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還不一樣在我下面打工”,怎樣用一句話快速反駁這種言論?

幼葵兒

哈哈,我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某一天我去銀行的ATM機取錢,因為排隊,就和後面的大爺嘮了起來,大爺吐槽說“你看現在的大學生,一捏一大把,還不一樣在我店裡面給我打工,現在讀大學真是沒啥用”,聽到此種評語,心想懟回去,又擔心有矛盾,就憋了回去。很快就到我取錢了,我很快把錢取玩,默默的把語言設置那個地方,設置成了“ENGLISH(英語的意思)”,大爺插入卡,只聽到大吼“這破機器是不是壞了,怎麼搞的,確認鍵哪兒去了呢?喂,小夥子,你剛剛怎麼取錢的,我現在這個機器不好使了,來幫我看看啊”,“大爺,不好意思哈,我忙,您慢慢琢磨吧,很簡單的。”

-----------------------------

轉身,感覺深藏功與名,竊喜~~~~~~~~


波波桑

按照這個邏輯,那麼我們就可以說:

小學生:“大學生,又怎樣,還不是一樣在我下面打工。”

大學生:“研究生,又怎樣,還不是一樣在我下面打工。”

研究生:“博士生,又怎樣,還不是一樣在我下面打工。”


其實,我覺得很簡單。

我上大學,就是為了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創業當老闆,很好。

但更多的貧寒學子,只能通過上學改變命運。

你沒注意,我們的大boss,主席,總理,都是什麼學歷,難道跟你一樣?

這麼說,你又是給誰打工?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


波波嘚車

我看到過一種回覆特別有勁。是在一個家庭聚會上小紅小叔一直在說上大學沒有用還不是打工,說小紅爸媽浪費錢給孩子上大學,還不如跟他去廣州打工。一開始還好,結果說了好幾遍。弄得特別尷尬。

小紅笑著給小叔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夾了菜,然後語重心長的說,小亮我真羨慕你,你把都不讓你上大學,你不用辛苦學習了,反正也不用考大學,你可以天天使勁玩。

小叔兒子小亮也小,興奮的問他爸爸,爸爸真的嗎,我可以不學習天天玩,不要上大學了,結果他爸臉色簡直了,說吃菜吃菜,然後說能考還是要考的,不上學不行。


鹿鹿媽媽

“大學生不會只往下看,跟你還是有區別的。”

“每次你廠子交稅的時候,怎麼沒見你說是大學生在你上面收稅啊。”

“所以嘛,我早就建議你招聘時標明只收中專技校生,既能省用人成本,又能進一步降低大學生就業率。果然嘴硬身體誠實?”

“當年鴻門宴上劉邦尿遁,比在你手下打工的大學生丟臉多了,趾高氣昂的項羽倒跟你挺像的……這人和事兒啊,就怕發展變化。”

“資金鍊是不是快斷了?討債公司上門了?心氣不順靠鄙視自己手下員工當精神食糧?”

“剛剛你這段話我錄音了(半開玩笑),我準備明天播放給你手下的大學生們聽一聽。”

“是在你下面呀,你高你站樓上,人低人在槽裡,所以廠子垮了人大學生跳槽,你老闆跳樓。”

“‘人傻錢多速來’的故事聽過吧?於是大學生們選擇了你這個金主。”

“大學什麼都學不到?能說出這話是因為沒上大學,大學裡能學什麼你壓根不知道。”

“大學裡學習之餘談個戀愛很正常啊,畢竟高考比相親大會篩選高效多了,你相親了沒?”

“為什麼你見到的大學生都那麼落魄,我見到的都很風光啊,大概是物以類聚?”

“本來我想推薦你去找我認識的一個導師幫你規劃一下深造路徑,看來我們認識差異很大呀,算了算了。”

“小學畢業當大老闆的,往往一邊嘲笑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邊早就屯好了孩子的學區房。”

“讀書既然這麼沒用,你兒子考第一時你給我們放半天假什麼意思?在家揍你兒子下次不許考第一?”

“我知道的上一個說這話的老闆,已經欠了3.5個億帶著小姨子跑了。”

雖然方案給了這麼多,但還是不建議直接懟回去,因為沒上大學可能是很多人一生的遺憾,能通過這種貶低大學生的方式發洩出這份遺憾帶來的痛苦,這些人就能好過一點。

幫你理清懟人思路,懟到對方不剩內褲。我是牆笑裂,歡迎關注。

牆笑裂

1,戲弄性回答:這話說的,你都是身價上億的大老闆了,不是還吃母雞下的蛋。人家大學生當你是那個會下蛋的雞🐔。

2,邏輯回擊:就是,沒上過大學就是比上過大學能力強,我要是你啊,我就把公司員工統統換成沒上過大學的,不識字最好。這樣的話,公司1年營業翻番,3年納斯達克上市,5年全國首富就是你。

3,自相矛盾回擊:您說的對,你有孩子嗎?千萬別上學啊,人一讀書識字腦子就壞了,這要是上了大學,認識一群大學蠢人,學蠢了,不得敗光你全部身家啊?最好孫子,重孫子都好記住家訓“讀書敗家,文盲興萬代!子孫如有讀大學者,必不可交託重擔!聽之汝昌,逆之汝亡!”


喵喵和嘟嘟

這個時候你就該翻出:

1、讚揚農民工的帖子

2、農民工很辛苦的帖子

3、農民工收入低的帖子

4、農民工被歧視的帖子

這種帖子滿天飛,然後告訴說這話的人,嗯,貌似沒有這麼說大學生的帖子。


瘋紙無語

事實勝於雄辯。

如果不是抬槓,還真找不出什麼可以對抗“大學生一樣在我下面打工”這句話。當然這種現象不能等同於“知識無用論”,也就是說,大學生並不代表知識。大學生是大學生,知識是知識,大學生不一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不一定是大學生。



從眼前表現來看,老闆不一定是大學生,而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是得給他們打工實習。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大學生不可避免的要給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老闆打工,這是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可以帶著所學去認識社會,而老闆不一定有機會去經歷大學深造的生活。

從長遠來看,還是大學生會走得更遠一些。之前的創業,政策性太強。很多人都是因為相關政策,就可以發家致富,大家都是腰間盤,但是以房地產業最為突出。這種政策、時政類老闆並不會太長久,因為如果政策一旦改變,利潤就會消失。依靠自己真才實學創業的,還是大學生居多,大學生創業還是走得更遠一些。政策紅利,會隨著政策調整而消失,很難子承父業的那種長久發展。

八九十年代,搭乘改革開放的春風,風生水起的人最多了。時至今日,依靠知識規劃未來的創業,會越來越多。大學生不要被“你是大學生,但是你依然得給我打工”的趾高氣揚不會張揚太久了。

另外提醒一下,吃政策紅利的土老闆不見了,會不會再出現“大學生給大學生打工”的趾高氣揚呢?如果不苦練內功,這就是另外一個難以回懟的,花前月下,浪漫滿屋之後的譏諷了。好好學習,才是硬道理。


哥不猜想

職場潘多拉觀點:為什麼非要懟回去呢?有這點時間,多去看看對方的優點,對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是懟對方正確的打開姿勢。

說這話的老闆,估計是沒吃過沒文化的虧,靠著自己早進入社會的契機,把握到了一些機會,但德不配位的人遲早都會把賺的還回去。換一種角度來看,炫耀或者嫉妒本身是因為自己缺這個東西,所以,也是一種略帶自卑(或因此而生成的自大)罷了。

如果要懟他,可以嘗試一些高段位的方式,懟人不留痕跡。

1、“我今天是在你下面打工,但翅膀硬了就不一定了。”

剛從大學畢業的我們,在學校那一套學的也許很好,但是對社會這一全新的領域認識也許就沒有那麼深刻了。從學校到職場的轉化需要時間,但是有一點是我們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有相對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當理論遇到實踐,我們的知識體系會有一次升級迭代,當再次回爐之後,我們又會有新的感悟,所以,等我們掌握了行業或公司運營的規律和趨勢時,也許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2、“你覺得讀書沒用,那是因為你沒讀過書,有本事你讓你兒子也別讀書?你覺得大學生在你手下打工,那是因為你吃的鹽比我們吃的米還多,也算是我們尊老了。

現在有些人特別奇怪,他們一邊口口聲聲的說讀書無用,但是一邊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惜血本。其實,讀書不僅開拓了我們的思維和眼界,更讓我們有了更多接觸全新事物的機會,這些對於我們的進步是最好的捷徑。

有時候,看到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卻又充胖子真的很可悲。


職場潘多拉

這簡單: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沒體力的出腦力。

就憑小初高學歷,你在這個社會上就只有兩份工作適合你:打苦力當農民工和當小老闆!

你想幹點技術工作 門都沒有!

你去招聘會,沒有一個人會要你!

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們只能在厭倦苦力後走上當老闆的路,只有這一條路。

所以現實社會中,很多小微公司的老闆,都是憑著手下的高知份子積累起財富的。

這就是為啥無能的人反而擁有更多財富的原因。

高知份子,晝夜加班勞累,常說的一句話:老闆就是一個低學歷的沙13!其實想想,你不更是麼?!


魚人新知

這兩年經濟發展很快,許多文化水平不怎麼高的人,但腦子靈活的人,很快走上發家致富道路,於是很多人有了就有了一個錯誤的認識,未來成不成功和文化水平沒有關係,關鍵還是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我的母親兄妹七個,七個家庭每家都有兩個孩子,而我是這些孩子中,成績最好的,小時候我就能聽出來,那種對我的不屑,或者說對我父母努力不斷供我上學的不屑。但是,我的父母對我的希望從沒變過,希望我不斷努力的學習,去一個更大的平臺。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有個親戚問我學的什麼專業,我說計算機,他說我們家的某某(他六歲的孫子)就會玩電腦,讓我很無語。如今,我的這些親戚的孩子大多還是在農村,或者去打工、或者去做點小生意,但他們至今無法從農村走出來。

回到問題,怎麼懟呢?

一、不必懟,何必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我想第一你肯定是一個文化層次還可以的人,但是你的周圍的這麼說的人應該比你的文化水平低一點。你何必和這種那啥一般見識,他這麼認為就這麼認為,你要做的就是遠離他,別讓這種充滿了浮躁氣息的人影響了你的心情。即便是你用一句話懟過去,你覺得爽了,可是往往這樣的人會給你更大的反駁力量,所以,不必懟,既然是傻叉那就讓他傻叉下去吧。

二、他們認識錯誤的根源在於認識的偏差。

那些認為整天宣揚讀書無用論、大學無用論的人,你問他為什麼這樣認為,他們往往會舉出一兩個你沒法反駁的例子來,比如說我們村的誰誰,初中都沒上,現在不也是身價百萬,有車有房,還養了倆老婆。是的,每個村都會有幾個這樣的能人,但是,這觀點的最大的漏洞在於偏差,以一兩個成功的例子以偏概全的得出來的結論,

選擇性的忽略了那些大多數早早輟學的孩子,最終永遠無法走出農村。同樣道理,也從一些新聞的誇大宣傳中知道有很多大學生沒找到工作,但是忽略了其實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有了還不錯的工作。

三、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學歷水平讓我們有了選擇的權利。

如今,如果你問我文化知識和更高的學歷給我帶來了什麼,我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我有了一個選擇的權利,我可以選擇在一個大城市做個碼農,或者自己開個小公司,或者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內,我幾乎在任何一個城市好好生存下來。

總結

對於這樣的觀點,你何必去懟他自討沒趣呢,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或者教育好下一代,用自己的成功向他們證明,讀書永遠都有用,這叫事實勝於雄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