他的兩樣武器。一支筆“扯長”就變成一隻長槍。另一樣武器就更加厲害了,居然是金錢鉋,木工用的刨子就是用來刨平木料用的。文明天王手裡拿著一支筆,頭上一個大金錠,渾身上下都是金錢,也算是罵人不吐髒字了吧。他的兩樣武器寓意很明顯,首先用文筆教化,如果教化不成功,就用金錢來蕩平一切。

相比於文筆武器,金錢鉋果然厲害。不但“沙彌恰被打在頭上,當不得一跤跌倒,”

豬一戒“長嘴撤不及,打著金錢,連牙齒都打去兩個”,唐長老則是“頂著那枝文筆尚不十分覺重,轉動得以自如。”,後來,文明天王“先把自己頭上金錠取下來,放在唐長老頭頂當中”,那長老就“一時便覺轉動繁難。”文明天王看了方鼓掌大笑道:“似這等處置,便是活佛亦不能逃矣。”

在《後西遊記》中,如來和孔子的較量才是真精彩

釋迦摩尼

佛家又如何呢?

“不耕而食是賊民,不織而衣是盜人,

眼前君父既不認,陌路相逢誰肯親?

滿口前言都是假,一心貪妄卻是真,

幸然痛掃妖魔盡,快睹山河大地新。”

更是指出“豈不聞食以報功,雞司晨,犬司吠,驢馬司勞,故食之。”直指僧人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滿嘴假話,貪妄十足。在《西遊記》中,佛爺爺曾經讓人在在別人家裡誦讀經書,“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為了讓唐僧師徒順利西行,出手就是十八座金山,送給太上老君,算是買路錢。而在《後西遊》裡文明天王先以文壓人,原來那唐長老粗通文墨,果然就不覺得怎麼難受。但是,當一個大金錠壓在頭頂,當面對錢財的誘惑的時候,唐長老受不了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在《後西遊記》中這兩家爭鬥最終的結果是,文明天王被小行者打敗,歸隱。

需要指出的是,在戰亂年代,許多人為了逃避徭役、兵役,紛紛去寺院尋求庇護。寺院佔有了大量的人口、土地財富,引起統治階層的不滿,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其中,周武帝時期,強迫僧尼還俗,數量高達300萬人口。放在現在,這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吧。

在《後西遊記》中,如來和孔子的較量才是真精彩

韓愈像

到了唐代,則出了韓愈諫迎佛骨事件。

韓愈作為當時儒家學說的領袖人物,是孔孟之道的忠實粉絲,對佛一向不怎麼感冒。

到了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當時的皇帝下令把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迎到皇宮中供養三天。掀起崇拜佛教的狂潮,上至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爭先恐後,他們辭去工作,變賣家財,用來佈施僧侶,更有甚者燒指灼臂表示對佛祖的虔誠。

在這種情況下,韓愈依據自身立場,寫下了《諫迎佛骨表》,上奏唐憲宗。指出上古時期,佛教還沒有傳到中國的時候,依舊是國泰民安,君王都長久在位。到了漢明帝佛教傳入之後,歷代君王也沒得到什麼好處,南北朝時期,歷代國君“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梁武帝“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信佛、敬佛的結果就是“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因此,應該把佛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

韓愈的表章沒能阻止迎佛骨,倒是惹怒了皇帝,當時就要把他殺頭。還好當時的大臣們奮力營救,才保住了性命。皇帝下令把他貶到潮州當刺史。

在去潮州的路上,寫下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從某種角度上說,不論是儒家學說,還是佛教、道教,它們之間的爭鬥都是依附在皇權之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鬥爭逐漸平息。而且還出現了跨界交流。


比如,上面韓愈的侄孫韓湘,後來就成了八洞神仙中的韓湘子(民間傳說是韓愈的侄子)。

跨界最成功的是關羽。在儒家,關羽是和孔子並列 的武聖人。在道教,關羽是關帝聖君。到了佛教,則是珈藍菩薩。可以說是在在三教中混得最成功的一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