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清盘,投资人的钱就不会亏了吗?

P2P备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一些平台勉力合规,日夜兼程;另一些平台回天乏术,清盘或跑路。

继手握4000万风投的车贷平台沃时贷突然清盘后,又一家车贷平台泓源资本宣布清盘。

P2P平台清盘,投资人的钱就不会亏了吗?

两家的清盘公告都很苦情:公司响应国家政策,拒绝暴力催收,改为电话等文明催收后,逾期率及坏账增加、平台不良资产处置周期长,平台垫付资金压力大;线下收益减少;国家已明令禁止借款利息及各种收费综合年化不得超过24%,而公司线上资金及运营成本一直过高;考虑监管政策,整改合规成本高等。

句句在理,字字泣血。也是道出了合规高压下,很多中小平台的生存窘境。可以预见,还会持续出现一批问题平台。

从第三方数据看,2018年全国问题平台217家,其中1月69家,2月54家,3月41家,4月43家,而5月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已有10家。

这当中,一大半的情况是清盘。相比起跑路,平台清盘让投资人没那么惶恐:毕竟是良性退出,利息虽然亏了,本金至少还安全。

清盘就相对安全了吗?

P2P平台清盘,投资人的钱就不会亏了吗?

不一定哦,“清盘”今年突然在网贷圈很火,因为政策指了明路,备案通不过的,要引导清盘或其它良性退出方式。于是一些合规无望的平台,自行了断的时候,都用的清盘的名义。

但你要知道,按以往的情形讲,能直接清盘的平台很少的。而部分平台号称的清盘,实际上是出了问题后用来画饼和维稳的伎俩。这样的清盘,就等于无法提现,平台爆雷了。

那么,投资人到底该如何识别和应对清盘?

清盘,良心还是套路?

真正意义上的清盘,指的是逐步清算平台的产品,把本息提前归还给投资者,并且停止运营。

成功案例有当年的东方金钰,但因为它的借贷业务本身就是自己企业的,所以处理起来比较快。而其它的平台,既要把不同期限、不同借款人的业务都处理掉,还要自掏腰包垫付投资人的本息,所以清盘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清盘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分期兑付。

比如开头提到的沃时贷和泓源资本,待收利息清零,待收本金分2-3年退出完毕。沃时贷的方案一还更人性一点,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给付利息。

这类方式,好处是本金受到的损失比较小,坏处是资金占用的时间跨度长。

第二种是打折回购。

投资人根据投资金额分级,按级别打折归还本金。这类方式,本金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

有的平台清盘,只是找到了合适的债权接收机构,但是真实的债权还没有解决。不过对投资人来说,体现出来的是平台结算了本息,所以也算是清盘成功。

而另一些平台,在借口清盘之后,限制提现,分期兑付不兑现,甚至一些大户被迫转为股东。这类清盘,可以认为有名无实。

投资人如何应对?

P2P平台清盘,投资人的钱就不会亏了吗?

有诚意良性退出的平台,投资人可以选择等。有恶意跑路苗头的平台,投资人要第一时间尝试提现,同时准备启用针对跑路平台的一套预案:

1.搜集证据:包括自身与平台关系的证明资料,比如投资记录、交易合同、转账凭证、网站服务协议等等;以及平台相关资料,比如网站截图、公司内部照片、经营资料、管理团队信息等等。

2.组织团结:刑事诉讼有立案标准,一旦发现被骗,尽快建立维权群,尽可能集合受骗投资人,同时统计被骗金额,人数越多、金额越大、证据越充分,越利于立案。有条件的投资人,可以立即奔赴现场。去得早,老板可能因为没来得及脱身或者给一些封口费而把钱兑付了,去得晚,就真的人去楼空了。

3.冻结账户:及时向警方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可以向办案人员申请冻结平台银行账户。

立案之后,更多地是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不要胡搅蛮缠。

当然,最重要的是,严监管背景下,远离“看不懂”的平台,保守投资,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